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发展视角的幼小衔接课程设计与实施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薛伟伟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石雀滩幼儿园,山东青岛266000)

摘要

现阶段,基于儿童发展视角的幼小衔接课程设计与实施应当具备针对性和适应性,幼儿园应当整合构建主义理论,对现有的课程框架体系进行重构、调整和优化,使幼儿园教学品质和效率得到提升,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成长发展,从而提高教育水平。


关键词

儿童发展视角;幼小衔接;设计与实施

正文


引言:在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需尝试重构现有的课程框架,对衔接课程进行合理设计,引进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使课程教学能够提质增效。

一、基于儿童发展视角的幼小衔接课程特征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课程具备以下多方面特征,具体来说,课程设计需充分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儿童在身心发育家庭环境心理特点和行为规范方面存在差异,课程应当尊重这些差异并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引导此外课程知识不仅需关注通识教育,更需要促进幼儿核心素养能力的发展,包含身体健康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等课程设计还应当包含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做铺垫最后幼小衔接课程还应当具备丰富的形式和多样的内容,可采取主题方式设计课程围绕着儿童兴趣和生活紧密开展主题活动,以此来增强课程教学趣味性和吸引力并且教师可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或模拟情景,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习品质和效率总之,基于儿童发展视角的幼小衔接课程具备以上特征,幼儿园应当对现有课程框架体系进行重构优化提升课程教学的适应性

二、基于儿童发展视角的幼小衔接课程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明确课程目标聚焦核心素养

现阶段在幼小衔接视域下,幼儿园应当尝试对课程进行合理设计管控,需明确课程目标,遵循儿童发展规律,其中幼儿园应当结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考虑小学阶段的课程学习需求以保证幼儿在完成幼小衔接课程学习之后能够适应小学生活环境其中教师应当从核心素养维度为幼儿生活学习以及关键能力提升提供必要的课程指导需明确哪些核心素养是重点培养的,如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社会能力,基于此将核心素养细化为具体的课程目标,如语言活动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而通过数学游戏来培养其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幼儿教师通过参与小学听课,讲座,和小学老师举行座谈会,采访毕业生不同形式了解健康语言艺术科学、社会等多个维度的核心素养内涵。后续,基于所设定的目标,实现对幼儿学习状况更加精准全面的评价

例如,“小小科学家”的综合项目教师通过明确课程目标,聚焦核心素养,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该项目跨越健康语言、艺术、科学、社会领域,确保幼儿在多个方面得到均衡发展。

语言领域:设定具体目标为“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例如,在“小小科学家”项目中,设置“科学故事分享会”环节,鼓励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在科学实验中的发现和感受,同时引导幼儿用简单的图画或符号记录实验过程,培养其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

科学领域:明确“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素养目标。项目中设计了“迷宫寻宝”(利用迷宫模型模拟科学实验路径规划)和“小小发明家”(鼓励幼儿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简易科学装置)等活动,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锻炼逻辑思维,学会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社会能力: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科学实验”的任务,幼儿学会了与同伴协商分工、共同解决问题,有效提升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此外,项目还安排了“科学小博士进社区”活动,让幼儿向社区居民展示科学小实验,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信心。

此外,教师与小学一年级教师紧密合作,共同评估小学阶段科学课程中的核心素养目标,如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等,并将其融入“小小科学家”项目中。例如,在幼儿园阶段就引入简单的科学实验操作,如“水的三态变化”实验,让幼儿提前熟悉科学实验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注重将核心素养细化为具体的课程目标,并据此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植物成长日记”活动,让幼儿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既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又锻炼了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二)优化课程内容,注重生活化和游戏化

在锁定幼小衔接课程目标之后,教师应当结合寓教于乐的思想理念尝试将课程进行游戏化改造设计,提升学习适应性。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当引导儿童关注身边问题,培养其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优化课程内容时,需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与渗透,通过组织跨学科游戏活动帮助儿童建立起全面的认知体系和架构,培养其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另外,幼儿园所设计的幼小衔接课程还应当具备迁移教学属性即幼儿教师需通过创设与儿童生活相关的情景,让幼儿在模拟情景中感受体验和学习,比如可以模拟超市情景医院看病场景,给予幼儿沉浸式的体验,在情景中践行核心素养思想鼓励幼儿通过动手实践,在学习环节做到知信行合一因此,幼儿园需要在课程内容设计规划环节尝试增强其生活性和游戏性,简化幼儿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品质

