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摘要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初中历史;应用策略
正文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念的改革,在初中阶段各个学科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为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实现“从书本走进实际”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贯彻落实“人本理念”,充分把握学科特点,开展创新独特的教学活动。就初中阶段教育而言,这一阶段学生正处青春时期,各方面能力都在不断增强,为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打造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极其重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一方面由于历史内容与当前学生所处的环境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学生在实际中很难感受到历史内容,更多的,也只是了解,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背诵。这一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但与当前教学理念背道而驰,无法激活学生内在的兴趣原动力,提高学生内在品质。因此,在当前环境下,教师要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打造多元化的信息化课堂,为学生带来别样的历史学习体验,以此增强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际价值
将信息技术融入初中历史教学中是大势所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具体有以下几点实际价值。
第一,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明显的差别,这一学科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从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感受到当年的环境,情况等方面,从而了解到社会的变迁和发展、我国发展至今的艰辛历程,理解到教材之外的意义,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以及爱国精神。不过在实际教学中,当前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衣食无忧,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很难从文字中切身实地地体会到当时的艰辛,所以无法感同身受,在学习过程中也只是简单地记忆一些知识点,无法产生情感共鸣,发挥不了历史教学的实际价值。而运用信息化教学,则可以通过各种技术以及资源为学生呈现历史故事和场景,使学生通过这些教学资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到书本中所没有的知识,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对学习历史有全新的感悟。
第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在这一阶段,会出现叛逆、厌倦的想法,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当学生长期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便会机械式的被动学习,长此以往,便会全面降低学习兴趣。在实际中,有部分教师未能转变教学观念,往往以“一言堂”、“照本宣科”的方式开展历史教学,导致整堂课缺乏特色和活性,无法提高学生学习动力。而应用信息化教学,既能为课堂增添多元化的内容,又能保证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根据相关的课本知识,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使学生从视频中了解到历史事件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兴趣。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3D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处于立体的学习环境中,能最大限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第三,便于学生主动地学习。历史这一文科类学科在我们的固定思维中,常常需要借助大量的背诵和资料巩固学习。也正是因为这种思维,导致初中生常常大量的时间背诵历史意义,历史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等,在这些情况下,学生对于历史的理解常常较为浅显,不利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而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则能全面优化这一问题。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布置相关任务以及整合教材重难点,便于学生在线上进行反复学习和观看,同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打造别样的教学课堂,使学生不局限于背诵。当学生沉浸其中时,便会主动地进行学习。
二、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现状
1、未能形成信息化教学理念
虽然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当中,但就目前来讲,仍然有部分教师未能形成信息化教学理念,在这一情况下,教师所打造的课堂形式过于传统,无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有部分教师由于资历较老,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未能理解该模式的优势,所以常常只是试验或者辅助教学,没能掌握信息化教学的精髓,进而也无法将信息化教学的价值最大化。
2、学校信息技术水平落后
开展信息化教学必须要具备相应的信息设备,对于部分学校而言,由于其所处地区或环境不同,在信息技术水平方面还较为落后,相关信息设备还未能落到实处,在这一情况下,阻碍了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开展。与此同时,有部分学校在教学设备上未能更新,导致部分设备跟不上当前教学形式的变化,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卡顿,死机”等问题,在这一情况下,不仅降低了教师教学质量,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三、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1、依托信息技术,设置教学情境
初中历史教材范围较广,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对于当前学生而言,由于历史事件与学生的真实生活没有太多的关联,所以,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对知识进行有效理解和消化,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不利于提高学生历史水平。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部编版教材为例,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时,这是学生接触历史的第1课,对于学生而言,这一课的教学质量决定了学生在后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这一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有关山顶洞人、北京人等历史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可以把握住这些教学重点,然后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北京人、元谋人等介绍和生活习性,让学生能够通过视频直观的感受到这两种人类的生活习性,以此激活学生对于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PPT为学生整合相关的图片资源,然后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提出想问的问题,教师再进行解答。这种方式能够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当学生深深的沉浸在这种情境时,便会不断激活自身学习动力,加深对这一节知识的理解和感知。
2、借助信息技术,拓展教学内容
在当前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学的第一目标是确保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分数教学理念,应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普及教材之外的知识,广泛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有全新的理解和看法,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如在学习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抗美援朝》时,这一章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一些英雄伟人的英雄事迹,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以及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教师可以先借助网络资源,准备相应的抗美援朝经典电影,例如《长津湖》《上甘岭》等,将其中重要的片段利用剪辑软件进行剪辑,然后引导学生观看。虽然看电影需要耗费时间,但是能够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使学生能够清晰的了解历史事件,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在电影播放完毕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微课视频,视频内容有教学重难点的分析,以及教学问题和教学任务。让学生自主观看,并带着疑问在课本中找答案。采用这种方式,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还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的了解这一历史事件,从而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学理念下,打造信息化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目前教学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准确把握历史学科特点,在课堂中融入信息技术教学,打造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模式,例如微课教学、PPT教学、视频教学等,以此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提高学生学习体验,使学生形成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 周健. 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 科教文汇, 2022(8):4.
[2] 占传波. 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运用刍议[J]. 读写算, 2019, No.1122(11):1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