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学习任务群;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正文
引言:在当今教育领域,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知识传授的功能,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在学习任务群的视域下,教师需要重新审视和构建阅读教学策略,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
一、学习任务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学习任务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深远,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通过围绕特定主题或问题设计的学习任务群,学生能够将阅读材料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应用,这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索、逻辑性思考和创造性表达,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任务群的实施,可有效优化阅读教学,使阅读教学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传授,使教学过程转变为连贯、有深度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同时提升语言运用、逻辑思维和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整合学习任务群,构建主题阅读框架
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整合学习任务群构建主题阅读框架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通过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来组织和整合不同的阅读材料,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主题内容,从而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迁移,主题阅读框架还可引导学生在多个维度上进行思考和探究,不仅限于文本的表面意义,还包括对主题背后深层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的探索,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中,本单元的主题是说明文,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整合性的学习任务群来构建主题阅读框架,在教学开始时,教师需要围绕说明文的特点和功能,设计一系列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主题,例如“身边的科学”、“奇妙的自然现象”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说明文,如科普文章、操作指南、自然现象解释等,来探究说明文的结构特点和语言风格,在学习“奇妙的自然现象”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选取关于日食、月食、四季变化等说明文,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这些自然现象的成因、特点和影响,通过比较分析,学生能够掌握说明文如何清晰、准确地传递信息,并学会如何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和概念[1]。
为了更好的构建主题阅读框架,教师可将阅读与写作、讨论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学习此单元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写作任务,如让学生尝试编写关于一个科学实验的说明文,或者就他们感兴趣的一个自然现象撰写解释性文章,通过这样的写作练习,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说明文结构和语言特点的理解,还能提高自己的表达和写作能力[2]。
(二)促进深度阅读,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
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深度阅读不仅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表层的阅读理解,更要求他们能够深入文本内部,挖掘作者的意图、文本的深层含义以及不同观点之间的联系,通过这样的阅读过程,教师可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评价信息。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章中魏格纳与阿瑟林斯基的故事,通过提出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如“魏格纳是通过哪些现象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和“阿瑟林斯基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才开始了脑电波的研究?”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看法,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和辩论,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还能学会如何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逻辑性思维。
在学生初步阅读文章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深度阅读任务,例如让学生们扮演科学家的角色,根据文章内容,模拟魏格纳和阿瑟林斯基的研究过程,撰写研究报告或进行小组展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例如提出挑战性问题:“如果你们是魏格纳,面对质疑和反对,你们会如何坚持自己的理论?”或“如果你是阿瑟林斯基,怎么说服其他人加入你的实验?”通过这样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使他们不仅理解科学家的发现过程,还可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运用逻辑性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深度阅读的基础上,有效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3]。
(三)实施差异化教学
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差异化教学的核心在于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拥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能力和学习速度,通过差异化教学,教师能够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佳水平上得到挑战和发展,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加贴合他们的个人特点和兴趣点,能够有效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4]。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课,为了有效实施差异化教学,教师可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分层,然后根据每个层次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阅读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分成几个层次,例如基础层、进阶层和拓展层。
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基础性的阅读理解问题,如“《鸟的天堂》中描述了哪些鸟类?”和“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鸟的哪些情感?”通过这些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旨,而在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之后,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文本中提到的具体信息,比如文中出现的鸟类种类,还能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对鸟类的描述,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深层含义,这种基础性问题的设计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起对文本的全面理解,为他们进一步的阅读和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进阶层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更深入的问题,例如“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细节来表现鸟的天堂的美丽?”和“你认为作者在文中想要传达的更深层含义是什么?”这些问题要求学生不仅理解文本的表面内容,还要深入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文本的隐含意义,通过这样的问题,可引导学生去关注作者如何使用具体的语言和描述来构建场景,比如通过色彩、声音、动作等细节来描绘鸟儿和它们的栖息地,从而感受到“鸟的天堂”的生动和美丽。这些问题也可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可能的意图和文本背后更广泛的主题,比如对自然的赞美、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或是对和谐共存的向往,这样的深入分析有助于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本解读能力,使他们能够超越字面意义,理解并欣赏文学作品的复杂性和深度。
对于拓展层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进行文章仿写,比如模仿本文第七、第八自然段,写出自己身边的风景,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在仿写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和思考如何捕捉他们所选择的风景中的细节,如何运用恰当的描述和比喻来传达其美丽和独特之处,他们还需要学习如何组织段落,使文章流畅且富有表现力,通过模仿原文的结构和风格,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构建一个有吸引力的叙述,如何使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场景,以及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传达情感和氛围。
通过这种分层教学,教师能够更有效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佳水平上进步,从而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认识到,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优化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素养至关重要,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鼓励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发展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这些努力,小学语文教师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终身学习精神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丽锦.依托学习任务群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大单元教学[J].天津教育,2024,(24):153-155.
[2] 林雯彬.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小学中、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4,(15):24-26.
[3] 郑栋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J].辽宁教育,2024,(13):62-64.
[4] 陈惠明.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01):150-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