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引导体验式教学法;小学;体育教学
正文
引言
新课改认为,从做中学、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是当下小学体育教学发展必然趋势,也是确保体育教学目标得以落实的关键。在这一教学新环境下,引导体验式教学法也应运而生,其作为一种全新教学模式,也是十分契合体育学科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还能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的亲身体验强化学生对于体育知识及技能的了解,另外还能锻炼学生合作意识、实践技能及体育精神等体育素养。为此,引导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自然也受到了不少关注,而笔者则是就此展开了如下思索:
一、 引导体验式教学法相关概述
引导体验式教学法是教育改革下的产物,相较于其它教学方法,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主张将启迪教育、实践教育及体验式教育有效结合在一起,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自身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多种体验及实践的机会,以此来促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及成长[1]。由此可见,引导体验式教学法强调以下几点:第一,教师的开放性引导,即教师要在教学期间对教学内容展开精心设计,最好是能够创设生动教学情境,以此来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这样学生自然能够在情境体验中对知识产生深刻认知,同时还能在交流与实践中发展自身合作意识及技能。第二,强调探索性体验。引导体验式教学法字啊应用时,学生要成为课堂主体,学生在教师有效引导下发挥出自身潜能及内在优势,以此来自主展开学习及探索,这样就能改变以往等待教师灌输的学习状态,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索实践中,从而助推学生高效学习。从这一点来分析的话,引导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真正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育参与及运动中形成良好认知,进而真正优化整个小学体育教学。
二、 引导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 明确教学目标,为有效引导打好基础
引导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时,教师需要先革新自身教学理念,充分认识自己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引导者、组织者角色,然后在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体验者角色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以此来为之后的有效引导学生体验打好基础[2]。需要注意,教师在为学生设定教学目标时,要确保教学目标能够清楚地反映出小学体育课程知识与技能等方面,而且还需要确保目标的具体性、可衡量性,真正聚焦课程内容来为学生合理设计,这样才能为引导体验式教学法有效应用打好基础。通常情况下,教学目标需要涉及到身体素质方面,如耐力、柔韧性、协调性等,以此来助力于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另外,还需要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即将合作能力、体育精神、德育品德等内容同样也纳入到目标中,这样才能助推学生发展。此外,为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教师引导下亲自体验,教师在目标设定时,还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为不同身体素质、层次学生设计差异化的目标,这样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有所获得及提升。
(二) 创设教学情境,强化学生参与感
引导体验式教学法强调的是学生亲自参与、体验,这也是学生运动能力、体育素质得以提升的关键。为此,小学体育教师在应用引导体验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自然要发挥出自身引导作用,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来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情境引导下亲自体验运动及体育教学知识要点,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确保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体育课程学习中,进而获得较为良好的学习体验。例如,教师在“田径”教学时,若直接在课堂上为学生示范起跑、抬腿、冲刺等技术动作,然后再直接要求学生自行训练,学生很难产生参与热情,这个时候教师即可创设游戏情境,在示范讲解结束后,设计障碍跑游戏,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兴趣,这样学生自然会主动参与到田径训练中,从而真正在游戏情境中强化学生学习体验,切实优化小学体育教学。
(三) 针对学生学情,精心设计引导性体验活动
引导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时,其关键还是在于教师引导性体验活动设计合理与否,毕竟这直接关乎学生参与热情及学习兴趣,若整个引导性体验活动设计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学生参与热情及体验自觉性自然无法保障,进而直接影响引导体验式教学法应用效果。为此,身为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及目标来为学生精心设计引导性体验活动,确保引导性体验活动与教学主题及内容相关,然后再充分考虑学生喜好、兴趣,这样才能确保小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体验及实践,从而真正优化小学体育教学[3]。以“跳绳”为例,教师在这一节课教学时,即可先在导入环节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跳绳技巧视频片段,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对跳绳技能产生好奇心;此后再基于此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自己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跳绳技巧吗?”以此来激发学生好胜心,然后再为学生设计小组跳绳竞赛,看看哪一种能够最快、最准确掌握跳绳技能,这样就能有效强化学生对于跳绳技能的把握,从而真正有效应用引导体验式教学法优化小学体育教学。
(四) 创建合作互动氛围,强化学生体验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充分意识到自身引导者角色,还需要在课程实践期间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开放、包容的教学环境,这样学生才能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由及安全,此后再基于此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看法及发现,这样学生就能在体育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合作与互动,从而高效达成体育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有效教学策略,也是引导体验式教学法常用的手段,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在应用引导体验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为学生创建一个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以此来有效激励学生合作讨论、探究实践,这样自然能够强化学生体验,有效帮助学生感悟体育技能。以“接力跑”为例,教师在为学生讲述这一知识时,即可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合作互动氛围,在合理分组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商讨接力跑技巧及规则,这样学生就能在合作互动中产生体验及运动的热情,此后再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到小组比赛中,这样学生整个运动体验就能得以强化,从而切实优化小学体育教学[4]。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引导体验式教学法能够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积极的体育学习环境,强调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及技能,同时还能助推学生体育素养发展。为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效发挥出自身引导作用,为学生创设多种体验的机会,这样才能助推小学体育教学革新,在体验中强化学生运动技能、身体素质,从而真正优化教学,切实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维鹏.引导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4,(08):109-111.
[2]周宇.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3,(04):74-77.
[3]肖延锁.“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35):130-131.
[4]李琼.引导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运动-休闲:大众体育, 2023(1):0145-0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