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
摘要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融入策略与方法
正文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小学生稚气未脱,天真烂漫,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和幻想,可塑性很强。在小学阶段将思政元素渗透于教育中,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促进众人形成正确三观。那么,到底如何基于新课程理念、在小学语文本位课堂融入思政教育?本文将分享一下个人的浅薄意见。
一、在教学目标确定中,落实课程思政理念
在备课环节,教师要基于教材内容、学情作为参考,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主要导向,针对教学内容推进思政教育,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其中,确立课程知识点与思政的融合点,做到两者的有效统一。以《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为例,在设定情感教育目标时,教师要渗透思政思想,将其确定为“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审美,提高能力,内化保护自然环境的想法”。从小学语文教育开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激发学生的祖国及民族自豪感,这也是课程思政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体现。
二、在字词教学实践中,注入课程思政元素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规律等为对标打造教学活动,以此确保新课程理念的运用与学生的真实状况相符合,即便是中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纪不大,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对“思想政治”这类抽象的概念往往难以快速且深入的理解,为此教师要引入形象化的手段实施高质量的教学。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搜索汇总与思政相关的视频,在课上督促学生观看,以此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促进抽象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快速高效的理解、消化、吸收。以字词教学为例,建议教师从以下两个角度作为切入做好把控:首先,在汉字溯源中渗透传统教育。中年级小学生的好奇心很是强烈,在学习新字词往往会求助教师“这个新字要怎么写、这个字为什么要这样写”,教师可以顺水推舟,在指导学生掌握新字的同时向外部扩展延伸,让学生明白字的成因,接触象形文字,逐步摸索我国5000年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大家自觉继承发扬,强化个人的民族自豪感。其次,在词组联想中贯穿思政教育,记住新字的最高效方法就是将字融入词组、句子中,借此提高学生的记忆。如在学习“潮”字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涨潮的动态化视频,接着引导学生组词涨潮、潮水,向外扩展引出没有三点水朝向的“朝”,向学生分享句子——未来,我们要朝着第二个百年复兴的方向发展,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我们尽全力认真学习,为祖国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此举既能帮助学生更快速地分辨字形、完成高效记忆,又能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
三、在教材资源挖掘中,达成课程思政目标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专业学者精挑细选出来的经典,有的情节感人,有的故事英勇豪迈,其中也不乏用来传递做折爱国情怀的诗篇。在实践中,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课文,找到与思政的关联点,结合不同课文内容做好分层设计,切实将思政教育落到实处。
(一)理解文章主旨,融入课程思政
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从字词层面挖掘与思政相关的元素,还应该让学生反复诵读文章、理解主旨、领悟内涵。《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文章,描述了西沙群岛的富饶及美丽的景致,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中悟情,从多个方面感受西沙群岛的瑰丽风景,同时基于语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大家对西沙群岛产生热爱之情,学会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二)分析创作背景,渗透课程思政
在教学中,教师要分析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向学生讲述作者的真实经历,引导他们带入角色、更好地理解感悟。以《我的弟弟小萝卜头》的教学为例,在课上教师可以先分析作者宋振苏的个人生平,讲解文本创作的背景,借此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年龄那么小又那么可爱、热爱学习的小萝卜头一生艰苦,不能像现在的同龄人一样幸福地生活学习,而要在监狱中生活,让大家明白,现在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要懂得好好珍惜。
(三)鉴赏人物形象,贯通课程思政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品鉴文章描写的人物形象,了解思政知识。《小英雄雨来》讲述了革命英雄小雨来的故事,阅读文本后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在交流中剖析人物形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身边小事做起,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四)鉴赏诗词古文,挖掘课程思政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思政内容的基本指向是如何做人,与当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改革方向高度契合,教师要督促学生认真鉴赏诗词古文,引导大家向古人学习。《清平乐·村居》向大家描绘了一个宁静、美好的乡村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辛弃疾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及向往,对自然、文化、生命、内心平静的珍惜,教师要点拨学生向古人学习,学会享受简单而幸福的生活。
(五)抓住写景美文,领悟课程思政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意在引导学生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课文图片,以此感悟文章向大家传递的生态文明思想,学会认真观察、发现生活的美景,从日常小事做起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避免给生态环境带去严重的破坏。
(六)不断探索,将思政教育融入语文课堂
脱离生活的小学语文思政教学毫无意义,为此在实践中教师应该把日常的情境渗透于活动,在活动中体现知识和道理,让学生快速进入特定情境,做到在玩中学、学中玩。在过去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浸润于真实情境中的学生,他们的理解最透、感悟最深。在融入思政教育的小学语文课上,教师要做到深情怀,切实爱学生、爱职业、爱课程,借助讲解小故事传递大道理,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为介入展开学习,真正明白该做什么、该如何做,逐渐树立正确的三观,助力班级形成正向的氛围,确保大多数人都成为正能量的主动传递者。
综上所述,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习惯于以个人单向讲解、一刀切灌输的方式展开教学,导致许多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成效不佳,同时这还与新课程理念存在着较大悖论,未来亟需改善。为此教师要不断探索,持续更新教育理念,响应新课标中基于语文培育学生正确三观的新要求,脚踏实地做好思政教育的渗透和融入。具体来说,教师要做到“德文并重”,既要注重向学生传递知识与技能,还要在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接受思政教育,以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为介入点为大家提供教学指导,促进学生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的快速养成,为社会输出更多具备综合素养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海啸,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 . 2024 (04) :23-24.
[2]苏云霜,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融入德育的路径探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 2023 (01) :131-133.
[3]刘莉,孙婉莹,小学语文课程思政实施的有效策略[J],北京教育(普教版) . 2024 (07) :50-51.
[4]崔世峰,小学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实践策略[J],教育文汇 . 2024 (06) :3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