例如,在数学课程中,教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加减法练习,而是设计了“小小收银员”的游戏活动。幼儿们扮演超市收银员和顾客,通过计算商品价格和找零的过程,不仅学会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还体验了日常生活中的购物场景,增强了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语言艺术课程中,教师设计了“故事接龙”游戏。幼儿们围坐一圈,每人轮流添加一句或一段故事内容,共同编织出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个游戏不仅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幼儿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新的词汇和句型,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

为了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与渗透,教师组织了“小小建筑师”的跨学科游戏活动其中,幼儿们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如测量、比例)来设计建筑蓝图,使用美术技能(如绘画、手工)来制作建筑材料,并结合科学原理(如结构稳定性)来搭建建筑模型。通过这一系列跨学科的活动,幼儿们不仅掌握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社会认知课程中,教师创设了“小小医院”的模拟情景。幼儿们分别扮演医生、护士和病人等角色,模拟医院看病的过程。在过程中,幼儿们不仅学习了基本的医疗知识,还体验了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和社会责任。通过模拟情景的沉浸式体验,幼儿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合作、沟通、关爱等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践行了这些价值观。

(三)强化过程性评价,关注儿童个体差异

基于儿童发展视角幼小衔接课程设计与实施应当关注过程性评价立足于儿童个体差异,对其实施精细化指导和帮助。其中,幼儿园教师需参照前期所设定的课程目标,以核心素养作为评价依据融合多元评价内容从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能力与发展层面衔接核心素养指标评估学生的整体学习表现状况其中教师可以引进观察记录,分析在幼小衔接课程中幼儿学习行为互动情况情绪变化了解其在不同情景下的表现同时也可以结合作品分析对幼儿完成的作品如绘画手工看图讲述等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动手能力和表达力并且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学习困惑和感受,通过口头反馈,了解其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此外还可以引导幼儿相互评价,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社交技能在评价期间教师应当给予幼儿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调整学习策略同时在每个学习阶段结束之后进行评估总结儿童的学习成果和进步情况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全面总结评价评估幼儿的整体学习水平,并基于此实施教学调整和改进结合每一位幼儿的认知差异、知识背景,做到个性化指导和帮助

例如,在“小小图书管理员”活动中,幼儿不仅需要负责图书的整理与归位,还需与同伴协商借阅规则,这一过程既锻炼了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又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在一次“小小建筑师”的建构游戏中,教师观察到小杰在搭建过程中表现出极高的专注力和创造力,他利用不同形状的积木组合出了复杂的建筑模型。教师及时记录下这一幕,并在后续的分享环节中对小杰的表现给予肯定,鼓励他继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美术课上,幼儿们以“我的梦想家园”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教师收集了所有幼儿的作品,并对每一幅作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其中,小雨的作品色彩丰富,构图独特,展现了她对未来家园的美好憧憬。教师通过作品分析,评估了小雨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达力,并在班级展示中特别表扬了她的作品。

此外在语言活动中,教师组织了一次故事讲述比赛小明在讲述过程中显得有些紧张,忘记了部分故事情节教师耐心倾听后,并没有立即打断他,而是在他讲完后给予了温暖的拥抱和鼓励的话语:“小明,你的故事很有趣,如果下次能更自信一些,把每个细节都讲出来就更好了。”同时,教师也鼓励小明表达自己的学习困惑和感受,帮助他找到改进的方向。

三、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当前基于儿童发展设计的课程设计与实施环境,幼儿园需尝试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建立起完善的课程知识结构,提升课程教学适应性灵活性,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颖.综合化,游戏化,多元化:幼小衔接课程设计与实施策略[J].辽宁教育, 2023(22):70-73.

[2]郭泉麟.基于幼小课程现状对当下幼小衔接问题的探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7(2):3.DOI:10.3969/j.issn.1008-6757.2017.02.03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