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的思维发展型初中物理课堂的创建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任祥仲

深圳市罗湖区翠园东晓中学

摘要

物理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同样是部分学生的学习困难点。面对正处于发展关键阶段的初中生而言,物理教师应当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选用更加科学且合理的教学方式,助推学生思维发展使学生通过实践与探索,收获丰富的技能与知识。那么,文章也将针对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的思维发展型初中物理课堂创建策略展开讨论。让学生真正成为物理学习的主体,在解决问题并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成更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任务驱动;思维发展;初中物理

正文


前言: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活动建构时会以灌输式和填鸭式为主。教师会支配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要求学生跟随自己的思路与讲解,对重点知识进行记忆。在这之后,基于题海战术达成知识巩固的目的。这种教学活动建构方式的确可以使部分学生收获高分数,但却也同样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自信心下降。而教师则应当优化教学观念,巧用任务驱动模式,鼓励学生地实践与探索。

一、初中物理教学优化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物理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教师应当追随时代发展建构科学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助推学生知识应用与综合发展。那么,教师则首先应当遵循生活化教育原则,确保课堂活动能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接轨,使学生拥有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还应当遵循多样化原则,丰富教学活动开展策略,调动学生物理学习积极性。依托不同任务以及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初中生可以展开更深层次且多样化的知识探究[1]

二、基于任务驱动的思维发展型初中物理课堂建构策略

(一)基于生活元素,创设任务驱动课堂

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化渗透,要求教师能够搭建教学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桥梁。明确知识学习是为了服务于生活,掌握知识与技能则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并拥有好的体验。正因如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助推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中,可以首先为学生创设融入生活元素的任务课堂。切实实现生活化教学的建构,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问题与任务,明确物理知识的应用途径以及为何要进行物理的学习。在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丰富学生体验、增强学习效率,也奠定学生后续的自主学习[2]。那么,初中物理教师便需要抓住教育契机,基于贴合学生逻辑思维水平的方式,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或在课堂中融入生活任务。

例如,初中物理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学习之前,可以首先为学生创设一种更为直观的生活情境。如利用铁盆等道具在课堂中制造噪音,借助这种能够给学生带来切身体验的形式,让学生充分了解本节课将要进行学习的重点,也对接下来的学习任务产生浓厚兴趣。其次,通过对噪音危害等知识的学习,教师便可以创设生活化教学任务,助推学生的思维发展。如请同学们思考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出现噪声污染的现象,将其制作成表格并按照污染等级分类”“请你利用自己现有的身边事物,尝试实现对噪声的控制或隔绝等等。在这之后,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维和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或进行实验等形式,积极展开任务的探索与解决。如有些学生列举出装修时会产生噪声污染”“工地施工时会产生噪声污染等现象,并选择利用衣物,将其反复折叠后按压在耳侧当作隔绝噪音的方式。以此在任务驱动模式的推进下,不仅能够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与理解,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进行物理知识学习的价值,发现利用物理知识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哪些问题,从而有效助推学生思维发展,也为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基于信息技术,创设任务驱动课堂

物理作为一门具有一定困难性的学科,在学生进行学习时往往会受到一定阻碍。面对部分抽象的知识时,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选择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搭建一种更加直观的教学情景。相较于灌输式与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方式而言,信息技术的辅助能够为课堂氛围增添许多新的色彩[3]。切实打破传统教育局限,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直观且生动,有利于调动初中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理解能力。那么,教师便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借助微课视频的制作,为学生创设任务驱动课堂。以信息技术的应用收集更加多元的网络资料,使学生知识储备量可以得到拓展,并在有限的时间内探索到更多样化的物理知识。与此同时,微课视频的制作还可以带来一种充满趣味性的视觉体验,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成为物理学习的主体。而在这期间,教师也需要为学生创设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依照微课视频所展示的知识顺序,让学生不断进行思维和问题解决,从而提升学生良好的实践水平与核心素养。

例如,在进行《光现象》这一单元学习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单元整体教学。基于更加直观的视频与文字结合形式,将本单元将要进行学习的与光有关的多种知识进行呈现。这种立体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并降低学生理解难度,使学生后续学习更加深刻。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设计相对应的探索任务。如结合科技手段制作连线或找不同等充满趣味性的游戏环节,让学生通过对微课视频中知识的观看,探索哪些现象是反射,哪些现象是折射,以及与图案相对应的平面镜像等等。将教学任务与游戏进行融合,创造一种可以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与负担的教学氛围。基于任务驱动模式,助推学生的思维发散与知识应用,更好地辅助初中生完成对物理知识的学习。

(三)基于小组实践,创设任务驱动课堂

面对处于发展关键阶段的初中生,教师应当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新鲜感。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索,并最终达成高质量的育人效果。面对这一需求,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选择为学生创设以小组为主体的任务驱动课堂。相较于单纯由学生个体进行知识探索的学习方式而言,小组之间的交流可以创设一种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而通过与同伴沟通,也可以助推学生的取长补短和共同进步。以此不仅有利于助推教学活动的科学开展,更有利于使初中生沉浸其中,在交流、探索、实践与试错过程中充分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方式。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对《浮力》等知识展开学习过后,便可以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性的小组任务课堂。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同材料展开实践,制作一艘,再以小组竞赛的形式,看哪个小组所制作的道具能够承受更多砝码。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助推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与沟通,让学生更加积极地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与浮力有关的知识选择材料,并探索船的拼接方式。如有的小组选择利用泡沫纸箱,将其进行分割并重新粘贴;有的小组选择利用空塑料瓶,将其排列粘贴后包裹彩色塑料纸。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想象力,也使学生通过参与实验达成对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展现任务驱动教学的应用价值,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在小组中通过完成任务而得到良好发展。并且,基于最后的竞赛环节创设,也可以很好地培养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及学习自信心。在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过后,基于来自教师和其他同伴的鼓励,赋能学生后续自主学习。

结论:综上所述,物理是一门与学生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且不可分割的学科。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教学活动时,应当合理融入任务板块推动学生思维发展,让学生拥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不同类型的任务以及活动开展方式,丰富初中生物理学习体验,使学生爱上物理学习,也可以在课堂中体会到趣味性和新鲜感。基于小组实践、信息技术以及生活元素的渗透,不断驱动学生自主深度学习,通过完成任务了解知识的应用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星. 浅析初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机制的建立 [J].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 2024, (06): 73.

[2]李银林. 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J]. 中国新通信, 2024, 26 (09): 212-214. 

[3]张静.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现实需要、具体要求与设计思路 [J]. 教师教育论坛, 2024, 37 (04): 63-6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