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高段阅读;小组合作学习
正文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高段语文教学面临着如何提升学生深度阅读和理解能力的挑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已被证实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实施中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深入分析,希望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
小学高段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其阅读理解和交流能力,这一教学策略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1]。首先,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知识共享,学生在小组讨论中通过相互解释和辩论,有助于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观点和理解方式可以相互激发,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和更深层次理解文本内容,有效提升其综合语文运用能力,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动态适时给予引导,使得学习活动更加目标明确,进一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小组互动过程中学生必须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以及如何通过语言进行有效沟通和协商,这种以任务驱动的交流活动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还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能够在实际交流中更加自如地运用语文知识,对其未来的学术和社会生活均构成积极影响。
二、小组合作学习面临的挑战
小组合作学习虽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显示出显著的教学效益,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这些挑战主要体现在学生个体差异大以及教师指导不足两个方面。对于学生个体差异的挑战,具体表现为学生在阅读能力、思维习惯及个性特征上的差异可能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不均衡,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会主导整个学习过程,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能变得被动,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也可能进一步加大学生之间的能力差距,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的参与,低能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可能受到挫败,这对其语文学习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2]。教师指导不足是另一大挑战,尤其表现在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和调控能力不足,由于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需具备管理小组动态的能力,因此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可能对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合作、如何处理小组内部的冲突以及如何公正评价学生的合作表现缺乏清晰的策略和方法,这种指导的不足降低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也可能导致学生对小组学习失去兴趣。
三、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与策略
(一)小组组成的策略
在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的小组组成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策略的设计需兼顾学生的阅读能力、兴趣偏好及个性特征,以确保小组内成员能够互补,共同促进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的提升。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深度进行小组分配是提高小组合作效果的有效策略,例如:教师可以先通过简单的阅读测试或之前的阅读表现来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应该策略性地将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与阅读能力待提升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小组,这样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中引导其他成员深入探讨鲁滨逊的冒险经历及其心理变化,帮助其他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这种能力互补的小组组成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深度。另一方面,考虑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兴趣偏好同样重要,对于《鲁滨逊漂流记》这类冒险故事,教师可以将对探险故事表现出浓厚兴趣的学生与喜欢分析人物心理和情感的学生分配到同一小组,在小组讨论《鲁滨逊漂流记》时,兴趣于冒险的学生可能更关注鲁滨逊如何在荒岛生存,而喜欢人物分析的学生则可能更专注于鲁滨逊的内心变化和成长,这样的组合可以促使小组内的学生在讨论中各展所长,共同深入探讨鲁滨逊的生存策略及其心理成长的过程,进而全面提升小组成员的文本分析能力和理解深度。
(二)合作学习的活动设计
在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活动设计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技能的关键,学生通过活动能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能学习如何与他人交流并共同解决问题。以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为例,可以设计一项“角色扮演与重现”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老人与海》中的主要人物——老渔夫圣地亚哥的心理和情感世界,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让每个小组成员选择书中的不同段落,从老渔夫的视角出发,重新叙述故事中的关键事件,如与大马林鱼的搏斗、与鲨鱼的斗争等,小组成员需要通过合作确定故事的关键情节,分工合作撰写对白并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此活动要求学生深入文本,理解老渔夫的内心世界,还需要他们学会如何表达和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以此增强对文本的整体理解。除此之外,可以进行一次“团队辩论”活动,促进学生就《老人与海》中的深层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在活动中每个小组可以选择支持或反对以下论点之一:“老渔夫的孤独与他的勇气和坚持是胜利的象征。”小组成员需要通过查找文本中的证据来支持他们的立场并准备与其他小组进行辩论,这种活动能够促使学生阅读理解文本,还要学会如何分析文本中的主题、如何构建论证,并在小组讨论中进行有效沟通,通过这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更全面地掌握文本内容,同时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3]。
(三)师生角色的转变
在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师生角色发生显著的转变,这种转变对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入理解至关重要,教师的角色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和协调者,而学生的角色则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合作伙伴,这种角色的转变将改变教学的动态,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感。首先,教师需要转变其教学策略,从讲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设计和组织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源并设置学习目标,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探讨阅读材料中的主题和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连接和深化理解,同时应当学会在观察中寻找学生合作中的问题,如团队成员间的不平衡参与等,并及时进行调整和干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活动中发挥作用并受益。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转变为主动的信息搜集者、问题解决者和意见表达者,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同伴共同讨论、分析文本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模式鼓励学生发挥个人优势,主动探索和分享信息,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提高文本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结束语:本研究全面探讨了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多维价值、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有效的实施策略,通过对小组组成的策略、合作学习的活动设计以及师生角色的转变进行详细分析,本研究强调了合作学习在提升学生阅读理解、批判性思维和社交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未来教师需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创造更加包容和互动的学习环境,以克服挑战,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效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贾云志.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09):7-9.
[2] 魏倩云.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格言(校园版),2023,(03):44-46.
[3] 姜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价值与应用[J].天津教育,2022,(24):4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