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范翠荣、胡婧、皇甫智贤

马岭岗镇诚信路小学 274000

摘要

数字化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通过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创新的学习方式和高效的创作工具,极大地丰富了音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数字化教学是一种全新且实用的教学模式,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其直观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使抽象的音乐教学变得更加感性、生动,既可以活跃学生的音乐思维,开启学生的音乐视野,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利用数字化音乐教学工具,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吸引力和学习的乐趣,而且可以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演唱水平。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音乐;应用策略

正文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产物,将其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之中,对丰富音乐教学形式及内容、提升音乐教学质量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曾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而“音乐智能”和“空间智能”都属于人的智能范畴,“音乐智能”是个体感受音乐、辨别音乐、表达音乐的能力,而“空间智能”则是个体对线条、色彩、形状的感受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通过图谱、视频、动画等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可以弥补传统音乐教学中“音乐智能”呈现方面的不足。借助信息技术能够联合听觉与视觉的优势,使学生实现感受、辨别、表达与线条、色彩、形状的融合,这对于提升音乐学科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多元智能理论为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融合提供了理论支持,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融合的必要性。此外,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是理想学习环境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在引导学生学习具有浓厚文化底蕴或其他民族、异国风情的歌曲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帮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及风土人情,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同时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审美感知素养等。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体验情境

通过多样化且富有互动性的教育方式,可有效调动学生的热情,并引导他们深入研究音乐理论,从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深化对于小学音乐课程及其相关主题的深度认识,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在音乐教育中的优越性,进而推动校园内音乐教育活动的全方位进步与系统性革新。

例如,在教授《木瓜恰恰恰》这首曲目时,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教育网络和虚拟教室平台,为学生呈现生动逼真的实际场景视频。这样的教学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自主观察与深入思考,同时点燃他们对音乐的热情与投入,让他们深切感受音乐的独特氛围。随后,通过组织小组演出展示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有效提升他们的表演技能。同时,教师也可使用多媒体工具演示歌曲中的各类果实,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其他未被提到的水果,从而创作新的歌词。这种方式使学生对于自己的原创歌词充满激情。接着,教师可用同样的方法拍摄他们演出的画面,并将之发布到在线课堂供学生观赏。此学习流程完全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体验音乐的魅力。

2、优化鉴赏教学

1)品味音乐韵味,获得审美体验

“以美育人”是小学音乐教学的新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应多组织音乐鉴赏活动,让学生接受情感和心灵的洗涤,深刻感知音乐,在鉴赏情境中自由发挥,形成长久的学习习惯和审美能力。在网络时代,教师要发挥网络作用,将其运用于音乐鉴赏教学中,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愉悦感,教授学生基础的鉴赏技巧,让音乐课堂不再沉寂,而是活力四射。小学阶段接触的音乐作品相对节奏比较欢快、情调比较轻松,且多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可在互联网上搜集与音乐配套的视频资料或者照片等,将学生带到生活化的情境中,直观感知音乐主题,思维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中,掌握音乐表现力。当鉴赏一些画面感较强的音乐时,教师可通过大屏幕播放栩栩如生的视频动画,将音乐以全新的模式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快速融入音乐的情感中,理解音乐传递的韵味。

2)对话音乐情味,触动心灵感悟

“学贵有疑”,学生只有在鉴赏时产生疑问,才能深入挖掘音乐内涵。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将音乐鉴赏中涉及的音色、乐器、演奏形式等变成趣味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和研究,更好地掌握音乐作品。教师利用网页制作问题闯关游戏,让学生在闯关中突破各个音乐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设计形式多样的闯关游戏,一方面消除学生与音乐的隔阂,另一方面打动全体学生的内心,加强艺术修养的熏陶。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直播鉴赏活动,邀请学生参加云上直播音乐欣赏课,学生边欣赏边进行弹幕互动,用心感受歌曲表达的情绪特点,形成一种独特的鉴赏情境。而且教师还可与学生连麦,组织学生交流展示,构建“五育融合”育人模式,让学生深入地体会音乐文化,使在线教育效益最大化。

3、组织智慧活动

音乐智慧课堂应当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激活学生的学习智慧,教师在智慧课堂的模式下更要注意创新多元丰富的学习活动,带动学生实现深入、沉浸的学习,亲身参与体验功能应用的快捷高效,在技术的辅助下完成综合学习实践。

第一,教师要依托微课技术编排学习活动,提升学生在音乐鉴赏课上的学习质量。“微课”是指教师围绕教学重点内容,将学生学习的音频、文字和影像等资源整合到10~15分钟多媒体视频中的一种教学形式。在五年级的《映山红》鉴赏课中,教师可以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教师备课资源库中下载了董鹏老师的《映山红》优质课件,并“瘦身改造”成了简易明了的微课形式,辅助学生进行鉴赏学习:保留了课件中有关“识谱”“唱词”和合唱教学的内容,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映山红》的革命历史背景,在微课中加入了《小兵张嘎》《鸡毛信》两部儿童红色影片的片段;围绕“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等歌词,教师可以加入歌词鉴赏的链接知识,引导学生将红色革命的内容与歌曲的情感融合起来,并通过合唱来表达情感。通过微课技术,将“背景学习”“识谱学习”“歌词鉴赏”“情感体会”等多个鉴赏学习活动有机整合了起来,使得学生的学习质量有了保证。

第二,教师要积极使用音乐演示、演奏类软件来辅助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打造音乐创新拓展学习活动,丰富学习维度。例如,在五年级《牧童之歌》的演奏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笛子大师”这款软件,来解决缺少实物乐器进行演奏的问题。通过演示“笛子大师”中的竖笛模型,为学生详细地介绍了“管体、吹口、音孔”等主要的构造,并通过科普视频为学生介绍“连音吹奏法”和8孔竖笛的基本指法。根据《牧童之歌》的简谱,在白板上手动操作和使用“笛子大师”为学生演示演奏的方法,并请学生分别使用手机的软件,上台动动手指参与模拟演奏的活动。在软件技术的辅助下,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竖笛的独特音色,还通过亲身参与实现了对教材乐曲的深度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学音乐教学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深度融合,我们不仅能够打破传统课堂的限制,让音乐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森. 基于信息技术优化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探究[J]. 中外交流,2021,28(7):691.

[2] 张婷. 信息技术2.0助力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研究[J]. 科学咨询,2021(39):250-251.
本文系菏泽市2024年度教育教学研究一般课题“小学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策略研究”的成果(课题批准号:202470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