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应用实践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正面临着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的重要任务。大单元是新课程标准改革下小学数学最基本的学习单元,在进行大单元的学习时,老师们需要对课本上知识的相互关系展开更多的探究,促进学生们形成一个科学的、完善的认识系统,从而为学生养成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奠定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一、合理描述目标,加强目标意识
在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单元内容进行全面剖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在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教育目标都发挥着引导的作用,而在大单元教学中,教育目标更是应该具备全面性和表达精准等特征,让学生能够在单元目标的指引下进行学习,建立对单元知识的完善认知[1]。
首先,在实施本课程时,要注意整体性。单元教学包括了一节课的学习内容,然而,单元教学目标并不只是将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单的列举,它还要求老师把每节课要达到的目的放到一个整体中来考虑,使每节课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其次,在课堂上,老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三个维度的教育目标的设置。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老师要转变以往在设计和执行立体教育目标时将各维度的目标分割开来的做法,要将立体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强化对数学思想和数学育人价值的渗透,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的和谐发展,更好地达到对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注重对教育目标的明确和可操作。在教学活动中,单元教学目标发挥着引导的功能,所以在对其进行说明的时候,要做到清楚明了,而且还应该具备很好的可用性,能够让老师和学生在实际的教育中寻找到根据,从而推动教育的正常进行。
比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课程中,笔者设定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的:基本理解“容积”的意义,感受“容积”是一种能量守恒的概念;了解一些可以用来形容数量的一些概念,与真实的物品相结合构建出数量的概念,明确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原则,并且能够对数量进行精确的转换;能够准确地推导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公式,然后利用这些公式来处理问题。(2)课程与方法的目的:使学生能够从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运算中,得到一种类似于归纳的数学思维与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概念与思维的水平。能够利用所掌握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容积计算公式来处理现实问题,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能够提高应用意识、创新意识。(3)情绪与价值观念:通过导出容积运算的公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将所学的公式运用到实践中,来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处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真实生活中的实用功能和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地去探究一些关于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的能力。
二、优化单元的执行,使课堂的教学更加充实
为了达到《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老师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采用实践性、综合性和主体性的大单元教育模式,通过大单元的教育,让孩子们通过构建新的概念来进行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的数学思考和数学语言[2]。
(一)情境化讲授
情境式教学就是在课堂上,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依据,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情境,让同学们在对现实情境的探究中,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知识。因为数学知识具有很高的抽象化,所以学生通常不能很好地了解它,对它的学习兴趣也不高。通过实施情境化的教育手段,老师可以以一种更为有趣的形式展现出数学知识,让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极大的提升,让学生的思考变得更为积极,而且也愿意去进行观测,进而推动学生在数学思维等各方面的发展。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为例,作者在这一单元引入时采用了情境法。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个矩形的游泳池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然后对他们说:“各位,我们都很喜欢游泳,可是你们知道这个游泳池需要消耗的水量有多大么?”在作者提问后,有学生说要用很多的水量,也有学生说要去测量一下水池的尺寸,但是大多数人心中都没有体积的观念。在同学们不解的时候,作者继续指导,告诉同学们:“要知道需要用到的水量,其实就是要找出水池的体积。”接着,作者在板上写出了“体积”两个字,并通过与实物的结合,使同学们了解了“体积”的含义。在随后的大单元教学中,作者也常常使用这种情境来指导学生,例如,在学生推导出长方体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后,作者将一个泳池的长、宽、高三个资料与学生共享,让他们算出这个泳池最大可以装多少的水,然后,再算出如果只装到泳池高度的1/3可以节约的水量,等等。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能够在真正的问题上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
(二)实践化讲授
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考力不够强大,他们常常不能全面把握所学的东西,也不能很好地建立起一个知识系统。所以,在实现单元教学时,有必要强化实践性教学手段的运用,让学生自己亲手进行操作,让他们在亲自实践中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容积”这一单元为例子,当同学们已经完全了解了关键的知识点,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容积计算公式以后,笔者就向同学们安排了一次课外的实习,要求同学们在课后挑选出几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件,根据自己的生活及学习经历,去想象一下那个物件的容积大致有多大,然后利用皮尺来进行实际的测量与运算,来证明自己的看法是不是对的。这种实践作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量感,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实施任务化教学
“任务化”是指教师依据对教育目的的理解,将教育目的以特定的方式表现在具体的工作中,让学生去执行一系列的、有内部逻辑的任务[3]。在小学数学单元教学中实施任务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了解,让同学们在完成一个个任务的同时,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4]。因此,在小学数学的单元学习中,要加大对学生的学习力度,增强其学习的体系化。比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课程中,对于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一知识点,作者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协作的方法来实现以下的工作:把老师给的12个边长为1 cm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并在摆的时候把它们的长、宽、高以及体积都记下来;每一组都会进行一次对内的沟通和归纳,并将前一次行动所取得的成果加以汇总,然后派一名成员说明成果;对矩形立方体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体积的关系进行研究。这样,在任务驱动教学的应用下,可以让教学指向学生学会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
三、实施多元评估,促进学生对学习的感悟
在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大单元教学中,要转变以往的单一的评估策略,重视采用多种的评估方法,使教育评估的功能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5]。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评估往往偏重于对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培养。而核心素养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养,所以,老师也应该采用多种的评估方法,对学生的知识学习的全过程进行重视。首先,教师应采取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师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从而调动学生的自我反省的积极性。其次,重视实施“程序式”的评估。老师们不能只把学生的学习成果当成学生唯一的评估指标,要对他们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对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思想进行评估,对学生的理念上还有什么缺陷进行评估,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对学生进行评估的指导作用。第三,在评估过程中,应注意反映出不同的学生的个性化评估,并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由于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对每一个人的评估也是不一样的。教师要重视采用差别的评价手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得到更多更全面的评价,让教育能够真正的面向每一个人。
结语
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执行,让学生在大单元的探究中建立起一个模块化的学习架构,更好地消化与吸收知识,从而把握科学的学习数学的规则,为自己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老师们要对核心素养和大单元教学的含义进行深刻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出对学生进行大单元教学的策略,开拓出一种全新的大单元教学思维,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益秀, 张隆旗. 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数学教学设计创新研究——评《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数学教学设计》[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 42(8):F0003.
[2] 林梅, 余泉, 袁晓亮,等. 新课标背景下的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研究[J]. 数学通报, 2022, 61(11):5.
[3] 郑作奎.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实践反思——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22, 42(13):1.
[4] 李星云.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体系建构[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
[5] 巩子坤,孙瑞. 核心素养视角下"四大"单元教学设计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0(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