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正文
引言: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入手,精心打造高效的美术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使其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创新与变革。小学美术课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与效果都比较低,严重影响了小学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满足对美术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必须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一、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性分析
小学阶段是儿童认知世界、形成初步审美观念的关键时期。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首先意味着能够更充分地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每一个孩子都像是一座蕴含着无限创造力的宝藏,高效的美术教学就如同精准的挖掘工具。在传统教学效率低下的情况下,许多孩子的艺术天赋可能被埋没。例如,有些孩子可能对色彩有着独特的感知力,但由于教学节奏拖沓,缺乏有效的引导,他们无法深入探索自己对色彩搭配的独特见解。而高效的教学能及时发现这些潜力,通过系统的色彩理论讲解、丰富的色彩实践活动,让孩子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尽情发挥对色彩的想象,从而将这种潜在的能力转化为实际的艺术表达能力。
从审美素养的培养来看,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在小学阶段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审美基础。当今社会,我们被各种视觉信息所包围,具备良好的审美素养是能够辨别美丑、提升生活品质的关键。在高效的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展示更多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从古典的油画到现代的雕塑,从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到西方的抽象画。通过详细的解读,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学会欣赏线条的流畅、色彩的和谐以及构图的精妙。这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还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如果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接触到的艺术作品有限,就难以建立起全面而深入的审美体系[1]。
再者,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关于绘画技巧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高效的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如写生、手工制作等。在写生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对象的形态、光影变化等细节,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观察力。而在手工制作中,学生要将自己的想象转化为实际的作品,这对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是极大的锻炼。这种综合素质的提升,将对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未来的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小学美术教学领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众多教育者不断探索的目标,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引导方式是营造良好氛围的关键。
例如,在《留住秋天》课程中,教师可以先讲述自己在秋天里的一段独特经历,也许是漫步在铺满金黄落叶的小径上,那种宁静与美好。然后引导学生去回忆自己心中秋天的样子,让他们闭上眼睛去想象秋天的色彩、气味和声音。这种引导能让学生迅速进入到与秋天相关的情境之中,而不是被动地等待知识的灌输[2]。而教学材料的准备也对氛围营造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于《留住秋天》这一课程,教师可以提前收集各种各样与秋天有关的实物,如不同形状和颜色的落叶、干枯的树枝、秋天的果实等。将这些实物展示在课堂上,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高质量的关于秋天的绘画作品、摄影作品,让学生从不同的艺术视角去欣赏秋天的美。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能激发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课堂互动环节也是营造良好氛围的重要部分。在《留住秋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想要留住秋天的方式。是通过绘画那五彩斑斓的树叶,还是用树叶拼贴出一幅有趣的画面呢?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到每个小组中,倾听学生的想法,给予鼓励和引导。
(二)转变教学观念
美术教师肩负着重要使命,需秉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的理念开展教学工作。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教师不能再墨守成规,而应积极主动地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这一转变要求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与学生建立起紧密的沟通交流关系。
美术教师要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美术学习并非可有可无,而是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只有当学生内心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美术学习当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不应流于表面,而是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所在,清楚他们的学习能力处于何种水平,掌握他们各自的审美观念特点等多方面的信息。依据这些全面而细致的信息,教师就能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例如,针对色彩敏感、喜爱绘画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关于色彩搭配、绘画技巧方面的学习资源;对于擅长手工制作、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则可以提供一些独特的手工材料和创意案例等[3]。
(三)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范畴内,我们必须严肃且高度重视学生情感体验所具有的重大意义。要知道,艺术绝不仅仅局限于技巧层面的运用,更为关键的是,艺术能够触动学生内心最深处的情感琴弦,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基于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全力以赴地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情感表达与体验的优良环境。
举例来说,在开展《设计》相关知识的教学活动时,当学生对自己所创作的作品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后,这无疑能够加深他们对这一课题的理解深度。在此基础之上,教师便可以恰到好处地进行引导与辅助,促使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尽情地表达出来。具体而言,首先要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人物形象进行精心的选择与设计,随后再让小组成员依据自身的喜好自由地选择人物形象展开创作。最后,教师要针对这些作品进行适宜的点评与评价。这样做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不但能够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色彩,而且能够有效地锻炼他们的想象力。此外,我们还会组织一些特殊的活动来强化这种情感体验。比如举办主题性的美术展览,让学生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
(四)灵活运用鉴赏教学方法
在小学美术教育的领域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鉴赏教学并非简单地让学生观看美术作品,而是引导他们去感知、理解和评价艺术作品的多元内涵[4]。
例如,在讲解中国传统水墨画时,教师不能仅仅展示一幅水墨画,然后简单地告诉学生这是水墨画,它有什么特点。相反,教师可以先从水墨画的历史渊源讲起,讲述古代文人墨客如何用笔墨抒发情感,如何在宣纸上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像元代倪瓒的山水画,画面常常留白很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种留白背后的意义,是为了表现天空、水面,还是蕴含着画家空灵、孤寂的心境。通过这样深入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引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水墨画的独特魅力,从而提高他们对美术鉴赏的兴趣。再如,在介绍梵高的《向日葵》时,教师可以讲述梵高的生平故事,他对生命的热爱以及他在创作这幅画时的心境。教师可以这样说:“梵高在他短暂而充满激情的一生中,对向日葵有着特殊的情感。他把向日葵看作是充满生命力的象征,每一朵向日葵都像是在向着阳光热烈地生长。他用浓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来表达他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渴望。”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向日葵的色彩,那明亮的黄色就像太阳的光芒,给人以温暖和希望的感觉。这样的故事导入,能够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容易进入到美术作品的鉴赏情境中[5]。
结语:
总之,需要重视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构建美术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相信小学美术教学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6]。
参考文献:
[1]蔡琳.基于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究——墙绘在美术课堂中的实践与探究墙绘美术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应用[J].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 2021(6):1.
[2]韩丽丽.浅谈如何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效率[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下), 2023(4):88-88.
[3]邹士梅.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J]. 2021.
[4]王云霞.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2021(2019-47):56-57.
[5]宋颖.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索[J].文理导航, 2022(14):88-90.
[6]刘雅芳.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少男少女, 2024, 8(21):27-28.DOI:10.3969/j.issn.1004-7875.2024.2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