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化传承与德育融合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何楚楚

南昌市站前路学校云飞路校区 邮编:330009

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强调“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语言文字学习的起点,更是文化传承与德育渗透的关键阵地。本文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二首(村居)(咏柳)》《神州谣》《传统节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等经典篇目为例,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文化传承与德育的融合。


关键词

立德树人;小学语文;文化传承

正文

引言

文化传承是民族精神的延续,德育则是塑造人格、培养道德品质的核心。小学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和深刻的道德价值,为立德树人的实施提供了肥沃土壤。本文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探索如何在教学中既传授知识技能,又弘扬传统文化,强化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古诗教学:文化传承与审美教育的结合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

在浩瀚的中华诗词海洋中,《村居》与《咏柳》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描绘了春日乡村的宁静与生机,以及春天柳树的婀娜多姿,直接而深情地歌颂了春天的美好。这两首诗不仅是古代文人墨客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捕捉,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经典篇目,为教师在课堂中实施文化传承与生态德育的融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一)《村居》的教学探索:宁静乡村与生态和谐的启示

《村居》一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春日乡村的宁静画卷。诗中“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短短数语,便将春天的勃勃生机与乡村的宁静祥和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并传承这份文化之美,同时融入生态德育的理念。

诵读入境:首先,通过集体诵读、个人朗诵等形式,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语调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初步构建对春日乡村的直观印象。

解析诗句,感悟自然:随后,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探讨“草长莺飞”、“拂堤杨柳”等意象背后的自然景象,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那片绿意盎然的田野之中,感受古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对比现实,激发环保意识:在深入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诗中春景”与当前“现实环境”进行对比。通过展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创作实践,传承文化:最后,鼓励学生以《村居》为灵感,创作一首关于自己家乡春日景象的小诗或短文,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咏柳》的教学深化:柳树之美与生态德育的融合

《咏柳》则以柳树为对象,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春天柳树的柔美与生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将文化传承与生态德育紧密结合。

品味语言,领略柳树之美:首先,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歌中的语言,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感受诗人对柳树形态、色彩的精准把握,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解析意象,感悟生命之力:通过解析“碧玉”、“绿丝绦”等意象,引导学生理解柳树不仅是春天的象征,更是生命力的体现。进而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何在?我们应如何珍惜生命、尊重自然?

拓展延伸,强化生态意识:结合当前生态保护的热点话题,如植树造林、保护湿地等,引导学生讨论柳树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以及人类应该如何保护这些自然界的宝贵资源。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分析,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践行生态理念:鼓励学生参与校园绿化、社区环保等实践活动,亲手种植树木、清理垃圾等,将生态德育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童谣教学:爱国情怀与民族认同的培育

·《神州谣》

《神州谣》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一首充满童趣与深情的童谣,以其朗朗上口的旋律和丰富的内容,向学生们展示了中华大地的壮丽景色与深厚文化底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与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巧妙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这一经典童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成为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感受祖国之美

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等,为学生呈现一幅幅生动逼真的中国地理风貌图。从北国的皑皑白雪到南疆的热带雨林,从东部的浩瀚大海到西部的巍峨山脉,每一帧画面都是对“神州大地”最直观的诠释。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学生仿佛置身于祖国的怀抱之中,亲身感受着那份辽阔与壮美,从而对“中华民族”的广袤无垠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童谣诵读与解析,领略文化精髓

在多媒体展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诵读《神州谣》,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语调中感受童谣的韵律美与语言魅力。随后,通过逐句解析,揭示童谣背后蕴含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内涵,如长城的雄伟、黄河的奔腾、长江的浩渺等,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自然与人文景观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更是国家精神的象征。

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深化国家认同

为了加深学生对国家认同与民族团结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活动。例如,学生可以分组研究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风俗习惯,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交流。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模拟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代表人物,讲述各自的故事,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尊重。这样的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也促进了学生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深刻认识。

情感升华,培养爱国情感与社会责任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注重情感的引导与升华。通过讲述英雄人物的事迹、介绍国家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理解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应该如何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之志,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将得到显著提升。

三、节日文化教学: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

·《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一课,如同一扇窗,让学生得以窥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这一课不仅是对中国多个传统节日及其习俗的简单介绍,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传承与道德教育之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每个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和道德价值,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感受中学习,在学习中传承。

(一)节日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

首先,教师需要对每个传统节日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准备,准确把握其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道德寓意。例如,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核心价值在于团圆与孝道。教师可以讲述“年”的传说,解释为何人们要在这个时刻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孝”的含义,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孝道,尊敬长辈,关爱家人。

模拟节日活动,亲身体验文化魅力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教师可以组织模拟节日活动。比如,在春节期间,可以模拟贴春联、包饺子、拜年等传统习俗;在中秋节,则可以组织赏月、吃月饼、讲嫦娥奔月的故事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节日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讲述节日故事,传承传统美德

每个传统节日都伴随着许多动人的故事与传说,这些故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寓意。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这些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并传承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等传统美德。例如,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让学生明白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讲述“牛郎织女”的传说,则能激发学生对忠贞不渝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情感共鸣,激发文化自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与魅力。通过讨论、分享、反思等环节,引导学生思考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以及自己作为文化传承者的责任与使命。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所得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践行传统美德,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人物故事教学:榜样引领与品德塑造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学生们的心灵之路,引领他们探寻并学习雷锋精神——那种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展现雷锋精神的魅力。

教师通过讲述雷锋的真实故事,如“雨夜送大嫂回家”、“帮战友缝补衣物”等,让学生感受到雷锋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的化身。这些故事不仅仅是过去的记忆,更是今天行动的指南,激发学生对雷锋精神的向往与追求。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雷锋行为背后的道德选择,探讨在面临类似情境时,自己应如何做出正确的决定。这种分析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也促进了他们道德判断能力的提升。

为了让学生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寻找身边的“小雷锋”。这些可能是默默为班级服务的同学,或是社区里乐于助人的邻居。通过分享这些“小雷锋”的故事,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雷锋精神就在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参与社会公益、服务他人的热情。

结论

小学语文教学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古诗二首(村居)(咏柳)》《神州谣》《传统节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等经典篇目的教学,我们不仅能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有效融合德育元素,促进学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未来,小学语文教师应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让立德树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 黄伙钗.着眼立德树人,深耕语文本质--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融合[J].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2(23):154-157.

[2] 李英.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语文与德育融合的路径[J].甘肃教育, 2024(15).

[3] 马天骄.语文教学渗透德育 巧妙落实"立德树人"——小学语文教学德育的渗透策略[J].新课程, 2020(43).

[4] 段红梅.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 "立德树人" 的策略[J].小作家选刊, 2023(9):0082-0085.

[5] 朱德玉.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研究[J].传奇故事, 2023(27):77-78.

[6] 黄誉兰.浅谈德育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有效落实[J].读与写:上旬, 2021(8):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