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高校的就业引导及启示——以爱丁堡大学为例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刘 波

扬州大学商学院国际金贸系 江苏 扬州 225127

摘要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键在高校。英国高校的就业引导措施可以为改善国内高校的就业服务提供借鉴。通过引入爱丁堡大学的案例,本文介绍了爱丁堡大学在就业引导上的五项举措,分别是学生发展团队的专门指引、在学业上与业界广泛互动、为学生发展职业能力提供奖励、职业休息室安排的就业服务以及与职业发展相关的服务和社团。本文发现这些措施对于英国高校而言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而且这些措施具有全过程、多维度和常态化的特点,由此启发国内高校要融合学业与就业进行学生培养、提供多层面和常态化的就业服务来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关键词

就业引导;高校就业服务;爱丁堡大学

正文


[中图分类号]G5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促进高校毕业就业更是民生工作的重点。2024年5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集体学习中,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1充分说明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性。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的领导指出“2024年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1179万人,比去年增加了21万人”2,可见这部分群体就业压力巨大。

    为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社会各界不懈努力,招聘机构、用人单位、教育部、各级政府、各个高校都在积极行动,比如在国家层面举行的国聘行动;教育部有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24365的专场招聘,还开展了“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202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月”、“202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宣传季”等活动;此外2024年我国还举办了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高校校内有校园招聘活动;各地人才市场有不同的招聘活动等等。这些措施极大地缓解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可以说基本解决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同时,也要看到,高校毕业生在进入就业季时普遍反映比较茫然,对职业缺乏判断和规划,即使毕业离校后,仍有不少大学生没有落实毕业去向,“毕业就失业”的问题依旧存在。智联招聘发布的关于2024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60.3%的求职毕业生在大四上学期甚至更早就开始找工作,尽管比2023届高了10%,但仍有36.9%的毕业生在2024年才开始找工作。同时报告也表明:“截止4月中旬,在有求职计划的应届毕业生中,47.8%已获得offer,比去年的50.4%略有下降”3说明2024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比2023年更严峻。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涉及学生、高校、社会甚至国家的系统性问题,除了国家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学生自身需要积极应对外,作为学生培养机构的高校责任尤其重大,甚至可以说高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如何改善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国内研究者进行了不少探索。较早期的研究关注点在如何将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引入国内。比如王晓三通过参考美、德、英、日等国家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认为国内高校要建立新型合作式就业工作模式,提倡学生、用人单位、高校等主体多方面互动4。还有如王占仁以英国里丁大学和巴斯大学为例,将英国高校的就业服务体系分解为市场建设、咨询指导、信息建设三方面,指出国内高校着重培养学生的受雇能力5,之后他和常飒飒结合英国里丁大学毕业生去向课程的分析,指出应该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管理技能课程的教育6还有吴岩通过对比中美两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差异,认为我国高校应通过建设专兼结合的人才队伍和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来完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7。相对后期的研究则重视时代发展特点提出改进或更新国内高校的就业指导体系,比如陈德喜认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应该构筑全员化、全面化、全程化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8,陈璐认经济新常态应建立“融合、介入、参与”三位一体的就业指导模式9。还有马星和冯磊认为在新工业革命时代应以“生涯适应力”为核心,从理念、内容、平台、组织结构等方面转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范式10。毛丙波则从行为学的角度,通过构建高校就业指导策略性行为系统模型,认为在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应坚持多元主体融合参与介入的新范式11

    上述研究者的工作对于改进我国高校的就业服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稍微欠缺的方面可能是将高校的就业指导问题从不同角度或层面进行了分解,提出的相关解决方案或模式相对抽象,无法契合当前我国高校在就业指导上需要,实施起来难度大。意识到这些问题,结合我国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现状,本文通过引入爱丁堡大学的案例来总结英国高校就业服务的特点,由此得出对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启示。在案例具体措施的介绍上,并不对这些就业指引工作做理论或条块上的分析,避免问题抽象化。由此,本文的行文思路如下,首先从整体上介绍爱丁堡大学的就业指引措施,然后总结分析这些措施上体现出的英国高校就业指导上的特点,最后结合国内高校就业指导现状得相应的启示。     

二、爱大的就业引导措施

    爱丁堡大学,简称爱大,是历史悠久的著名学府,在最新的2025QS世界大学排名中居于全球第27位,在2025QS欧洲大学排名中更是位居欧洲前十,名次为第六。QS世界大学排名综合考虑了大学的学术声誉、雇主声誉、教员学生数量比、单位教员论文引用率、国际教员和国际学生占比这些指标,是全球公认的大学实力体现。特别要指出的是,在2025年的排名中,QS新增了可持续性、就业能力和国际研究网络这三个指标,通过将雇主声誉权重提高到15%,以及引入就业能力5%的权重,突出了QS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视。爱丁堡大学能够在2025QS世界大学排名以及欧洲大学排名中取得优秀成绩,也能显示出爱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优秀。其中爱丁堡大学具有代表性对学生的就业引导措施可以说功不可没。

