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协同育人下的初中德育路径探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周忠庆

莱阳市沈家初级中学 山东烟台 265200

摘要

素质教育的推行,旨在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得单一的智力评价标准变得不再重要。在此背景下,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然而,面对学生多元的成长环境,学校的德育教育力量显得有些单薄,难以完全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模式应运而生,通过整合多方德育教育资源,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优质的德育环境,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成效,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鉴于此,本文将以家校社协同育人为基础,对如何有效开展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带来帮助


关键词

家校社协同育人;初中德育;创新路径

正文


引言

初中教育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不仅承接了小学教育的成果,也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这个黄金时期,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德育环境对于他们的道德品质培养至关重要。然而,要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价值,仅凭学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全力协作与配合。因此,学校在致力于德育工作的同时,也应积极构建与家庭、社会的沟通桥梁和教育平台,强化三方的合作,共同营造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和谐氛围,以此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为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一、家校社协同育人下初中德育教育的优势

(一)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

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有助于提升初中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校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行为习惯和心理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在家教育中,家长可以结合孩子的家庭状况、性格特点和生活经历,进行个性化的家庭教育1】。在社会教育中,社会各界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为初中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资源和实践活动。通过三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同合作,可以更好地满足初中生的德育教育需求,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二)丰富德育教育的内涵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各自拥有独特的德育教育资源,通过整合这些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更加多元化的教育内容。例如,学校可以开展各类德育主题活动,家庭教育可以传承家族美德和社会优良传统,社会教育可以提供德育实践基地和志愿服务机会。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助于拓宽初中生的德育教育视野,丰富他们的道德素养和人文底蕴。

二、家校社协同育人下的初中德育创新路径

(一)疏通家校社沟通渠道

疏通家校社沟通渠道,就是要建立起一个高效、透明、互动的信息交流平台,让家长、学校和社会都能在这个平台上畅所欲言,共同为初中生的德育工作出谋划策这是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目标的基础具体来说,学校作为德育工作的主导者,应当定期举办家长会,开展家长开放日,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家长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支持和配合学校的工作2】。同时,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家长群、学校公众号等网络沟通平台,及时发布学校动态、教育资讯,并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实现家校之间的即时沟通。此外,学校也不能忽视社区资源的重要性。学校可以与社区机构合作,共同举办德育活动,让学生在社区实践中接受德育教育。如此一来,德育工作就不再局限于学校内部,而是延伸到了社区,形成了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这种网络不仅丰富了德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使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有实效性。

(二)开发家校社协同课程

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往往过于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创新德育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在于家校社协同课程的开发。首先,学校作为德育教学的主阵地,应当结合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开发出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德育课程。同时,学校还应当鼓励家长分享自己的职业经验和生活智慧,将家庭资源引入课程,以此丰富德育教学的内容。其次,家庭作为德育教学的重要补充,应当积极参与到德育教学中来3】比如,家长可以通过设计家庭德育作业,鼓励孩子在家实践德育理念,以此培养孩子的道德素养。最后,社区作为德育教学的重要平台,应当提供丰富的社会实践机会。为此,社区可以与学校联合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道德素养,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同时,社区还可以举办各种德育讲座和活动,邀请专家和有经验的家长分享德育心得,以此提升德育教学的效果。

(三)构建共享式智慧平台

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共享式智慧平台不仅是一个普通的信息发布和交流工具,更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生态系统。该平台能够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家长、学校和社会三方展开深入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开发家校社共享式智慧平台,并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加以完善,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该平台应具备强大的资源整合功能。通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家长、学校和社会三方的信息共享,让各方都能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德育进展4】。例如,家长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表现,社会机构也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到学校的教育需求,提供相应的资源和帮助。如此一来,各种资源可以得到有效配置,各方力量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其次,该平台还应提供丰富的互动交流功能。平台可以定期推送德育资讯、教育案例,分享优秀经验和做法,促进家校社之间的互动交流。例如,平台可以组织线上研讨会,邀请家长、学校和社会机构共同参与,讨论德育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四)建立混合式评价标准

建立混合式评价标准,是对家校社协同育人下初中德育路径的完善。传统的德育评价往往以学校的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家庭和社会的德育影响。因此,混合式评价标准应兼顾多方评价,包括学校评价、家庭评价和社会评价。首先,学校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在校园内的德育表现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表现、与同学的相处方式、对老师的尊敬程度以及对学校规定的遵守情况等。通过这些方面的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在校园内的德育情况,从而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其次,家庭评价则关注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德育实践包括学生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与家人的相处方式、对家庭责任的承担以及对家庭规则的遵守等。通过这些家庭评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德育情况,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在家庭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最后,社会评价则侧重于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道德素养包括学生在社会中的行为表现、与他人的相处方式、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以及对社会规则的遵守等。通过这些社会评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在社会中的德育情况,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在社会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体系,是提高初中德育教育效果、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途径。因此,相关人员应对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必要性的形成正确认识,并通过畅通沟通渠道、开发协同课程、构建共享智慧平台、优化评价方式等途径,打造一个全新的德育教育生态系统,整合德育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进而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强.家校社协同育人下的初中德育路径探究[J].家长,2023,(30):71-73.

[2]李桃红.家校合作视野下初中德育的策略探讨[J].家长,2023,(26):37-39.

[3]郭晓英.家校合作视野下初中德育教育的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19):75-76.

[4]黄文东.基于家校合作的初中德育教育研究[J].教育界,2022,(09):101-10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