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单元,大概念任务群教学为组织方式的学科设计和教学方式的研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闫会

济宁市第二中学邮编:272100

摘要

高中语文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科,承担着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基于此,教师需要转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创新语文教学形式,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从大单元和大概念任务群教学两方面入手,提出了优化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的建议,以期为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单元;大概念任务群;高中语文

正文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国高中阶段的教育改革逐渐深化。在这一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为目标,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大单元是指围绕一个主题或概念展开的教学内容,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大概念任务群则是将多个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个整体的教学目标。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语文实践能力。

、大单元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大单元教学是指将一个教学单元的知识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整合,以达成某一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大单元教学可以更好地实现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之间的平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大单元教学能够使学生对语文知识有整体上的把握,帮助他们构建系统的语文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理解和认识。其次,通过大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培养其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大单元教学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最后,大单元教学强调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交流技巧。

二、大概念与单元教学的联系

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是四个维度相互交融的结果。从这一角度来看,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语文教学就要进行整合。单元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整合单元内容”,认真研读分析文本,把握单元教学内容,加强文本之间横向联系的基础上,建立知识结构体系,避免知识碎片化。大概念处于核心知识的位置,具有中心性和概括性的特点。整合是“大概念”作用于语文课程最基础、最表层的体现方式,也是当下语文课程实践中最为普遍的融合形式。以丁鸣教师“走入经典小说的方式”案例为例,执教教师选择了人物分析、写作背景、小说主题和艺术特色四个核心概念作为四个主题,不仅依据四个核心概念将单元文本打通,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于小说人物、写作背景、作品主题和写作特色的进一步理解,实现了核心概念的横向理解,利于学生在阅读小说文本时进行迁移,实现质的飞跃。正因如此,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也是寻求人、社会和书本三者的协调发展,这也是由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决定的。

三、单元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重组教学内容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总是“面面俱到”,而是要聚焦于一个“点”。这个“点”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最核心的部分。以教学案例为例,教师的每个设计环节不是繁杂的,而是依据人物、现实、主题等一个个点串起来的,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转化,指导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小说这一文体。系统知识体系的建立不仅使得庞杂的知识得到融通,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小说学习中迁移相关知识。

(二)有利于优化教学设计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被时代所淘汰,当下教学更提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被时代所淘汰,当下教者,而非灌输者,因此教师也要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不单单是具体的陈述性知识,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即学生要学会在学校教育和真实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教师对大概念的挖掘不仅能更好地找到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思维方式,而且也有利于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看看其是否符合当下的教育理念。总之,当下探索以大概念为引领的单元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之一,也契合我国基础教育目标的转型。

四、研读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一)研读教材内容

在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是诸多任务群中的一个。此类学习任务群在锻炼学生思辨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有很多文言文观点清晰、论据充足,就可作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材料。教材中的诸多具有思辨性特点的文章,均归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类型的学习任务群。这类文章均对作者的观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能让学生在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理解、梳理、探究及反思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优化学习流程,增强学习意识。在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在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对内容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观点。通过对作者如何论证观点的学习,形成属于自己的思辨性思维。在这类思辨性文章中,作者一般会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描述,并且不同的文章,作者表达观点的内容也有一定差异,但在某种情况下,也会产生一定的共性,这就是人们所提及的“求同”,比如,《师说》谈到了“耻学于师”的学风,明确“从师学习”的重要性;而《劝学》也对如何学习及学习的意义进行了阐述。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作者也会围绕相同的核心词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也为大单元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内容方面的支持。当然,学生也可从这些作者提出的不同观点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找出哪些观点能彼此补充或互相印证。

(二)明确教学目标

“求异”期间,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在概括全文的基础上提炼作者的观点,从深层次理解不同作者表达的共同观点。比如,荀子和韩愈均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关于“学习之道”的观点。但除了共性之外,不同的作者也会对同一问题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此时,学生也可找出不同观点,想一想产生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到底应对哪种观点进行支持,由此产生思想矛盾及冲突,这就是所谓的“求异”。带着这一思路,教师就可以以单元中存在共性的两篇或多篇文章作为大单元教学内容,设定教学目标。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教学单元中,大单元教学活动可以以学习任务群为视角,对教学目标进行这样的设计:一是摘抄文中的名言警句,掌握文言虚词、实词、句式等知识。二是精读与大单元主题相关的课文,准确理解作者态度及观点,辩证地看待不同作者所表达的共性观点,比如,韩愈和荀子都在自己的文章中谈到了“学习之道”,由此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三是深入了解作者不同的思考问题方式,学习这些作者如何有针对性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四是精读课文,梳理课文中用到的各种论证方法、论据等,了解作者阐述观点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逻辑,体会“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魅力,养成理性思考问题的习惯。五是学会关注生活,并从中发现问题,选择合适的论证角度准确阐述观点,做到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五、结合学情,明确大概念

教师在进行大概念任务群教学时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的核心素养发展状况。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为后续教学活动做好铺垫。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缺乏实际经验、知识储备量不足等。基于此,教师需要将大概念任务群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以“学情”为基础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结语

在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合理融入学习任务群,能让大单元教学活动按照清晰的思路顺利进行。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客观评价,并及时反馈,帮助学生自主解决完成任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达到提高大单元教学质量的目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挖掘课文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大单元和大概念任务群的教学模式,设计有针对性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童志国,熊乐收.“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大单元教学探索———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2(8).[2]吴欣歆,朱来青.依托教材自然单元发挥学习任务群的综合效应———以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为例[J].语文建设,2021(5).[3]尹达.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从大概念到核心概念的循证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3(3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