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域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研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唐亚兰

芜湖市第三中学

摘要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五育并举”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核心理念。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阵地,其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基于此,文章旨在探索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五育元素,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关键词

五育融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正文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主要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任务,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重理论灌输而轻情感体验的问题。因此,如何在“五育融合”的框架下,创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方法,使之既能传承优良传统,又能适应时代变迁,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1五育融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价值

五育融合视域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旨在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个方面的综合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是思想政治课的核心,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播正确的道德观念,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智育则强调知识的获取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鼓励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体育关注的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坚强意志品质的塑造,让学生明白健康的体魄是一切活动的基础;美育在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通过艺术欣赏等活动来陶冶情操;劳育则是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劳动的价值,培养勤俭节约、尊重劳动的良好品质。

2五育融合视域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策略

2.1运用情境模拟,角色体验促思辨

在五育融合视域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模拟与角色体验的方式,有效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1]。例如,在讲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模拟法庭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律师、证人等角色,围绕某一社会热点事件展开辩论,例如“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问题”,让高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社会身份来进行思考,高中生可以使用的公民权利和义务问题,例如“高中生在面临被骗钱的行为怎样维护自己的权益,怎么做?”之类的话题进行辩论。

在课堂准备阶段,教师应先向学生介绍模拟法庭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包括如何撰写辩护词、如何提问和答辩等技巧,接着分配角色给每位同学,并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和案件信息,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案件的法律依据,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进入正式的辩论赛模拟环节后,学生们按照预定的角色开始表演,在此期间教师作为观察者和指导者,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记录下他们的表现情况。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角色扮演,更深刻地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2实现项目探究,合作学习增共识

“五育融合”的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可以运用项目探究作为教学策略,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师首先应当确立一个具有现实意义且能引发学生兴趣的项目主题,如“绿色生活与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涵盖了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的内容,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与“绿色生活”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简要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是否符合这一理念。随后,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将其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子课题,如“校园垃圾分类”、“节能减排措施”等,每个学生小组设计出一套绿色生活项目方案,并在学校或社区内尝试实施。例如,学生小组可以组织一次“绿色出行周”,鼓励师生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自行车上下学,减少碳排放。项目完成后,各小组绘制项目海报向全班展示并分享心得,教师和其他同学则根据展示内容进行综合评价。教师通过这样一个系统化的项目探究过程,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理念,还能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团队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五育融合”的教育目标[2]

2.3巧妙艺术融入,审美教育提素养

“五育融合”的视域下,将艺术元素巧妙地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还能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比如“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然后展示一些相关的艺术作品,如反映环保主题的摄影作品、环保主题的海报设计等。教师可以邀请美术教师共同赏析这些作品,介绍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意图,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细节,思考色彩、构图、线条等元素是如何传达主题的,理解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社会价值。

教师可以布置课下作业,让学生创作一幅与“城市污染”相关的艺术作品,用绘画、摄影或手工艺品来表达自己对环保的看法。教师可以和美术教师一起给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创作指导,如如何运用色彩、构图等技巧来表现主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品。完成创作后,学生可以在班级内举办一次小型的艺术展览,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解释创作意图,相互交流心得。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通过艺术创作所学到的知识点,反思艺术在提升审美素养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艺术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2.4活用技术辅助,多媒体激发兴趣

在高中思政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3]。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重要概念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的视频资料,如纪录片片段或新闻报道中的实际案例,展示不同国家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经济基础如何影响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的变化。课前,教师可以将这些视频上传至班级的在线学习平台,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并思考几个引导性的问题,比如:“你认为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是否受到其经济体制的影响?”这样的设计既实现了翻转课堂的理念,又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提高课堂讨论的质量。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通过一段简短的视频回顾导入新课,随后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与疑问。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学生的发言要点,并适时插入图表或动画解释复杂的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代表不同的社会角色(如工人、企业家、政府官员等),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探讨经济基础如何影响他们的行为模式以及上层建筑的变化,以此加深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解。在互动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在线问卷或投票活动,让学生就某个具体的经济现象(如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对其上层建筑(如政府政策、法律法规)产生的影响发表意见,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针对难点进行重点讲解。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实现五育并重的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五育融合视域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研究,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深刻反思与革新,更是对新时代教育目标精准把握与积极回应的体现。教师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全面性和实效性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向更高水平迈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敏.“五育融合”视野下高中思政课的实践探索[J].高考,2023,(11):164-166.

[2] 江红梅.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融入“五育”的实施路径[J].教育界,2023,(09):134-136.

[3]魏茜.融通“五育”之魂塑造学科之基——浅析“五育”思想与高中历史课程的融合[J].教书育人,2022,(31):32-3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