高中政治课堂中运用“问题链”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王艳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高级中学 726000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如何有效运用“问题链”教学法,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通过对“问题链”教学法的理论分析,结合高中政治教材的具体案例,本文提出了三个具体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思维能力,并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通过实施这些策略,期望能够有效降低课堂中的被动学习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问题链教学法;深度学习;高中政治;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政治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学习的重要性。然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思维发展。为此,“问题链”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本文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高中政治教材,探讨如何通过“问题链”教学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并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

一、理论背景与“问题链”教学法概述

“问题链”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连贯性、层次性和引导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强调问题的设置应紧密围绕教学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政治课堂中,运用“问题链”教学法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其深度学习。

二、具体策略与案例分析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一个在特定情境下发生的过程,这一理论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教学启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情境创设的重要性。然而,情境学习理论认为,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时代性和趣味性的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情境学习理论,设计一系列引人入胜的“问题链”进行导入。首先,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近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吗?”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回顾和关注国家的发展动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教师可以进一步设问:“这些变化是如何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新时代的特点和标志,促使他们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社会现象相联系。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更具挑战性的问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个问题旨在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角色。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链”导入,教师不仅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方式也使学生更加关注国家发展和社会现实,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情境学习理论为高中政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时代性和趣味性的情境,并设计一系列具有连贯性、层次性和引导性的问题链,教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促进他们的深度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梯度设问,引导深入探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并非简单地接收和存储信息,而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一理论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它告诉我们,有效的学习应该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通过探索和解决问题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特别是在讲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重要内容时,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设计具有梯度性的问题链,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知识,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首先,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基础性的问题:“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概念的理解。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初步建立起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知框架。教师可以进一步设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政治体系中的位置和功能,促使他们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国家的政治生活相联系。通过探究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和作用。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更具挑战性的问题:“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来深入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何体现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这个问题不仅考察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锻炼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通过这一系列的梯度性问题链,教师引导学生从概念理解到实际应用,逐步深入探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即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梯度性的问题链设计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探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分析和综合信息,从而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使学生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政治生活,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高中政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设计具有梯度性的问题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开放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作为深度学习的核心要素,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高中政治课堂中,通过组织开放式讨论,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观点交流,进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探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巧妙设计一系列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思考。

教师可以提问:“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这个问题鼓励学生全面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既看到机遇也看到挑战。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设问:“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应该如何调整对外开放战略?”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策略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更具深度的问题:“你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和冲突?”这个问题鼓励学生从文化层面思考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结论:在高中政治课堂中运用“问题链”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其深度学习。本文提出的情境导入、梯度设问和开放讨论三个策略,均基于相关学习理论,并结合人教版教材案例进行阐述。这些策略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还能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未来,随着教学改革和教育技术的发展,“问题链”教学法将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扮演更重要角色。同时,教师也需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策略,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个性化需求,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素贞.高中政治课堂中运用“问题链”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J].高考,2024,(25):21-23.

[2] 马建芳.深度学习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问题链设计与实践——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为例[J].当代家庭教育,2023,(04):136-13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