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西省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518055

摘要

在高职学校的专业体系之中,美术教学具有关键意义与作用。美术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与学科素养。但是高职院校的专业美术课程依旧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与不足,如教学思维的落后与教学手段陈旧等,高职学校应该重视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与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高职 美术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策略

正文

前言

    美术是实现美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是,目前高职学校美术教育策略仍然是单一的,它削弱了其应有的效果,也不利于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1]。这就要求高职学校美术教师针对目前美术教育的单一形式进行改变,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使美术教育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从心底里对美术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地投入到美术的学习中去。

 

 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以前的美术课,通常是老师完成了一张画由学生进行临摹,课后交上去由老师评分。对爱好绘画、爱好美术的学生而言,利用一节课余时间进行绘画创作,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2]。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目前,美术教学的当务之急是培养学生欣赏艺术的能力,并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结合评论的重点进行艺术赏析。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初中生的想象力正处在一个逐渐发展的阶段,教师若能正确地指导他们经常发挥想像力,就能促进他们对美的认识。通过对初中美术教材的合理扩展和合理的想象思维的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高美术课的趣味性,防止思维僵化,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3]。培养想象能力,是欣赏美的必要条件,也是艺术创造中不可或缺的条件。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对优秀的艺术作品进行鉴赏指导,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动手能力也是当前中学美术教学的教学目标,然而,在过去的美术教育中,有些老师过于注重学生的“模仿”能力,而从总体上来看,这样的方式是有缺陷的。学生的美术实践活动并不应该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要运用特定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并以色彩、线条、图形等形式表现出生活中的、想象中的美。只有通过持续的实践和动手创作,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美术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创造性思维的涵义及对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创造性思维的涵义

创造性思维是指创造新形象或新事物的思维形式,主要表现为积极地求异性、敏锐的洞察力、创造性的想象、活跃的灵感和新颖的表述等[4]。现在很多艺术课都是依葫芦画瓢的课程大纲,在对孩子艺术的启迪中技能的传授固然重要,但真正的艺术,应该以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为主导方向。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教育大不相同,美术教育更加注重孩子的个性以及创造力的培养。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人的思想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气质不同都影响着艺术创作的过程与结果。同时在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的主观审美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对同一种事物的表现也是相差甚远的。比如,在桑泽设计专业学校的毕业展上,这些艺术院校的高才生用一个苹果去诠释了世界各国艺术家的代表风格,毕加索的苹果是抽象的色块,梵高的苹果特点是点描与暖色调,而蒙克则是线条扭曲的创新,达利的表现风格是变形超现实主义。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将找到每个学生不同的个人符号,将他们独有的特点放大。

    (二)创造性思维对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

    1  有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创新是国家发展与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艺术作品立意、铸魂的与众不同的源泉。而高职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挥,思维得到延伸,让其在更为广阔的实践当中对事物产生新的认识和深刻的感知,使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和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发散思维及创新意识得到有效激发,从而在其内在创新潜能得以挖掘的同时,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2  能够让学生更具创造性地运用色彩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让学生提升色彩的运用能力,加强美术创作的技巧,可以通过个性化的美术表现形式来创作优质新颖的美术作品,表现自身的精神与情感[5]。高职美术专业学生在未来步入社会后,往往会首先选择跟美术专业相关联的工作岗位,例如美术教师、艺术设计等方面的工作,但是在工作岗位中倘若只具备美术创作技能,而缺乏创新意识,在产品表现上缺乏新意,那么是无法满足工作需求的。所以在高职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巩固学生美术创作技术,激发学生的美术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  有助于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伴随高职生源的多样化和整体规模的增加,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要真正让高职美术教育学生的就业问题得到解决,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增强其就业竞争力[6]。而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其在步入社会后,更快地与社会及岗位需求相适应,这对于学生就业创业具有重大的帮助。所以,高职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其就业。

 

 高职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培养策略

(一)诗画结合

我国古代的一些优秀的诗人、文学家,在创作上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虽然诗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它们都是通过作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而美术则是通过绘画来表达作者的想法和对人生的感悟[7]。这促使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的美术教育思路,以诗、画相结合为基础,优化美术教育的形式,使其更加灵活。比如,在风景绘画课上,老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最喜爱的风景描写的诗句,并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来进行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然后,让学生把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当作学习材料,通过绘画的方式把将其表达出来,在完成作品后再配上诗句。在此阶段,老师要转变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以学生喜爱的古诗词为切入点,以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积累为基础,以古代文化为载体汲取美术的素材,使美术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   

