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路径​——以“人民当家作主为例”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胡芳洁 郭小虎

渤海大学 学校邮编 121013

摘要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要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因此,大单元教学可以为此提供现实可行的方法。大单元教学的核心是将学科知识进行系统化、关联化处理,将零碎、孤立的知识点转化为整体、联系的系统知识,既能够促进学生系统思维和迁移能力的形成,又能够助力学生对实际问题和创新问题的解决,是彰显学科核心素养整体性特征的必然要求。基于对学科大概念教学的思考,教师可尝试将学科大概念背景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确定为四个步骤:首先,剖析教材内容,建构单元大概念;确保教学目标与大概念紧密相连;其次,分析基本学情,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再次,创建情景活动,构建知识框架;最后,进行教学评价,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后续思政教学提升时效。


关键词

单元教学设计;大概念;政治与法治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核心素养的落实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近几年,部分教师尝试开展单元教学,企图打破课时与课时之间的界限,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只是一种变了形式的知识点教学,学生学到的只是知识内容,无法透过表面知识把握学科的本质,难以提升高阶思维能力,因此政治课教学并没有真正发挥其育人和核心素养的培育作用,而高中思想政治大概念单元教学,则成了现阶段高中政治课教学的需要,也是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

在教育领域中,大概念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连接知识、技能和情感的桥梁,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将所学知识内化为个人能力和素质。通过深入理解大概念,学生可以把握学科的核心价值,形成对世界的全面认识。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大概念的教学既能够促进学生系统思维和迁移能力的形成,又能够助力学生对实际问题和创新问题的解决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

但由于“大概念”以及“大概念单元教学”提出时间不长,当下还是比较新的话题,目前仍处于实践摸索阶段,目前学术界关于大概念单元教学设计环节顺序虽然意见不是完全一致,这导致多数教师对大概念单元教学设计环节顺序认识不到位,学生普遍对“大概念”的内涵缺乏正确认识。他们常常会把教材中的一些知识概念错当成大概念,出现混淆概念的情况学生仍将大概念单元教学当成一种可以梳理知识,构建单元体系的教学模式,并没有认识到高中思想政治大概念单元教学所具备的能引导自己透过知识表层掌握学科本质和规律,进而实现深度学习,培育高阶思维的价值;也没有认识到大概念单元教学有助于帮助自己,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真实性问题,进而促成核心素养不断落实的价值[2]面对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需要,教师应该提高教学设计占位。

二、大单元教学概述

1.定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版)》中第一次提到了大概念一词,要求“进一步精选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大概念是指能够整合和概括知识的宏观概念,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单元整体教学则是指将相关知识组织为一个整体,帮助学生在更大的知识背景下理解和掌握知识,是一种十分需要具备整体性、有序性和结合教学实践综合性的单元课程教学模式。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在提高学生理解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特征:大单元教学就是结合整体的一种课程教学模式。课改后,它逐渐逐步发展起来成为目前涉及我国大中小学学科基础教育界各个热门教育学科的主要单元课程教学模式之一。 这种单元课程教学模式将以前十分模糊化的基础知识教学体系结构变得更加完全体系化,还整合了零散的基础知识。所以说从根本上它完全改变了以前那种传统的单元课程教学模式,教学者在工作效率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最后的教学效果也令人十分满意。它不仅真的可以通过帮助广大学生对这些主体综合知识很好地进行掌握性和学习, 还可以通过让广大学生的主体综合能力认知分析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帮助广大学生全面的自我发展。

三、大单元教学流程设计

基于课标和大单元内容,聚焦核心素养,以学习为中心,运用系统思维,指向概念性理解将大单元教学流程设计为剖析教材内容,建构单元大概念;分析基本学情,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创建情景活动,构建知识框架;最后,进行教学评价。

四、大单元教学具体设计

剖析教材内容,建构单元大概念

在单元教学中,大概念是整个单元教学的灵魂,它能够统摄本单元的基本学科概念,涵盖本学科的思维方式,并且在本学科特定的真实情境中得以再现[3]单元教学设计关注将碎片化,零散化的学科知识整合,让学生内化学科本质,提升综合能力。教师要立足课程标准,掌握每一模块的内容要求与学业要求,在遵照学科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教材内容,具体明确每一模块应用何种学科基础知识去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以实现学科课程的育人目标。

以高中政治必修三“人民当家作主为例”《政治与法治》教材理论性与逻辑性强,着眼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法治观念和公民素养,注重理论观点和时事政治的有机结合。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下,人民的主地位得到了体现无论是在国家的政治、经济还是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蕴含着丰富的民主权利保障思想。这不仅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属性,同时也代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的根本差异。第二单元包括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以及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三个课时,知识点散落在这三个课时,通过横向对比,将本单元大概念提炼为:中国式民主为人民。

分析基本学情,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素养导向下的单元学习目标是教师基于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的整合和提炼, 对基本学情的核查与厘定彰显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水平进阶,指向学科育人本质[4] 高二学生思维灵活,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教材逻辑清晰,内容结构明显,学生在初中对我国的国体有初步的了解,但对于民主与专政的关系以及全过程人民民主等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教师可通过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体验感与参与感,深化学生对我国国体政体和政治制度的认识,让学生明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本质要求。