爱丁堡大学是一所公立的研究型大学,作为英国和爱尔兰的七所成立于11~16世纪的古典大学之一,爱大属于罗素大学集团、科英布拉集团、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可以说,她的就业引导措施在英国甚至在欧洲都具有代表性。这里采用“就业引导”而区别于国内常用的“就业指导”,主要是为了表明主体(参与者)之间的平等关系,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更多的是受吸引而自愿参与,而非国内高校那种通过专门负责机构对毕业生的就业进行的帮扶。具体而言,爱大的就业引导措施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一)学生发展团队的专门指引

    爱大新生入校的第一周为欢迎周(Welcome Week),这一周没有正式课程,主要是学校、学院、各种社团推出的各种有趣活动。其中很多活动由各学院的学生发展团队(Student Development Team)组织。在整个大学期间,学生发展团队的工作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和职业发展的指导和支持,其中的重点是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各个学院的学生发展团队通常会推出一系列的课程或活动来发展学生的团队协作、网络协作能力、演讲技巧、求职策略等。而且不同学院学生还可以与本学院的学生发展团队成员预订的会议量身定制职业建议和寻求指导,讨论简历和申请建议、LinkedIn个人资料评论、职业指导、面试或评估中心实践等有关求职的议题。

(二)在学业上与业界广泛的互动

    爱大的各学院与所在行业各界建立了大量的合作伙伴关系,包括行业企业、顾问机构、政府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等。其中很多合作伙伴是学校校友,有效利用校友网络是爱丁堡大学各学院在帮助学生就业上的工作之一。这些合作伙伴除了给学员带来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外,还将行业的需求及时反馈给学生。事实上,爱丁堡大学每个专业的培养计划中都有毕业生素质的要求,这些要求融入到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12。在学生完成学业的过程中,相关合作伙伴可以以客座讲师(Guest Lecturers)的身份在课堂上为学生讲授行业最新知识,可以向学生提供各种实习(Treks)机会,可以向特定学院的学生发起集团咨询项目,或者在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中提供资助抑或提出特定论文议题让学生完成公司赞助的毕业论文(Company Sponsored Dissertations)。这些措施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并建立自己的职业人脉。

(三)为学生发展职业能力提供奖励

    爱大在校级层面上设有各种项目的爱丁堡奖(Edinburgh Award),这些奖项主要是向未来的雇主提供对学生能力的证明。爱丁堡奖面向参与特定课外活动或项目的学生,是对这些项目的官方认可,如志愿服务、兼职工作和参与大学社区等。其中有些专门针对特定的职业能力,如爱丁堡工作经验(Work Experience)奖,表彰那些在学位之外具有工作经验的学生,这些工作经验不包括有学分的实习,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外工作的同时完成一门自我指导的课程,内容包括职业规划、个人发展资源以及职业服务团队,最后要提交一份总结报道。这门课程由职业专业人士创建,并由就业服务部门管理。还有如商学院发起的爱丁堡全球就业能力奖(Edinburgh Award in Global Employability)等。所有这些奖项都纳入英国高等教育成就报告(Higher Education Achievement Report,简称HEAR),这样更能向雇主显示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职业休息室安排的就业服务

    爱大在各校区建立了职业休息室(Career Lounges),这些场所能满足学生在职业去向和就业问题上各种需要。职业休息室是学生们、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们经常光顾的场所。与学生发展团队相比,它的职能更专业更集中,包括发布就业信息、提供简历和面试技巧的指导、进行职业咨询,还定期举办行业讲座等。通过这些活动,来帮助学生认识和发展职业兴趣,建立自己的专业人脉网络,扩展职业发展机会,顺利达成个人的就业目标。

(五)建立与职业发展相关的服务和社团

    在爱大,也设有职业服务中心(University Careers Service),这是学校层面的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与职业休息室类似,相对来说更官方一些。除了学生发展团队外,各学院也不少有助于职业发展的活动,如演讲大赛、职业规划赛等。还有各种俱乐部、协会和社团帮助学生的职业发展,如爱大商学院就有爱丁堡大学贸易与投资俱乐部(EUTIC)、学术发展研究所(Institute for Academic Development)等。

