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高宁豹

江西省鄱阳中学 333100

摘要

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推广,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逐渐显得不够适应新的教育需求。本文旨在探讨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重点分析如何通过结合物理发展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唤醒探究欲望以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夯实知识基础。研究发现,这些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其科学素养与综合能力。最终,本文提出针对性建议,以助力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学策略;学习兴趣;合作学习

正文


前言

在全球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核心素养已成为各国教育的重要目标。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实践能力,尤其在科学教育领域,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其教学方法亟需创新。传统的物理教学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的机会,导致学习兴趣不高、知识掌握不牢。因此,探索新型的教学策略,使物理教学更具吸引力与实效性,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1. 结合物理发展史,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结合物理发展史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不仅充满了重要的科学发现,还承载着科学家们探索未知、解决实际问题的故事。通过引入物理发展的历史背景,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动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体会到科学研究的魅力。例如,在讲授牛顿运动定律时,教师可以从牛顿的生平开始,讲述他在1665年因瘟疫而被迫回乡的经历。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让牛顿有机会独立思考,最终提出了经典的运动定律。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向学生展示牛顿在研究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困惑,以及他是如何通过实验与思考逐步推导出力与运动关系的。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牛顿第一、第二和第三定律的内涵,更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家的求知欲与创新精神。通过这样的历史叙述,学生不仅能够对牛顿的成就有更深入的理解,还能在思维中建立起物理知识与历史人物之间的联系,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在课堂上分组模拟牛顿与当时的科学界的对话,讨论牛顿定律的应用以及对后世科学发展的影响。这种参与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扮演科学家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意义,从而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热情。

此外,结合物理发展史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跨学科性质。例如,介绍伽利略通过倾斜平面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故事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与数学、工程学的关联。通过将历史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学生能够感受到物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到物理学习中。

2. 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探究欲望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创设教学情境以唤醒学生的探究欲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还能激发他们对科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通过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真实情境,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和探索,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讲授“力和运动”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模拟一次“神奇的过山车之旅”来创设教学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段过山车的短视频,视频中展示了过山车的高低起伏、转弯加速和减速等过程。观看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如果你们设计一座过山车,需要考虑哪些物理原理?”通过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学生的探究欲望被唤醒,思维开始活跃。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各自提出设计过山车的方案,并结合力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学生可以讨论如何计算过山车的最大速度、需要多大的倾斜角度、以及如何确保乘客的安全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增强探究的深度,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实验。在校园内设置一个小型的“迷你过山车”,利用滑轨和小球的模型,让学生亲自体验不同高度和角度对小球速度的影响。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物理规律的作用,从而对理论知识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探讨不同条件下的小球运动情况,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和生动的学习体验。例如,利用VR技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过山车的各种状态,观察不同情况下力的变化,这样的体验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在多样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合作中夯实物理知识基础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在学生之间建立起互动与协作的学习环境,从而夯实物理知识的基础。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相互交流与知识分享,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在共同探讨物理问题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并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在讲授“电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介绍基本的电路概念,包括电压、电流和电阻,并通过简单的实验演示这些概念。接下来,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布置一个项目任务: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以点亮一个小灯泡。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学生需要讨论并制定出合理的电路图,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实际进行电路的搭建。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可以各自发挥特长,有的同学负责设计电路图,有的同学负责收集材料,还有的同学负责搭建和调试电路。这样的角色分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感,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在小组内,学生们可以通过相互讨论和交流,解决遇到的技术问题,逐步形成对电路的理解。在搭建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遭遇电灯不亮的情况,这时,他们就需要一起思考可能的原因,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电池是否有电等,这种实际动手操作能够有效加深他们对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每个小组搭建完成后,组织全班进行“电路展览”,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电路设计和搭建过程。通过这种形式,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观察和学习不同的电路设计,同时还可以提出问题或建议,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电路概念的理解。在这样的合作学习环境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通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物理教学中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知识巩固与应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共同探索和合作解决问题,不仅夯实了物理知识基础,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这种教学策略契合了核心素养教育的目标,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强调了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境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等策略的有效性。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也有助于培养其科学素养与综合能力。未来的物理教学应不断探索与创新,以适应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为培养高素质的物理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管彤彤,彭朝阳.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教—学—评”一致性研究——以一师一优课“曲线运动”为例[J].物理教师,2023,44(08):8-12.

[2]刘芳.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创新思考[J].名师在线,2023(21):61-63.

[3]黄毅.基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物理教学探究[J].求知导刊,2023(20):26-2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