据此,笔者综合研读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学业质量水平要求,梳理学情,基于大概念“中国式民主为人民”的单元教学为例,笔者将本单元的单元教学目标设置为:(1)通过参与课堂活动,结合所学知识,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知道什么是人民当家作主以及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方式,树立公共参与意识,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参政议政。(2)通过合作探究,明确人大代表是如何产生与行使权力的,认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提升政治认同,初步树立公民要为完善和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努力的观念。(3)通过分析材料,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鲜明特点和主要优势,自觉提升热爱基本政治制度的政治认同,坚定制度自信。

创建情景活动,构建知识框架

围绕大概念开展单元教学,教师需要创设真实性、综合性、挑战性学习情境。学生在寻求知识的思考过程中,往往是从情境的探索开始,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好课堂的有效资源——情境。情境的构建应当充分体现其实际效果那么如何有效地设计数学问题情境呢?在选择情境材料和设计活动时,首要任务是确保情境能够为学生提供服务,关注学生的兴趣和近期的发展趋势,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发现的能力”;其次,确保情境能够服务于学科的核心内容,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在横向和纵向上串联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在情境探索的过程中建立知识结构;还必须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促进思维深度发展。最后,确保情境服务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有结构的环境和逐步的任务推动下,培养出不同层次的学科核心素养。

在以“中国式民主为人民”为统领的单元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堂综合探究课,以 “人民当家作主如何落地生根”为议题,以守护粮食安全为情境线索,探讨如何保证粮食安全。首先,情景的选材上,着眼于当前民生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民主与专政,有何特点,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体系,以材料和教材内容的结合探究,提升学生的代入感和参与度,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确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政治认同。导入环节设置“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专题研讨会,环节一设置情境活动,角色扮演:“假如你是会议负责人,你会邀请那些人参会”环节二分组探究,分析案例“人大代表是如何产生并行使权力的” 环节三情境探究“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如何运行的”通过丰富有效的活动,层层递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明确人民是如何实现当家做主的。

进行单元教学评价

探索单元教学评价,们结合过程性和综合性评价,从过程性评价的角度,关注学生在学科任务中的参与和完成层面,重点考察他们在解决情境化问题的过程和成果。进一步评估学生在政治认同、科学逻辑思维、法治意识以及公共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素养。从综合性评价的视角,探究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围绕大概念的结构化知识解决特定场景下的问题,完成任务,进行知识迁移,并发展思想政治学科的思维方式

以学生的学科核心能力为中心,大单元教学被视为一种特定的课程组织和执行策略。该方法采用了全面和系统的思维方式,对单元学习的内容进行了逻辑上的整合和组织,并为之设计了特定的情境任务,同时整合了相关的学习资料。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来习得知识和技能,并发展概念性理解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大单元教学体现了教学实施模式和课程实践方式,其基于深度理解的逻辑进行资源开发和整合、过程组织和设计,隐含着学科最核心的“思想和观念”,使学生经历真实的探究或体验任务。它将多个传统教学单元集合在一起,形成更大的教学单元,涵盖的知识面更广,逻辑性更强,有助于更好地整合学科知识,指向学生的深度学习,注重学生学习的进阶性和递归性。大单元教学价值主要表现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本质性理解,形成学科观念,提高学科能力,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教师研读课程标准和学科内容,引领深度学习,强化知识、能力和素养关联,不断总结反思,推进思政课改革,提升优化大单元教学的本领[5]本文以高中思想政治统编新教材必修3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为例,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路径进行探讨。

本节课立足大单元的概念,通过设置情境活动的方式,教学设计既基于教材内容,又充分贴合学生的学习经验和日常生活,整合单元的内容,并基于单元目标开展活动,做到教中有法,法有所依”。在思维方式和独立学习能力培养方面,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究新知,逐步引出新课的内容,过渡自然,层层深入。在知识巩固和学情检查环节,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梳理知识要点,整体把握内容。使课程内容结构化、系统化,并在其牵引下使学习过程情景化,层层深入。以活动为依托,以有效评价为推力,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输入到输出到拓展的有序推进。让学生学习的过程能够体现在对知识的探究、知识的生成和素养的内化中,使思维和能力始终贯穿在教学始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更加注重学习的逻辑性、体系性、综合性,将以往的单课时转变为大单元教学设计,则可以在一定体系和系统下帮助学生从大概念切入,掌握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将自主预习、合作探究等多样教学方式运用其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作为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在时代大环境下教学要勇于改变和创新,积极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索和实践,在实践中落实“以人为本”,在实践中增强教育智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综合核心素养。以议题式教学为抓手,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逐步廓清大概念的基本内涵,在探究过程中逐步丰富大概念的知识逻辑,并在情境化的教学过程中促进大概念知识体系的最终形成,并将深入理解的大概念转化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石成,黄盈.大单元教学的内涵、理论基础及其价值[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4(13):37-40.

[2] 姚芬芬.高中思想政治大概念单元教学的应用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23.

[3]方敏,秦照华.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教学设计路径——以“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为例[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22,(10):42-44.

[4] 沈晨.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优化策略——以“社会争议的解决”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4,(05):54-55.

[5]丁立均.“四定”:实施大单元教学可行性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4(09):48-5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