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教学做合一;高中物理教学;应用策略
正文
在传统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下,“满堂灌”“满堂问”现象尤为严峻,严重影响物理课堂育人功能的发挥。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念经过了多年的实践检验,证明了其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的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和参考价值。故而,核心素养时代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可从渗透“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入手,将“做”为中心,连接起“教”与“学”,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理解、掌握、内化知识,切实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效果。
一、“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解读
“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一种教学思想,至今仍有显著的指导意义和价值。对“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进行分析可知,其突出“做”,即引导通过“做”进行学习,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同时通过“做”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综合能力提升。基于“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的价值,教师应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将其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围绕其进行教学设计,以进一步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效率与质量[1]。
二、“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旨在实现学以致用目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可唤醒学生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物理知识,同时也可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索,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故而,教师要想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升“教”与“学”的实效,达到预期育人目标,应站在“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角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认知创设生动、多元、有趣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并尝试将问题教学法与生活化教学情境联系起来,以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使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问题的意识,养成善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2]。以“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为例,教学目标: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立足教学目标,教师为学生边播放与“秋天树叶纷纷落下”相关的视频,并向学生展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诗句,以此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随之引导学生在此情境中探索“树叶为何会自由落下?物体下落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什么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有哪些?”等问题。随之,为学生创设第二个生活化情境,即指导学生开展“让重物拖着纸带做自由落体运动”这一实验,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学习与了解教材第48页关于此实验的讲述,探究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最后,教师为学生提供“某悬崖跳水者碰到水面前在空中下落了3.0s,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取g=10m/s2,悬崖的高度是45m,实际上是存在空气阻力的,因此,计算出来的悬崖高度比悬崖的实际高度要大还是要小?”这一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探究
“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的中心是“做”,也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能够开展充分的实践、思考、探究,进而在“做”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对比,教师以“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为指导开展物理教学时,要将以往的“教学”行为向“引导学习”转变,使学生从被动和浅层学习过渡到主动和深度学习中[3]。以“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为例,教师应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为导向,为学生设计“1.观察图1,验证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受重力和支持力,但支持力与物体位移方向垂直对物体不做功,这种情况也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2.观察图2,验证细线的拉力与小球的运动方向垂直,对物体不做功。如果忽略空气阻力,这个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也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等学习任务,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支架引导、引领下充分地“做”,在“做”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学”的知识,轻松达成“教”的目标。此外,教师应清楚地意识到,高中物理课堂时间有限,为有更多的时间为学生解惑答疑,加强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可将课堂上的“做”转移至课前或课后,这既能够节省课堂时间,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做”的时间与机会。例如,教师在讲授“向心力”时,可引导学生在课前开展“用一根绳子绑着小球,用手旋转绳子”“观看生活中棉花糖机制作棉花糖、旋转式拖把桶的拖把脱水现象”等实践,或指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利用变速马达带动圆盘做圆周运动,调节变速器改变圆盘转动速度”等实践。经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课前进行一系列的“做”,可辅助其在课堂上开展更加深度且高效地学,在课后开展一系列的“做”,能够灵活运用“学”的知识,轻松达成“教”的目标[4]。
图1与图2
(三)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和开展实践
实践是贯彻落实“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的重要途径,也是衔接“教”与“学生”,提升“教”与“学”效果的关键手段,更是实现学以致用目标,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有效举措。故而,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立足“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和开展各种实践,让其实现充分的“做”[5]。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与生活相关的实验,或者学生可以自主完成的小实验,同时也要予以学生恰当的指导,以免学生陷入学习误区或无法继续实验等问题。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在参与和开展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分享实验结果与经验,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使之在肯定与鼓励中树立自信心,进而更加主动地、积极开展实验,随之实现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等发展。具体实践中,教师可在“向心力”教学时,指导学生观看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碰鼻实验视频,并在课后自主或合作制作实验设备并完成实验,获得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学时,指导学生利用水果电池为材料测量电动势和内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研究可知“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思想是“做”,即行动,具体而言就是引导学生在“做”的行动中灵活运用“学”的知识,最终达成“教”的目标。教师以“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开展高中物理教学时要注重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与深度学习,同时要多加指导学生参与和开展实践。
参考文献:
[1]马鱼玲.“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物理,2023,44(02):146-148.
[2]魏衍功.“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11):264-268.
[3]邵良余,胡琴芳,江贵生.基于“教学做合一”理论的高效物理课堂构建[J].新课程研究,2020,(28):53-55.
[4]王美芳.“教学做合一”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探讨[J].文理导航(中旬),2020,(09):43+52.
[5]张鹏.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09):9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