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I技术的基站建设智能化管理研究
摘要
关键词
AI;基站建设;智能化管理;安全管理
正文
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基站作为通信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传统的基站建设管理方式存在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等问题。AI技术的引入为基站建设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一、案例意义
1.数智化转型是趋势、是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求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把准“推进数智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线。根据中国移动集团公司“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突出数智化赋能,加强精细化管理”的工作主线,福建公司启动“数智提升”三年行动,促进传统管理模式创新重构,有效解决顽固性痛点难点问题,推动“质量、进度、造价、合规、安全”五要素整体管理再上新台阶、实现新飞跃。
2.现场管理中存在痛点
通信行业现场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以下三个痛点,一是人员力量不足,难以支撑现场管理完全覆盖到位;二是管理过程执行效果不一,仍会存在安全隐患;三是数智化手段仍未覆盖一线生产全流程,无法实现智能管理及精细化的管控。基于此背景下,利用数智化的手段,融入一线生产流程,促进施工现场标准化、精细化的管理,提升管理人员劳效,是非常有必要的。
3.利用数智化的手段,为解决管理痛点提供了有效措施,加强了精细化管理
福建公司基于YOLO等算法,创建基站建设智慧工地管理系统,该系统既是对传统施工现场的技术变革,也填补了安全管理智能化的空白,为后续数智化管理提供了参考价值,真实响应了“推进数智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号召[2]。该方案投入少,易安装,成效大,实用性强,具备复制到其他区域甚至其他领域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具有较大推广性。
二、案例方案
2.1 案例方案整体思路
以“图像采集(实时回传)+AI识别检测+自动预警+云存储”的方式辅助人工实行实时的现场安全管理。一是融合了人脸识别技术,用于验证人员身份及特种作业证书;二是利用目标检测技术检验现场施工人员是否按要求落实反光衣、安全帽、安全带、有效围挡等安全防护措施;三是系统能根据检测结果,自动通过微信或邮件预警;四是具备云存储的功能,可通过影像进行施工现场追溯。
2.2 AI技术在基站施工安全管理中的智能化应用
在施工现场设置摄像设备,方案采用移动和对讲平台,提供多样化、标准化的接口方式,支持与其他三方应用平台对接,并利用摄像头自带的推流功能实时采集图像回传后台服务器。
采用MTCNN+FaceNet技术进行人脸的检测与识别;采用YOLO技术模型实现对现场安全防护措施落实的动作进行检测,如反光衣、安全帽、安全带、有效围挡等。其中,YOLO技术是一个可以一次性预测多个Box位置和类别的卷积神经网络,能够实现端到端的目标检测[9]和识别,其最大的优势就是速度快、背景误判率低,训练简便。通过对5000多张图片的识别训练,得到了准确率95.8%的人脸识别模型,准确率99.7%的目标检测模型。
2.3 AI技术对识别情况进行诊断与预警
基于AI模型训练获得的算法数据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用平台对前端实时回传的图像或视频流进行检测,可精准识别人脸和施工人员未穿戴安全帽、反光衣,安全带、现场未放置防护警示锥等违规施工的情况,通过诊断后并可实时通过微信或者邮件进行提醒。
2.4 人工核实进行管理闭环
建立坐席监理专班队伍,对施工现场的预警情况进行核实及督促整改,实现人工核实+AI预警的管理闭环。
小结:该案例可实现对通信工程无线乃至全专业施工现场的可视化管理,确认“施工人员是否按照安全管理步骤落实”,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事故预防能力;二是该平台与福建移动计划建设管理系统共通,包括人员信息、项目子任务等,有效规避“未立项项目先建设,未报备人员参与施工”等工程风险。
三、应用效果
3.1 基站施工现场监管效率的提升
通过在各个施工现场架设前端摄像头,将通信工程施工现场通过影像、视频流的形式实时回传到管理平台,实现“云监管”,后天人员可实现同时旁站多处施工现场,有力解决现场施工监理人员不足的问题。
3.2 “数字化”的人员管理
将施工人员进行系统入库,通过AI人脸识别技术,可自动将现场人员和报备库内的施工人员进行核对,实现人脸核验,同时,系统能够自动关联已报备施工人员的合同、特种作业操作证和意外保险等关键信息,避免未持证上岗的情况。
3.3 “智能化”的现场安全监管
通过AI的自动检测技术,能自动识别回传的影像中施工人员未穿戴安全帽、未穿反光衣、未放警示锥等违规安全施工行为,并通过微信或邮件发送预警通知,实现智慧化管控安全。
3.4 “过程化”监管质量
通过回传的视频流,可动态监管施工全过程,确保隐蔽工程和关键环节可溯源。辅助管理人员远程管理关键节点施工质量把控,解决合作单位流动性强,个人经验不足,等引起的质量把控不到位痛点。回传视频流,便于后期溯源,解决事后纠纷无法取证痛点。
3.5 创新性及经济效益
该案例的创新点在于管理模式的转型,省内通信工程领域首创实时视频+AI数智管理模式。一是通过AI的手段对现场安全管理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测、判断及预警,二是减轻了现场监理的管理压力,提升了劳效;三是拉平了监理对现场的旁站标准。四是提高了监理人员的劳效,旁站比例可从40%提升到100%,可大大为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节约人员投入,降本增效。
4.1 政策支持与行业标准的制定
为了推动AI技术在基站建设管理中的应用,政府和行业组织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措施,包括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以降低企业采用新技术的成本。同时,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确保AI技术的应用符合安全、环保等要求,促进技术的健康发展。
4.2 跨行业合作与资源共享
安全管理涉及多个行业,通过跨行业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例如,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等部门合作,共享地理信息、人口数据等,为AI技术的应用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
4.3 长期监测与持续改进机制的建立
建立长期监测机制,对AI技术在基站建设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持续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同时,建立持续改进机制,根据监测结果和技术发展,不断优化AI技术的应用策略,提高基站建设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AI技术在基站建设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提出了一套智能化管理方案,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AI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基站建设安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并优化资源配置。为了进一步推广AI技术在基站建设管理中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技术、合作和监测方面的建议。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智能化管理将成为基站建设管理的重要趋势。
参考文献:
[1]杨梅.新基建助力社会保障信息服务[J].上海信息化,2021,(09):12-15.
[2]刘志亭.新型智慧城市与新基建的融合发展——以山东省青岛市为例[J].城市管理与科技,2021,22(05):71-73.
[3]陈加涛,张瑞峰,杨昌恒,等.5G通信基站环境保护现状调查与探讨[J].黑龙江环境通报,2024,37(08):9-12.
[4]常瑞莉.高原地区职业院校课程思政融入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以《移动基站建设与维护》课程为例[J].才智,2024,(12):53-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