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如何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李敏

中国共产党凤庆县委员会宣传部 云南 临沧 675900

摘要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海量数据的生成和流动使得信息安全管理变得愈发复杂,攻击手段也日益多样化。本文探讨了在大数据背景下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为企业和组织提供系统化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方法,应对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挑战,确保信息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从而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大数据;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正文

 

在数字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资产。根据相关研究,全球每天产生的数据量已经达到了数十亿GB,这些数据不仅包括个人信息、企业商业机密,还包含着社会公共数据等。然而,伴随着大数据的运用,信息安全问题愈发突出。网络攻击手段的多样化、数据处理环节的复杂性以及对实时数据安全性的高需求,使得信息安全管理的挑战日益突出。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时代的核心基础设施,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企业利益和个人隐私。在数据泄露、网络攻击、恶意软件传播、内部威胁等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的背景下,传统的信息安全管理方法已难以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因此,如何在大数据环境下构建一套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多种策略,为企业和组织在日益复杂的信息安全环境中提供有力的支持与指导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一、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防止信息泄露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中,可采取多种安全防护策略,如访问控制、身份验证、数据加密和网络监控能够有效减少计算机系统运行中信息泄露风险。在实施这些安全防护措施后,确保具有相应权限的用户才可访问系统内的敏感信息,预防潜在的内部和外部威胁。现代加密算法和协议(如AES、SSL/TLS)为信息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大数据时代下,加密技术也成为了保护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数据经过加密处理之后,即使传输过程中被外界截获,对方也无法读取信息内容,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1]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会定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安全审计和风险评估,可及时发现系统中的漏洞和安全隐患,并提醒计算机使用者采取应对措施,这种主动性的管理策略能够有效预防信息泄露事件的发生。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在数据保护方面具有多重优势,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与管理策略,能够构建坚固的信息安全防线保护敏感信息不被泄露。

(二)阻断电脑病毒的传播路径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系统中具备实时监测功能,能够在病毒入侵计算机的第一时间识别并阻止可疑行为这种实时反应能力有助于及时处理潜在的病毒威胁,减少对系统的影响。对于大部分计算机用户而言,主要依靠安全防护软件预防并查杀计算机病毒,当前市场中的安全防护软件定期更新病毒库,这种快速响应机制能够精准识别和防御最新的病毒和恶意软件,确保系统始终处于安全状态。当信息安全防护系统检测到网络病毒后,会在第一时间隔离携带病毒或感染病毒的文件和程序,阻断病毒扩散的途径。同时系统将提醒计算机用户检测到病毒,是否采取清除操作,让用户能够安全地移除病毒感染的内容,防止误删其他文件,保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目前,大部分网络安全防护产品和服务均能访问全球网络安全情报平台,及时获取关于新型病毒和攻击模式的信息[2]。这种信息共享机制能够提升病毒防护的前瞻性精准性,使用户更好地应对潜在威胁

(三)保护计算机系统安全

信息安全防护中,一般采用层次化的安全架构,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防御系统(IPS)、反病毒软件等部分构成,这种多层次的防护能有效抵御各种类型的网络攻击,降低计算机系统被攻破的风险[3]当前在很多信息安全防护措施中都采用了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机制,只有得到授权用户才能访问敏感数据和系统资源,这大幅降低了未授权访问和内部威胁的风险,使系统的安全性得到了巨大提升安全防护系统中,也配备自动化的漏洞扫描工具,在定期扫描检查中识别系统内的安全漏洞并立即修复这种主动性的管理方式有助于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提升系统的整体安全水平。在系统防护中,备份和恢复是应对严重系统损坏的主要措施,大部分信息安全解决方案中都包含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当系统因安全事件发生损坏后能够通过备份立即恢复系统,减少因数据丢失和业务中断所造成的损失

