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优化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杨柳

邢台市任泽区任城镇南街小学 055150

摘要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基于“双减”背景,探讨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旨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升其学习兴趣与语文素养。文章从激发学生积极性与及时反馈、设计多样化作业以提升语文素养、以及设计实践性作业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提出具体的策略与实践建议,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创新的作业设计思路,助力“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多样化作业;实践性作业

正文


“双减”政策是国家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全面审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作业设计,探寻如何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与效率。作业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是巩固课堂学习的重要方式,还能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时反馈

“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及时反馈是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要课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首先要从作业的趣味性和个性化入手,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教师应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实际应用价值。例如,可以将课堂学习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布置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作文题目,如《我的一天》《我喜欢的植物》,让学生在记录和描述中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这样,学生能够将语文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增加学习的情感投入和动力。同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作业的个性化定制。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与分析,教师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例如,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完成简单的识字、造句任务,而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尝试进行段落扩展或小作文的创作。个性化作业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避免一刀切的作业模式,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难度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及时反馈也是作业优化的重要环节。通过及时反馈,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在下次作业中改进。教师在批改作业时,除了对学生的作业结果进行评价,还应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与表达方式。反馈不仅限于正确或错误的答案,而是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例如,当学生在作文中使用了新学的词汇或表达方法时,教师应给予肯定的评价,如“你在这段话中使用了非常生动的形容词,写得很有趣。”这样的积极反馈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强自信心,保持学习的兴趣。通过趣味性作业设计、个性化作业布置与及时反馈的结合,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与参与度,还能在积极的学习体验中不断进步,从而实现“双减”政策下的减负增效目标。

二、设计多样化作业,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双减”政策背景下,设计多样化作业是提升小学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传统的书面作业通常形式单一,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多样化作业则打破了这种局限,通过丰富的作业形式和内容,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升语文能力,涵盖听、说、读、写等多项技能。具体来说,多样化作业可以包括阅读类作业、口语表达作业、实践性写作作业以及基于信息技术的创新作业。首先,阅读类作业可以通过推荐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扩展课本知识。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推荐与之相关的儿童文学、历史故事或科学读物,并鼓励学生撰写读后感或思维导图,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文本背后的思想情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拓展他们的视野,增强语感和文学素养。其次,口语表达类作业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演讲或故事复述类作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或表达观点。例如,在学习了《小英雄雨来》之后,布置学生回家向父母复述这个故事,并在课堂上进行简短的口头分享。这类作业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强化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为培养自信心和逻辑表达能力提供了平台。

此外,结合信息技术的创新作业也是多样化作业的一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或多媒体工具完成作业,例如查找相关资料、制作PPT、录制小视频等。这种作业形式既能提升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也能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了《乡村的秋天》一文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手机拍摄自己家乡的秋景,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电子报告。这种结合实际体验和数字技术的作业方式,不仅丰富了作业的形式,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创造力的机会。

三、设计实践性作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双减”政策背景下,设计实践性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性作业能够让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场景中,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进而提升综合素养。与传统的书面作业相比,实践性作业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和创造性思考,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首先,实践性作业应当紧密联系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进行语言运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作业内容,例如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记录生活细节或进行小调查。通过这些作业,学生能够体验到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例如,在学习了“描写秋天”的相关课文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观察作业,要求学生到家附近的公园、田野或小区,观察秋天的景色变化,如树叶的颜色、气温的变化等,并将这些观察结果记录下来,最终形成一篇简短的观察日记。这类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又让他们体会到了生活与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其次,实践性作业还应鼓励学生与家庭或社区合作,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以家庭为单位完成的语文作业,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例如,在学习了传统节日文化后,教师可以布置“我的家乡的春节”这样一个家庭合作作业,要求学生与家人一起讨论、记录家乡的春节习俗,并撰写一篇介绍文章。这个作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通过家庭合作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表达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采访社区中的长辈或邻居,记录他们的故事和生活经历,从而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最后,实践性作业还可以设计为综合性任务,结合其他学科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将语文作业与美术、科学等学科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全面地发展各项能力。例如,在学习了《小鸟的家》这样的课文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手工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家中的废旧材料制作一个“鸟巢”,并在完成后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制作过程的说明文。这种作业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结束语

综上,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面临着减轻负担和提升质量的双重挑战。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设计多样化作业以及增强实践性作业,学生不仅能够减轻作业压力,还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这种优化后的作业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单一作业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学习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谢迪.“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探索[J].七彩语文,2023(12):91-93.

[2]魏敏.“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实践探索[J].成才,2023(05):64-65.

[3]林小青.“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23(05):73-7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