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余明

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01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心理资本理论作为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因此,本文通过对心理资本理论的阐述,分析了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提出了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旨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心理资本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价值;策略

正文


引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大学生价值观念多元化、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等。心理资本理论作为积极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强调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和潜能开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因此,研究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心理资本理论概述

(一)心理资本的概念

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包括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韧性四个核心要素。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希望是指个体对目标的积极追求和实现目标的途径;乐观是指个体对未来的积极预期和解释风格;韧性是指个体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恢复能力和适应能力[1]

(二)心理资本的特点

1.积极向上

心理资本强调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如自信、乐观、坚韧等,能够激发个体的内在动力和潜能,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2.可开发性

心理资本是可以通过培养和开发来提高的。个体可以通过学习、训练和实践等方式来增强自己的心理资本,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能力。

3.综合性

心理资本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涵盖了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个方面。心理资本的提高需要个体在多个方面进行努力和提升。

、心理资本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一)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增强他们对自己的信心和能力的认可,提高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和决心。例如,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比赛等,让大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二)激发大学生的希望和动力

希望是个体对未来的积极追求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引导大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和理想,并为他们提供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可以激发他们的希望和动力,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例如,通过开展职业规划指导、人生理想教育等活动,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方向,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三)培养大学生的乐观心态和积极情绪

乐观是个体对未来的积极预期和解释风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培养大学生的乐观心态和积极情绪,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2]。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情绪管理培训等活动,帮助大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培养他们的乐观心态和积极情绪。

(四)提高大学生的韧性和适应能力

韧性是个体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恢复能力和适应能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培养大学生的韧性和适应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例如,通过开展挫折教育、逆境生存训练等活动,让大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学会坚强和勇敢,提高他们的韧性和适应能力。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内容与现实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一方面,理论性过强,缺乏现实针对性。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为主,这些理论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系统性。然而,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感到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其实际意义。另一方面,内容更新不及时,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新相对滞后,未能及时反映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关注的焦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教育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课堂讲授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性。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实践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数量增加缓慢,导致师生比例失衡。部分高校甚至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短缺的现象,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常开展。此外,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一些教师缺乏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佳[3]。此外,一些教师对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关注的焦点缺乏深入了解和研究,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四、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一)树立积极的教育理念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积极的教育理念具有重要价值。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积极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优势和潜能,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同时,这种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乐观心态。使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以积极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保持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树立积极的教育理念,关注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潜能开发,将心理资本理论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以大学生为中心,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和潜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优化教育内容和方法

1.丰富教育内容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将心理资本理论的四个核心要素融入到教育内容中,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韧性。例如,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指导、人生理想教育等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能力。

2.创新教育方法

积极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韧性培养,提高学生在逆境中的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更好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培养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积极心理状态的新时代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4]。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拓宽教育渠道,提高教育效果。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因此,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心理资本水平。可以通过开展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高校要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教育环境,为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可以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人文气息,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资本理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心理资本理论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激发他们的希望和动力,培养他们的乐观心态和积极情绪,提高他们的韧性和适应能力。为了更好地实施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我们需要树立积极的教育理念,优化教育内容和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出更多具有积极心理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卢岚.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探微[J].湖北社会科学,2020(3):159.

[2] 辛宝忠,于钦明,姚凤祯.运用大数据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8):140.

[3]池维源.探讨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灌篮,2021(31):164-165.

[4]张文龙,旋菲,丁庆刚,等.心理疏导在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34):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