二、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

(一)黑客攻击

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中的黑客攻击是一种严重的安全威胁,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系统损坏和企业运营受到影响。黑客攻击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恶意软件攻击,黑客会将病毒木马伪装成合法软件引导安装在计算机中,当这些病毒木马进入计算机系统后,能够使黑客远程控制受病毒感染的计算机,从事违法犯罪行为。例如,对计算机内的文件进行加密,用户只有在支付赎金后才会得到解密密钥。二是网络钓鱼。黑客会利用伪造的电子邮件创建与真实网站相似的假网站诱导用户输入敏感信息,如用户名、密码和信用卡信息[4]。三是DoS和DDoS攻击,DoS攻击通过大量访问请求令网站和服务器瘫痪,无法正常提供服务。相较于DoS攻击DDoS更加复杂,是利用多个被感染的设备(如僵尸网络)同时攻击目标,这种攻击的强度更高,但相应的攻击成本也会上升。最后SQL注入,黑客会在计算机中输入恶意SQL代码,以此来访问、修改或删除数据库中的信息,这攻击一般发生在未做好输入验证的Web应用程序

(二)系统漏洞

计算机系统的漏洞隐患是指可能被攻击者利用的安全缺陷或弱点,这些漏洞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系统破坏、服务中断等严重后果。计算机系统漏洞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软件中存在的编码错误、逻辑缺陷或设计不当,可能会引发缓冲区溢出、空指针引用等问题,此时,黑客可利用这些漏洞执行恶意代码[5]在一些老旧的计算机系统中,使用的网络协议已经过时,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未采取任何加密措施,此时信息极易被外界结果,导致敏感信息泄露。在系统配置方面,若未按照标准化操作配置系统,则会出现很多系统漏洞,从而削弱系统的安全性。例如,用户开启不必要的服务或使用不安全的默认配置。此外,使用未经审查的第三方库或组件也有可能在系统中生成漏洞,导致应用程序整体安全性降低。

(三)错误操作

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错误操作风险是指由于用户或管理员在操作计算机系统、网络设备或信息管理过程中,因疏忽、缺乏经验或系统配置错误而导致的安全隐患。这类风险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系统瘫痪、数据损坏等严重后果[6]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若是密码的复杂度较弱,则很容易被黑客破解,从而使其能够轻易入侵系统和账户。很多人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在使用计算机时经常会下载安装未知来源的软件或文件,可能导致恶意软件的感染,从而危害系统安全[7]在计算机网络设备的配置方面,若是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服务器配置不当,开放不必要的端口,此时会形成网络安全漏洞。除此之外,物理层面的错误操作也会引发系统安全问题,例如在移动含有敏感信息的设备时不小心遗失或损坏设备,导致硬件受损无法正常恢复,此时会造成重要数据丢失等问题;在进行系统维护、软件更新或数据迁移等操作时,未采取标准操作程序,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或安全漏洞。此外,在不切断电源的情况下插拔硬盘或网络设备,也会导致硬件设备受损或数据丢失。

三、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一)建立网络安全代理服务器

计算机网络安全代理服务器是增强网络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的有效措施,代理服务器能够在用户设备与外部互联网之间充当中介,提供多种安全防护功能,例如流量监控、访问控制和内容过滤等。在搭建代理服务器之前,首先要根据需求设置相应的功能,例如匿名浏览功能可保护用户的隐私,隐藏真实IP地址;内容过滤可以限制访问特定网站或类型的内容;流量监控可以记录和分析网络流量,识别潜在的安全威胁。随后要选择合适的代理服务器类型,当前常用的代理服务器有以下三类,一是正向代理,这类服务器能够代表客户端向服务器请求资源,常用于匿名访问。二是反向代理,这类服务器是代表服务器接收请求,进行负载均衡、缓存和安全防护。三是透明代理,这种服务器无需用户进行任何配置,隐秘地拦截和处理流量。在建立网络安全代理服务器时,要设置多种安全防护措施,例如访问控制,只允许特定IP地址或设备访问代理,避免未授权访问设置用户身份验证机制,确保只有经过验证的用户可以使用代理服务启用访问日志,定期审查操作记录,监测异常活动。在网络安全代理服务器的运行期间,技术人员要保持代理服务器软件的定时更新,集成最新的安全补丁和安全防护功能。