(二)寓教于乐

兴趣是中学生学好美术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兴趣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美术课堂缺乏生气的状况,把“快乐”元素融入到美术课堂中,使美术教育的形式既严肃又幽默[8]。比如,在美术鉴赏课程中,老师可以事先通知学生鉴赏的作品,让学生收集关于作者的信息、背景、网络上的评论等信息。通过收集大量的信息,学生对该作品的理解有了进一步提升,进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作者的生活,并加深对其作品的认识。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能够以作者的视角来欣赏作品,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从而提高鉴赏课的教学效果。

(三)链接生活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美术内容,要求教师突破传统的教材使用观念,跳出“唯教材”的教学理念,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并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并使多样化教学形式成为可能。高职学生普遍喜爱漫画、连环画,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从漫画、连环画当中选择美术教学的素材,或作为美术训练内容之一。比如,在“人物”这个主题上,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围绕着自己熟悉的人,学习漫画中人物形象的创设手法制作漫画。由于教学的内容是从学生的生活中挑选出来的,而且他们的创作对象都是他们熟悉的人,这样可以缩短学生对他们的熟悉时间,同时有利于表现出创作对象的特征和形象。漫画的形式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利用漫画中的人物形象语言来进行人物线条的练习,能够实现美术教学的目标。

    (四)进行激励教学

在美术教学进程中,不论是赏析教学,还是创作教学,教师都应该重视激励手段的运用,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积极性。教师应该以一种平易近人的态度,用温柔关爱的语言来激励学生,无论学生的艺术素养是否深厚,教师都不能对其过于严厉,应该用一种包容、接纳的心态面对每一位学生[9]。教师要明确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实际心理需要,不断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同时,教师还应该激发学生思维模式创新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美术思维。不论哪一类型的学生,只要作品创作完毕,教师就应该充分肯定和认同其敢于尝试和探究的精神,在照顾到学生自尊心的同时,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和创作的热情。

例如,在开展手工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引导学生多多实践、开动脑筋,不断尝试各式各样的美术材料,测试不同美术材料的性质以及运用方式。同时,教师应该提醒学生,不需要完全根据样品来进行制作,让学生敢于突破固化思维,挣脱范本的束缚,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材料进行琢磨和探索,力求从不一样的角度进行试验,在持续不断的尝试之中,掌握材料与道具的其他使用方式,打破常规步骤,敢于运用创新性思维进行手工实践。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时候,应该认可其学习态度,肯定其成绩,使得学生一直保持一颗不断进取的心。在激励教学模式之下,教师还应该将思维创新与教学相融合,在教授国画课程的时候,不要总是让学生自主临摹,而是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笔墨实验,使其熟练掌握宣纸以及毛笔的特点、性质,感受国画所具备的无限魅力以及深厚内涵,不断鼓励学生深入探索,激发学生对国画的热情。

(五)设计分层次的美术教学

高职学生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对于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也各有不同,有的学生对于美术有着较高的理解能力,有的学生对于美术则有着更高的创作能力,在这美术教学中就会慢慢地体现出来[10]。当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进而设计分层次的美术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学习优势,在形成创造性思维之后开展更高效的美术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不是一日见效的,这是一个日渐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艺术的体会,在艺术作品的创作中体现个人的主观感受,才能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的捕捉观察力,拓展美学视野,形成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宋歌.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美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探析——以“民间美术”公共艺术课程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38(26):84-87+96.

[2]王琳.基于审美素养培育下的高职美术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2,20(03):121-124.

[3]王璐琨.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美术类课程研究——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2(02):18-21.

[4]彭帅.短视频素材在高职美术教学中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2019级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教育观察,2021,10(18):11-13+30. 

[5]符瑜梅.浅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方法[J].艺术评鉴,2019,15(24):141-143.

[6]刘浩.创新创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继承与发扬研究——以高职工艺美术教学为例[J].景德镇陶瓷,2023,51(01):106-109.

[7]赵丽娜.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学生创新素养培养途径探索——以插画课程为例[J].美术文献,2023(01):89-91. 

[8]张小燕.“双创”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客精神的培育研究——基于高职课堂革命视角[J].成才之路,2022(25):9-12.

[9]包文婷.艺术类高职学生创新精神调查——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例[J].文教资料,2021(19):159-160+195.                                                                                           

[10]韩托莎. 多元性媒体技术应用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的创新互动作用[C]//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四).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四),2021:693-69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