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路径探索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赵胜男 任伟

​吉林艺术学院 130000

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党建工作;深度融合;路径

正文

一、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融合意义

1.1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其核心目标在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即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已超过4000万人,这一庞大的群体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和力量。因此,高校必须将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文化熏陶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2 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必要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群体面临着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这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模式,以培养出能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具备良好道德品质和责任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22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已超过4000万人,这一庞大的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稳定。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融合,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意义。

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必要性还体现在其对个人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作为培养青年人才的主阵地,必须通过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增强四个自信。通过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多样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此外,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应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同样至关重要。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融合的路径探索,有助于学生树立全球视野,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引入国际视野下的思政教育内容,如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国际关系中的中国角色等,帮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二、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融合实践

2.1 创新思政课程与党建活动的结合方式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创新思政课程与党建活动的结合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政治意识和理论水平,还能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例如,某高校通过引入案例教学法将党建活动中的真实案例融入思政课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数据显示,参与此类教学的学生在思政课程考核中的平均成绩提高了15%,同时,他们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频率也显著增加。

2.2 利用新媒体技术推进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融合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利用新媒体技术推进这一融合,不仅可以拓宽教育的渠道,还能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例如,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可以实时发布党的最新政策和思政教育内容,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接触到正面信息,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根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超过70%的大学生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社交媒体,这为新媒体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还可以通过构建互动性强的在线学习平台,实现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有效结合。

三、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融合策略

3.1 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是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融合的重要途径。协同育人机制强调的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资源整合与共享,旨在通过跨学科、跨部门的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某高校通过建立思政+专业双导师制度,将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的指导作用相结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加强了其思想政治素质。这种模式下,思政教师负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专业教师则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还需要依托于科学的管理与评价体系。高校可以借鉴PDCA(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模型,对协同育人机制进行持续优化。在计划阶段,高校需明确协同育人的目标和策略;执行阶段,通过组织各类思政教育活动和党建活动,实现目标;检查阶段,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反馈,收集数据,分析协同育人机制的成效;行动阶段,则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改进育人策略。通过这样的循环,高校能够不断优化协同育人机制,提高教育质量。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

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融合的路径探索中,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训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师资队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应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逐年上升,这为思政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了知识保障。然而,仅有知识是不够的,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样重要。因此,高校应定期组织师资培训,采用案例教学、研讨会、工作坊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融合效果评估

4.1 建立评估体系与反馈机制

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融合的路径探索中,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与反馈机制是至关重要的。评估体系应以量化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衡量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融合效果。例如,可以设定一系列可量化的指标,如学生参与思政课程和党建活动的频率、满意度调查结果、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程度等。通过定期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对教育融合的成效进行客观评估。同时,引入案例分析模型,深入剖析个别学生或团体在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和成长轨迹,从而为评估提供更为丰富的定性信息。

4.2 分析融合路径的成效与挑战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融合路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创新思政课程与党建活动的结合方式,例如引入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据某高校的调查数据显示,参与融合式教育的学生在政治认同感、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然而,融合路径的实施也面临挑战,如新媒体技术的双刃剑效应,一方面拓宽了教育渠道,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信息过载和价值观多元化的问题。因此,建立评估体系与反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帮助教育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育内容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同时,高校需要不断探索和优化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姜大伟,徐婧雯.新时代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政课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J].才智,2022,(30):19-22.

[2]柴翠霞.互联网时代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新路径——评《新时代“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党建工作研究》[J].领导科学,2022,(07):159.DOI:10.19572/j.cnki.ldkx.2022.07.0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