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葛玉姗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大城镇中心小学 邮编:330814

摘要

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差异化教学策略逐渐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面临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的情况,包括学习兴趣、认知能力、背景知识等方面的不同。这些差异对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差异性的必要性。具体阐述了差异化教学策略的实施途径,包括创新教学内容、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和客观评价、因材施教。差异化教学不仅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适合其发展的学习机会,还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优化教学效果,推动小学数学课堂的不断进步。


关键词

差异化教学;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

正文


1.引言

小学数学教育是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基本素养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深化,差异化教学逐渐成为应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有效策略。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起点不同,兴趣和理解能力各异,单一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差异化教学正是针对这些差异而设计,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节奏上获得充分的发展。本文将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差异化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五年级数学教材中的具体案例,探讨差异化教学策略的实践途径和效果。

2.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2.1教学内容过分注重应试

目前,许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过于强调应试教育,教师在课堂上通常以传授考试所需的知识点为核心,忽视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应试导向的教学方式,往往使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优于实际理解。数学教学逐渐演变成一系列公式、定理和解题技巧的机械训练,忽视了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兴趣的培养。这种教学内容的片面性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也使得课堂氛围单调乏味,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教师对学生缺乏观察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倾向于对学生整体进行教学,很少花时间去深入观察和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这种缺乏个体关注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师难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特别是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对于某些概念或方法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但教师由于缺乏针对性的观察和了解,无法及时进行个性化的辅导。这种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方式,使得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感到被忽略,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逐渐下降。

2.3教师存在成绩偏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判断其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这种成绩偏见可能对学生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成绩好的学生通常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可能被忽视甚至遭受负面的评价。这样的结果使得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容易丧失学习动力和信心,进而形成恶性循环。此外,教师对成绩的过度关注,忽略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潜力,未能通过适当的方式挖掘学生的多元智能。

3.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差异性的必要性

3.1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每个学生在智力、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都是独特的,差异化教学正是为了尊重和满足这种个体差异而设计的。通过差异化教学,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制定适合他们的发展目标,从而帮助他们在自己的基础上取得进步。差异化教学强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角色,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不仅可以帮助那些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更能为学习较快的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

3.2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差异化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不同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点和动机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通过图形和实物来理解数学概念,而有的学生则更擅长通过逻辑推理进行问题解决。差异化教学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利用游戏、项目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他们的数学兴趣。当学生发现学习与自己的兴趣相符合时,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也会被激发,从而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3.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

差异化教学的实施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积极的课堂氛围。在差异化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这样的关注和关怀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和支持,从而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则能够让学生感到轻松和愉快,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通过差异化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包容、多元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提升整个班级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4.差异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

4.1重视教学内容的创新,增进学生了解

在差异化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创新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往往集中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知识的应用和学生的实际参与。通过创新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使学生在更有趣、更贴近实际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概念,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五年级下册的“图形的运动”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风车的转动、自行车的轮子旋转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等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任务,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骑自行车上学,车轮旋转一圈时,车子前进了多远?”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能够将图形运动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逐步加深对图形运动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形的运动过程,让学生通过动画直观地观察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化。通过这样的创新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互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利用图形工具或者实物进行图形的运动实验。比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模型,要求学生通过平移、旋转等操作,探索不同图形的运动规律。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不仅能够相互学习,还能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教师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还能够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个性化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4.2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

在差异化教学中,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策略在差异化教学中,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策略。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想法和作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并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以五年级下册的“折线统计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任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组关于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的数据,并提出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直观地展示这些数据?”通过这个开放性问题,教师鼓励学生思考数据的可视化方式,并引导他们尝试绘制折线统计图。接着,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技巧。例如,教师可以问:“为什么要把数据点用线连接起来?”“这些数据点之间的变化有什么含义?”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可以逐渐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统计图的绘制。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图的概念。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别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据,如天气变化、体育成绩等,并要求每个小组将数据整理后绘制成折线统计图。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应用数学知识,还能通过合作学习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表现,提供差异化的指导,帮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方式。

4.3客观评价,因材施教

在差异化教学中,客观评价和因材施教是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指导的关键环节。传统的数学课堂评价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其他能力和潜力。差异化教学强调对学生的全面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等多方面因素,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

以五年级下册的“观察物体”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评价任务,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描述物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对于一些观察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设置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例如让他们从复杂的立体图形中找出特定的观察角度。对于一些在空间想象力方面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任务引导他们逐步提高观察能力。例如,教师可以使用简单的方块模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些模型的变化,并逐步帮助他们理解“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的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正确答案,还应关注他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的过程。通过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观察和评价,教师可以发现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的强项和不足,并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分别给予他们不同的反馈和建议。对于思路清晰、答案正确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表扬和鼓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对于在观察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引导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5.结束语

差异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与提升,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转变。通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个性化和丰富化。在差异化教学的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内容、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和客观评价来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差异化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情感需求,帮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差异化教学策略将为小学数学教育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收获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郭进红.差异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14):1.DOI:10.3969/j.issn.1673-9795.2014.14.093.

[2] 杨静.差异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3, 000(006):114-114.

[3] 何德恒.差异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影响[J].  2023(19):17-1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