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学生为主体;小学语文;教育
正文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小学语文教育亟需采纳更为灵活和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仅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特点,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本文将分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理论意义,并探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互动式教学、项目化学习和技术媒体融合的具体策略,以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的意义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这种模式不仅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其深化了教育的人本主义理念,将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放在教学活动的中心,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参与感,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安排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实现自我驱动的学习方式,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与此同时,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在这一模式下,教师更多地扮演着引导者和助手的角色,通过对学生差异的敏感捕捉和灵活应对,能够为不同背景和能力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帮助,这种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有助于缩小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提升整体教学效果,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学习道路上获得成功,同时该模式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决策过程,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为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策略
(一)互动式教学方法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方法以其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的特性,成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策略,该策略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动态互动,通过问题引导、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进二深化理解和提升思维能力,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基于文本的探索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鲁滨逊的性格特征及其在孤岛生活中所展现出的求生欲望和智慧。具体来说,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自行阅读指定章节,然后在课堂上邀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进一步的挑战性问题,如“如果你是鲁滨逊,你会如何利用岛上的资源生存?”或“鲁滨逊在岛上的生活有哪些可以启发我们今天学习的地方?”这种问题讷讷狗狗促使学生投入自己的想象和判断,还激发了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地,互动式教学方法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实现,将学生置于故事情境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在《鲁滨逊漂流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鲁滨逊及其他可能的角色,如想象中的救援者、过往的船员等,通过模拟对话或制定求生计划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表达鲁滨逊的冒险经历和心理变化,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如何协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帮助他们理解文学作品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使得文学学习变得更为生动和具体[2]。
(二)项目化学习
1.主题阅读项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项目化学习尤其适合通过主题阅读项目实施,旨在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促进其跨学科学习的能力,举例来说,以海明威的名作《老人与海》为主题的阅读项目,可以让学生们不仅阅读和理解文本,还能深入探讨与之相关的自然科学、地理、历史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阅读活动,每组负责对《老人与海》中的特定部分或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一系列引导问题,如“描述老渔民圣地亚哥与大马林鱼之间的斗争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学?”或“探讨圣地亚哥的孤独感受与其对海洋的情感连接。”这些问题旨在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信息,发展其分析和批评的能力,同时激发对老人心理状态和自然环境的深入理解。进一步地,项目化学习的另一环节可以是创作与表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基于对《老人与海》的理解,创作自己的短故事、画作或是进行模拟访谈等,例如:学生可以写一篇短文,从大马林鱼的视角重新叙述故事,或者绘制一幅描绘老人与海中战斗场景的画作,这种创作活动能让学生在艺术和写作上得到实践,还能帮助他们更生动地体验和表达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主题,通过这样的跨学科学习和创作表达,学生将能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能在多个维度上发展其认知和情感能力,最终实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目标。
2.创意写作项目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项目化学习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创意写作项目,此类项目旨在提升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创新思维和表达技巧。以《巨人的花园》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创意写作项目,鼓励学生在深入解读原文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想象和创作,项目起始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全面分析《巨人的花园》中的主要情节、角色及其内在的象征意义,深入探讨巨人从自私到开放花园的心理变化及其对孩子们的重要性,随后可以提出创写要求,如让学生设想并撰写一个新的故事章节,描述一个全新的角色如何影响了巨人的决定,或者从花园中某个角色的视角重新诠释故事。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深入角色心理,例如:学生可以扮演巨人或孩子们中的一个,通过模拟对话来探索各自的感受和动机,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在写作中真实、细腻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转变,在创意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持续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充分挖掘故事的深层意义,同时也鼓励学生尝试使用多种文学手法(如象征、拟人等)来丰富故事的表现力,让学生能够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在创作实践中学习如何构建情节、塑造人物和运用语言,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表达能力[3]。
(三)技术与媒体的融合使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技术与媒体的融合使用已成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策略,旨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教学内容的吸引力。以《草船借箭》这一经典课文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互动软件和网络平台,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提升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兴趣。首先可以使用动画视频详细展现课文中的关键场景,如诸葛亮的智谋、草船的构造及箭雨的壮观场面,这种直观的视觉表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并激发他们对三国故事的兴趣,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专门的教育软件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学生可以模拟诸葛亮或周瑜等角色,做出决策并体验文中的战略互动,这种互动体验可以加深学生对故事情节的记忆。进一步地,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在线讨论,鼓励学生就诸葛亮的智谋进行辩论或写作,探讨其决策的合理性和对现代社会的启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继续深入探讨文本内容,还能通过与同伴的交流提升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结束语: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特别是互动式教学、项目化学习以及技术与媒体的融合使用,这些策略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也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之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理念,通过具体的实践举例,我们看到了这些策略如何在真实教学场景中发挥作用,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维水平,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学理念的深入人心,这些策略将进一步促进教育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益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当代家庭教育,2020,(22):67-68.
[2] 冉安心.基于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班级管理策略探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08):138-139.
[3] 方程程.探析如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J].新课程,2022,(40):180-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