(二)引进先进的网络防火墙技术

当前网络防火墙的发展速度很快,防火墙的功能和类型也十分丰富。例如,状态检测防火墙能够监测网络连接情况,可根据上下文信息判断数据包是否被允许通过,能够检查数据包的头部信息,获取连接的状态,识别合法会话。这种防火墙目前主要用于企业内部网络中,可识别伪造数据和潜在攻击。应用层防火墙可以分析和过滤特定应用程序的数据流(如HTTP、FTP等),能够在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起到中介功能识别和阻止恶意流量进入内部网络这种防火墙主要用于有着较高安全防护要求或储存敏感数据的网络环境中,例如金融机构和电子商务网站等。分布式防火墙是基于分布式架构部署的防火墙,可以在网络中的每个节点上执行安全防护策略,可增强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的灵活性和动态性。零信任防火墙基于“永不信任,总是验证”的原则,对全部访问流量都会进行严格的身份审核。即使在内部网络中,也能保持全流程的验证和监控,主要用于医院、政府机构的内部网络中。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防火墙技术已经集成了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流量模式进行精准分析,识别异常行为,并自动调整安全策略。这种智能化的防护能有效提升对新型威胁的响应能力快速应对未知威胁。

(三)加强数据信息安全监控

计算机网络数据信息安全监控是保护网络及其数据免受威胁的关键环节,通过实时监测网络流量、识别潜在的安全隐患和异常行为,能够在第一时间采取防护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入侵监测系统能够监测网络或主机活动,识别潜在的安全威胁。它根据预定义的规则和模式,分析流量数据,并在发现异常时发出警报。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系统集成了日志管理、事件分析和报告功能,能够从不同的安全设备汇总数据,提供集中监控和实时分析,帮助识别和响应安全事件。流量分析工具能够监控网络流量特征,识别异常流量访问,如异常流量尖峰或未知IP的访问情况。在数据监控中,要制定详细的数据安全监控要求,包括监测范围、关键指标和响应流程,以确保监控体系的有效性[8]同时要详细记录事件日志,包括网络访问、用户操作和系统事件,定期进行审核和分析,识别安全趋势和潜在的风险。制定并测试安全事件的响应流程,确保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理,减轻损失。

(四)设置计算机网络安全权限

权限管理对用户访问系统资源的控制,根据用户的角色和需要分配相应的访问权限。权限管理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一个角色关联多个权限,用户通过分配角色来获得相应的权限。二是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根据用户属性、资源属性和环境条件动态决策访问权限提供细粒度更高的访问控制。三是强制访问控制,系统将按照安全标签以及用户身份决定访问权限,这种访问控制权限安全度极高,主要用于政府、医院等高安全性环境。在权限管理流程中,要制定详细的权限管理要求,规定不同角色的权限范围和访问控制规则,以确保一致性和合规性。系统对用户权限进行动态审查及时回收过期、无效或不必要的权限。例如,用户离职或职位变动时就要立即对其权限做出限制或收回针对系统中的关键资源和敏感数据,要设置多重因素认证,提高数据访问的安全性。

结束语

在大数据时代,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是确保企业、组织和个人信息安全的关键。随着数据规模的扩大和互联网应用的深入,网络安全威胁也日益复杂多变。这要求各方不仅要重视传统的安全防护措施,更要积极采用新兴技术与策略,实施多层次的安全防护策略,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和实时监测等,组织能够有效保护关键数据和系统资源。同时,也要利用AI和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提高安全管理流程的自动化程度使计算机系统能够更好的应对潜在威胁力。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中,只有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安全防线,才能有效应对新时代的安全挑战,保障大数据时代的安全与信任,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敏.大数据时代如何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2,(05):172-173.

[2]王鑫.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探讨[J].中国新通信,2022,24(01):133-134.

[3]袁一帆.探讨如何实现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1,(12):174-175.

[4] 张国雄,何恩南.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探讨与防范[J].珠江水运,2021,(17):38-39.

[5]杨葳.基于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19):38-39+49.

[6]钟彩虹.关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数据加密技术探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9):71.

[7]刘文君.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措施探析[J].信息通信,2020,(07):160-162.

[8]何平.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心的数据加密技术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12):154-15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