三、爱大就业引导的特点及启示

    从上述描述中,我们可以出爱大就业引导措施三个特点:全过程、多维度以及常态化。全过程是说其引导措施贯穿了学生从入学到离校的整个时期,在入学的欢迎周上新生就能获得学生发展团队的专门指引,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引入合作伙伴参与教学环节,在课外项目上可以得到发展职业能力的爱丁堡奖,平时还有职业休息室以及相关社团的服务。多维度是说爱大的就业引导措施从多个层面展开,在学校层面有职业服务中心、在各校区有职业休息室、在各学院设有学生发展团队,还有各种学生自组织的与职业发展相关的社团。常态化是说爱大的这些就业引导服务是常规性的,各类服务主体都按照惯常的规则进行运作,能充分满足学生对就业的各种需求。

    这些就业引导措施对当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具有哪些启发呢?根据爱大这些措施及其表现出来的三大特征,本文认为以爱大为代表的英国高校的就业引导方式至少可以从三方面给当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服务工作提供启示:

    第一、融合学业与就业进行学生培养。国内高校对学的培养生在就业指导与教学是分离的,教学属于教学事务、就业指导属于学生事务,前者的工作归口教务处、后者的工作归口学工办,两者工作基本上分开。而且就业指导工作并没有融入到学生整个在校期间,具有片断性。英国高校就业引导上全过程特点启发国内高校在学生培养上要将学生的学业与就业整体考虑,在培养方案上就要体现雇主需要,比如在培养方案中详细列出每个专业的毕业生素质,然后在课程大纲上强制将这些素质融入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或学生的课外活动或实习上着眼于这些素质的锻炼,在毕业论文写作时还可以向各种合作团体征集论文议题。

    第二、在校内提供多层面的就业引导服务。以爱大为代表的英国高校的就业引导在多个维度上展开,从学校层面到学生自组织的各种社团。相比之下,国内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存在断层,尽管在学校层面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或类似机构,在学院层面学工口也有就业相关的服务,但在各校区缺乏职业休息室这些场所,学生层面也缺乏职业发展导向的相关团队。而且即使现有服务机构提供的就业服务层次也欠全面。这启发国内高校补齐对学生的就业服务链,比如可以在各校区食堂专门辟出空间建立“就业小屋”,由各校区相关院系派人值守,除了发布各种招聘兼职实习培训信息外,还可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答疑解惑。还有鼓励学生发展相关就业导向的社团,为活动的优秀参与者提供奖励或证明。

    第三、国内高校要就业服务要常态化。国内高校在为在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相关举措具有应急性、临时性的特点,当就业形势严峻时,就出台一些临时性的应急补救措施。当然,不是说这些措施不必要,相反这些措施非常重要,对于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十分必要。但这些措施本身也说明平时的就业指导服务可能没有到位,而且这些措施往往会干扰以后毕业学生的就业预期。功夫应该放在平时,应该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国内高校在就业服务上平时就应该为学生提供职业咨询、建立职业规划、提供与业界联系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人脉网络等。

    除了这些启示外,国内高校或下属学院系科还可以从发展合作伙伴关系,设立专业或专门奖项等方面来借鉴英国高校的就业引导措施。

 

[参考文献]

1]新华社评论员.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D/OL].新华社,2024[2024-05-28] http://www.news.cn/20240528/e2deda54001b4000940e987de798f0b1/c.html

2]新华访谈.教育部高校学生司领导谈高校毕业生就业[D/OL].新华社,2024

[2024-06-18]http://www.xinhuanet.com/talking/20240618/bcb3915134ad4d758d55b652c4101188/c.html

3]智联招聘.2024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R/OL]. 2024[2024-05-20]

https://t.cj.sina.com.cn/articles/view/1577794853/5e0b3d25019024vj4

4]王晓三.国外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概况与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5,(03):77-79.

5]王占仁.英国高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启示与思考——以英国里丁大学和巴斯大学为个案[J].中国高教研究,2010,(10):59-61.

6]王占仁,常飒飒. 英国高校职业生涯管理技能课程研究——以英国里丁大学为个案[J]. 中国高教研究,2012(10):58-61.

7]吴岩.中美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对比分析及启示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06):261-263.

8]陈德喜.全员化、全面化与全程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J].浙江社会科学,2008,(08):117-119+124+129.

9]陈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建构[J].思想教育研究,2017,(05):106-109.

10]马星,冯磊.提高学生生涯适应力:论新工业革命时代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范式转变[J].高教探索,2021,(05):118-123.

11]毛丙波.策略性行为视域下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20,(03):123-128.

12]刘波.英国高校碳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以爱丁堡大学为例[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2,(09):149-15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