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学思融通”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深度学习;学思融通;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正文
一、引言
1.1深度学习的必要性
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深度学习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深度学习超越了传统的记忆和理解层次,强调批判性思考、创新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例如,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未来职场将更加重视这些“软技能”,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因此,"学思融通"的教学策略旨在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构建知识框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通过深度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提高学习的转化价值,为个人成长和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1.2"学思融通"教学理念的提出
"学思融通"教学理念的提出,旨在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融合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这一理念源于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与思考的相辅相成。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地理现象,如气候变化的原因,从而促进他们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进行深度学习。同时,这也要求教师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推动教学过程中的“学思融通”。
二、"学思融通"教学策略的构建
2.1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设计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设计是“学思融通”教学策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这一设计强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知识。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如“为什么赤道地区并非全球最热的地方?”这不仅要求学生记忆地理知识,更需要他们理解和应用地理原理。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模拟实验、情境分析等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思考,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借鉴哈佛大学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模式,将真实世界的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更好地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2.2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在“学思融通”教学策略中,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是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这包括利用情境学习,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场景相结合,如模拟旅行规划,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地理概念(如气候变化对旅游路线的影响)。此外,可以引入模拟实验,例如通过模拟地球运动来解释季节变化,使抽象的地理原理变得直观易懂。还可以利用数字化工具,如在线地图和虚拟现实技术,提供丰富的互动学习体验。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多种体验中主动构建知识,促进深度理解和应用。
2.3建立反馈机制,促进自我调整
在“学思融通”教学策略中,建立反馈机制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习进程,识别强项和改进空间,从而实现自我调整。反馈机制可以是多种形式,如定期的学习评估、教师的个别指导,甚至是同伴之间的互评。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习管理系统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定期提供形成性反馈,指出他们在地理概念理解或问题解决策略上的进步和挑战。同时,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让他们学会从错误中学习,通过这样的反馈与自我反思过程,学生能更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以适应不同的地理学习任务,从而实现深度学习。
2.4促进同伴合作,共享学习资源
在“学思融通”的教学策略中,促进同伴合作与共享学习资源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研究表明,同伴合作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如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杜威曾指出,“我们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在地理教学中,可以设立小组项目,让学生们共同研究一个地理现象,如气候变化对某一地区的影响,通过讨论和协作,他们能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丰富彼此的知识视野。
同时,利用数字化工具创建共享学习资源库,如在线地图、地理纪录片、学术文章等,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料。例如,可以建立一个地理知识云盘,学生们可以上传自己的学习心得、研究资料,也可以下载和学习其他同学的成果,这种知识共享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信息素养能力。
此外,定期举办“地理学习分享会”,鼓励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或学习心得,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公众表达能力,也使全班同学都能从中受益,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将不再孤立地学习,而是能够融入到一个互助、互学的社区中,实现“学思融通”的深度学习。
三、"学思融通"教学策略的实施
3.1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学思融通"教学策略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关键一环。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的传递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然而,为了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师需要转变为引导者、促进者和学习环境的构建者。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思考,而不仅仅是传授现成的答案。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自我质疑,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同时,教师还需要创建一个安全、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犯错,通过试错来深化理解。这种转变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教育智慧,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3.2教学环境的优化
在"学思融通"教学策略的实施中,教学环境的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包括物理环境的改善,如创建舒适、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空间,更涵盖了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以及技术的融入。例如,可以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增强课堂的交互性,让学生通过模拟地球运动、气候变化等现象,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利用数字化图书馆和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打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让学生在课后也能持续探索和学习。教育应创设一个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环境,优化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更好地支持“学思融通”的教学目标。
3.3评估体系的改革
在"学思融通"教学策略的实施中,评估体系的改革至关重要。传统的评估方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机械记忆和单一输出,而忽视了对学生深度理解和创新思维的评价。因此,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更加全面、动态的评估框架,以反映学生在问题解决、批判性思考以及知识迁移等方面的能力。例如,可以引入过程性评估,记录和分析学生在项目研究、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可以参考“学习能力雷达图”模型,从多个维度(如自主学习、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评估学生,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这样的评估改革不仅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进步,也能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深度学习,真正实现“学思融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朱瑶.生本视角下初中地理深度学习之我见[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4,(09):33-34.
[2]包玉书.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4,(24):42-44.
[3]陈富敏.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以“中国的土地资源”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4,(18):65-6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