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落实“减负增效”理念路径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双减政策;“减负增效”
正文
引言:
社会的高速发展推动着教育领域的革新,在教育现代化发展中,越来越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基于这一教育背景,双减政策应运而生。该政策的实施要求教师应当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落实“减负增效”教学理念,优化课堂作业设计,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能力的提升、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物理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教师应当打破传统课堂作业设计的弊端,基于“减负增效”教学理念优化课堂作业设计,以课堂作业检验学生学习成效,促进学生自主反思与总结,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而如何有效地在初中物理课堂落实“减负增效”理念,已成为当前部分物理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内容之一。
一、初中物理课堂落实“减负增效”理念的教育价值
(一)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作业是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内时间为学生安排的各种练习,如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小组学习作业等,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吸收所学知识,掌握学习技巧,而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了解学生的学习薄弱环节,进而提供针对性指导。基于“减负增效”理念,教师会精心控制课堂作业的质和量,以少量的课堂作业引导学生学习,将核心内容浓缩成课堂作业,鼓励学生自主完成,有利于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作业。
(二)提升学生课堂学习体验
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教师在课堂作业优化方面要全面落实“减负增效”的理念,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基于这一方面,优化初中物理课堂作业,能够提升学生学习体验,促进学生更加主动且积极地学习。教师在课堂中各位学生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实践性的课堂作业,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参与的主体,他们能自主总结学习的不足,在后期的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教师也能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分层作业,让不同层级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同时鼓励各层级学生互帮互助,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合作、集体的意义,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帮助他人的快乐,使学生快乐地在课堂中学习,全面提高学生学习体验。
3、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实现的教育目标。基于“减负增效”教学理念全面优化课堂作业,是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在教学中,教师会摒弃传统“课堂作业”形式,以多元化的作业内容、丰富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如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层次性作业等,让学生在课堂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参与主体,当他们完成课堂作业时,自身各方面能力也会得到协同发展,如合作意识、科学探究精神、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等,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的至关重要。
二、初中物理课堂落实“减负增效”理念的实践路径
(一)基于课堂教学进度,适当布置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是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知识、确保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载体。基于双减政策,对初中物理课堂作业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教师要遵循“减负增效”的教学理念,优化课堂作业。在实践中,教师要明确教学内容,并结合课堂教学的进度为学生适当地布置课堂作业,既要控制课堂作业的量,也要保证课堂作业的质量。以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让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的连贯性,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参与体验,也能使教师结合教学进度以及学生在作业中的具体表现提供针对性指导,完善后期教学安排,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文章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在教学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以及探究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在本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理概念,知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了解不同种类和不同温度的介质与声音传播速度的联系”。例如在学习完本课时的第1部分“声音的产生”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做实验的方式理解“声音的产生”,从而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般性的结论。而在学习完“声音的传播”内容时,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以口头描述的方式说出声音传播的实际应用,以及在不同环境下声音速度的变化。最后再以书面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将“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写出来,如“声音在空气(0℃、15℃、25℃)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煤油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水(常温)中的传播速度”。设计这一类课堂作业,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完相应的内容后以作业的方式及时巩固知识,避免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堆积、过多的作业训练,全面地实现了“减负增效”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二)结合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分层课堂作业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课堂作业主要服务于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和应用,学生是参与学习的主体。对于初中生而言,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需求各不相同,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所体现出的差异性,在具体的实践中,结合“减负增效”,全面地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估学生学习特点以及学习能力,为不同学生设计分层课堂作业,凸显教学的针对性、个性化以及有效性,让学生在个人能力和认知范围内完成课堂作业,实现对知识的深度掌握,在循序渐进地学习中逐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分层课堂作业的巧妙设计能避免课堂出现“两极分化”的教学现状,避免因过难或过易的作业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表现,能全面地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能力范围内进行针对性练习,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充分发挥初中物理课堂分层作业的优势,教师在设计作业前,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基础进行评估,将学生分成基础层、进阶层以及优秀层三个层级,明确各层级学生的整体表现以及学习目标,基于教学内容为各层级设计针对性的课堂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中及时练习,在讨论和总结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促进不同层级学生共同进步。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汽化和液化”时,作为研究物态变化的课时内容,本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学习汽化的两种形式以及了解气化与液化的吸热和放热。结合这一教学内容,基于不同层级学生的整体表现,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分层课堂作业。比如对于基础层学生,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完善,理解能力较为有限,教师主要让这部分学生以基础知识为主,在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知识点内容,使学生在自主整理中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与基础知识有关的选择题和简答题,例如“为什么在炎热的天气里,水杯中的水会不断减少?”“说出什么是汽化,什么是液化?”等,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练习。对于进阶层学生,这部分学生整体表现尚可,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能进行知识迁移和应用,但对于复杂的问题却往往难以解决。基于这一学生的整体表现,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与之对应的课堂作业。比如“请你用所学的内容解释‘为什么在高山上煮水比在平原上煮水需要更长时间’,说出其包含的物理现象。”“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并说出汽化的两种形式的区别。”设计这一类作业,即涵盖基本概念的应用,也能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常见的物理现象加以解释说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而对于优秀层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具备一定批判性思维,能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结合这一方面,教师所设计的课堂分层作业应当具有较高的拓展性和挑战性,让学生能在自主探究中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例如“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不同液体的蒸发速度,至少三种液体,请详细设计实验方案、预期实验结果。”“请解释:在寒冷的冬天,汽车的玻璃上会结一层霜,霜是如何形成的?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思考如何有效地去除玻璃上的霜。”在分层作业设计完毕后,教师可给予学生一定学习时间,让各层级学生自主完成。与此同时,为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教师还可以鼓励优秀层学生为进阶层学生辅导,进阶层学生为基础层学生辅导,让他们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共同学习物理知识,全面地增强学生班级凝聚力,让学生在互相促进的学习氛围中高效学习,从而落实“减负增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提出对初中物理课堂作业设计指明了新的方向。教师应当全面落实“减负增效”理念,基于教学进度、学生学习情况设计针对性、多元化以及层次性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有效锻炼,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留有更多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和机会,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景燕霞.初中物理课堂落实" 减负增效"理念路径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3(3):49-51.
[2] 李波."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减负增效的策略摭谈[J].新课程研究, 2022(7):3.
[3] 王小冬.基于"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23):109-111.
[4] 丁玲.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有效性探究与思考[J].散文百家, 2021(24):264-2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