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创新优化教学实践策略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正文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和实施,在当代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并将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要想全面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促进儿童全面有效的发展。因此,本文从新课标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学校的教育策略,能够切实地促进学校教育的稳定发展。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困境
(一)语文教育的目的不明确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为了应付考试,常常会给出标准答案,而忽略了向学生解释其意义,使得学生只能记住其中的一部分,而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日积月累,学生对语文没有了最初的求知欲与新鲜感,对学习产生反感。同时,在对语文课堂的控制中,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体现其主动性,不能使其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从而使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大下降,造成了整体的氛围非常沉闷,从而影响了其在语文教学中的进行。
(二)在语文课中,如何设定课程的内容
紧密衔接的课堂教学,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是顺利进行语文教学的保证。然而,就目前的语文教学而言,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师缺乏专业素质,“生为课堂之魂,师为灵”,作为一个“引路人”,他没有很好的专业素养,没有对学生有很深的了解,因此,在授课时,他无法把握学生的需求,造成学生在课堂上缺少了一个完整的氛围,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老师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千篇一律的都是“开堂、提问、解答、解释、结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无法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二、新课标视阈下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策略
(一)建立和谐的班级气氛,让同学们积极参加讨论
新课程标准中特别指出,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能使课堂活动更为生动。在新课程标准下,老师在讲授知识时,要注意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使他们能够在这种气氛中,主动地参加到问题的讨论中来。新课程标准强调了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品质,强调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情感沟通。老师要有一颗平常心,讲授并解释知识。在授课时,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有足够的责任心,有足够的热情去回答学生的问题。当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时,他们就会变得更有主动性和主动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
(二)注重每个人的不同,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新课程标准主张以“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与此同时,学校教育也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根据他们的差异性,对他们进行合理的指导,进而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教育的本质是为人而存在,因此,在保持学生的个性的前提下,必须根据他们的特征来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将他们的优点发挥出来,从而达到他们的整体发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自己的学习目的,运用自己的方式来解释。最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也要做到差别。老师要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充分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为他们着想,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三)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使其养成良好的三观
教育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奋斗”,“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而奋斗”。在小学语文课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小学生的理想信念,有利于他们为社会、为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在小学语文课中,应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在德育工作中,要重视以文艺为导向的德育工作。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经典书籍的“导览”的需要,我们可以为经典书籍的选读提供一定的时间。举例来说,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能使孩子明白“强大”意味着什么。从保尔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不怕牺牲,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优良品格。
(四)加强对阅读的训练,指导学生的每日学习
阅读不仅能减轻学生的紧张感,还能使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阅读各种课外图书。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不断地累积自己的知识,得到价值观的提升。小学语文是一门以生活为基础的科目,其中的仿写和修改,就是对生活的一种检验。所以,通过阅读,使其成为一条更好的途径,使其成为一条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自学和生活的累积的道路。在阅读时,有些同学会带着情感去读文章。在这一基础上,还可以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学会朗读,学会做笔记,学会使用词汇,让语文的学习更活泼,更有意思。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后,还能让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
(五)加强对问题的训练,为他们留下思考的余地
提问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在过去的“填鸭式”教学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们应该注意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不再只是单纯的授课,而是要有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在发现问题后,自主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上改变过去“老师提出问题,同学回答”的做法,提倡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性。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老师的带头作用与引导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中国的语文课堂改革正在全面展开,并对语文课堂的不断优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对自身的教学策略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对提高教学效能有足够的认识。在以上的教学策略的基础上,不断地改革自己的教学,提高儿童的听力,阅读,写作等能力,为儿童开辟一个全新的教学天地。要有目的地开展教学改革,要使儿童可以更好地接受教学,并积极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求知欲。
参考文献
[1]李爱英.新课改教学观下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策略[J].家长,2021 (11):126-128.
[2]李绪明.“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策略[J].智力, 2021 (06) :79-81.
[3]胡丽霞.浅析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1 (25): 133-134.
[4]林梅琴.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17):99-100.
[5]瞿萍.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探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 2019(06): 163.
[6]陈增娟.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J].华夏教师,2022, 48 (32) :66-68.
[7]刘密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朗读的有效性分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 62(6) :124-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