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孟晓玲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东马路小学 ,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

素质教育背景下,形成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格局,音乐学科是美育的重要构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小学阶段展开高质量音乐教学,对发展学生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审美情趣提升极有益处,是保障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手段。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有积极作用,文章对此做出了系统分析,详细说明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内涵、价值与应用方式,旨在为小学音乐课堂教育改革与教学水平提升贡献力量。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

正文



现代化教育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音乐课堂正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阵地之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通过结合肢体语言与表演艺术的方式展开教学,既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复杂抽象的乐理知识,可用于培养学生基础音乐素养,促进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进而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然而,目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并未全面普及于小学音乐课堂,故展开本次研究,旨在说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实践策略,供广大音乐教师参考、借鉴。

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内涵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由德国音乐家卡尔·奥尔夫创立于1920年。卡尔·奥尔夫本人提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并非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育思想,是一种对待音乐教学的全新的态度,要让学生更自由更舒适更轻松地走进音乐,并在音乐中回归自我,找到本真。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用于教育实践,与当前音乐教学方法融合,可形成一套完整的现代化教育体系。

具体来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使用即兴伴奏,以身体律动展开的音乐教学形式,其特征如下。第一,综合性。该种教学方法囊括多种乐器演奏、歌唱、表演等音乐教学形式,而这些音乐教学形式中使用的所有乐器,都是以人体为基础的乐器,即通过手脑并用的方式,以人为乐器发声。第二,参与性。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常使用富有韵律感的节奏以及特殊的身体动作,引导学生参与其中。第三,创造性。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极其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其创新、创意思维的运用。教师会给学生提供多样性的音乐创作机会,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喜好,使用已掌握的音乐基础,创造新的音乐。

总而言之,作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音乐教学法之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凭借其独特性、综合性,在音乐教育领域崭露头角,该教学法下的教育模式种类繁多,可适用不同形式,可显著提高学生音乐水平。

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价值

2.1可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标提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兴趣为主要目的,使学生在探究音乐的过程中,获悉音乐的奇妙,学会使用音乐表达个人的感受、情绪、思想。可以看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极有必要的。小学生仍处于活泼、爱玩的年纪,灵活使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满足小学生兴趣喜好、学习需求,设计多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保持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2.2可强化音乐感受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学会音乐表达,这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具体来说,教师使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后,会在音乐课上设计多种身体律动活动或打击乐类的演奏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知识。学生跟随教师参与此类活动的过程,便是感受音乐并表达音乐的过程。所以,使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有效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感受。通常,教师会先引导学生律动,让学生聆听、辨别不同音乐的音色,再通过打击乐展示不同乐器的声音。完成音乐感受之后,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自由律动或打击的方式进行特定的音乐表达,以此深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认知。

2.3可提高教学效率

在实践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展现出了极强的优势,对进学生音乐学习效率,提高音乐教学水平有积极影响。该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要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育理念下小学音乐教育的刻板模式,使小学音乐课堂更活跃,使学生参加音乐学习更积极。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后,将受到主观能动性的驱使,积极投入音乐,探索音乐学习于各类有趣的音乐活动当中,这对提高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发展学生音乐创新思维,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养提升极其有益,有利于快速达成预期教育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应用

3.1创设音乐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音乐学习的自然发生。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设计趣味性的音乐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愉悦的音乐学习体验,使其积极投入音乐学习当中。如人教版小学音乐《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乐谱拼图游戏。之前,教师已完成了该首歌曲的演唱教学,学生对乐谱也有一定认知。本次乐谱拼图游戏以巩固乐理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为目标展开。教师提前准备了该首乐曲的乐谱片段,又将其分散开来,制作成乐谱片段卡片,卡片中有不同的音符标记,乐谱片段卡片成套,数量与班上音乐学习小组数量一致。教师为各组发放一套卡片,学生应在组内讨论、交流并尝试演奏,还原乐谱内容。为了确保游戏的公平性,教师特别以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重构了音乐学习小组,确保每一组的音乐实力均等。各小组拼出乐谱后,应哼唱或打击演奏,检查乐谱的准确性。如此一来,既扩展了课堂游戏活动内容,又为学生提供了演奏音乐的趣味体验。

3.2融入生活元素,发展学生音乐素养

在小学音乐课堂使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将音乐教学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塑造更自然、更舒适、更易使学生沉浸其中的优质课堂。教师要将生活元素融入课堂,为学生提供特殊的音乐感知体验,让学生从生活角度理解抽象的乐理符号,感知独特的音乐内涵,激发学生探究音乐、感受音乐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发展。

如人教版小学音乐《田野在召唤》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音乐课堂的时空限制,开设第二课堂,将音乐教学由课堂内延伸至课堂外,带领学生走进校园、走进森林,感受鸟儿歌唱的声音,感受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响,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聆听感知不一样的音调、音色,与来自大自然的独特节奏。此举不仅能为学生提供独特的音乐学习体验,还可以使学生从生活与自然的角度,形成独特、深刻且充满个性的音乐感悟。在自然与生活的感召之下,可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怀与音乐感知能力,为其日后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

3.3设计即兴律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

即兴律动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关键,教师应以此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与音乐表现力,以律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其尽情展示自我。学生跟随音乐以及内心感知到的乐曲内涵进行自我表达的过程,便是音乐本质的体现,能使学生表现出极强的创造力,也能为音乐课堂创新增光添彩。

如人教版小学音乐《木瓜恰恰恰》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即兴舞蹈律动活动。课堂一开始,教师便为学生播放了这首乐曲,要求学生认真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节奏,分析其中传递的情感,并以此为依据开始即兴舞蹈编创。学生初次聆听歌曲,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以及表达,将直接通过即兴舞蹈呈现出来,便于教师掌握学情并做出针对性指导教学。而且即兴舞蹈律动能创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既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走进音乐学习,又能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满足感、成就感,对促进学生自我接纳,发展学生音乐素养极有益处。

3.4强化音乐实践,鼓励学生动手动脑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必须突出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教师要采取特定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感知音乐表达音乐,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参与到音乐学习之中,以便更深刻地感知、理解、体验音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众多形式中的奥尔夫乐器演奏教学法,以打击演奏为主的小乐器编制乐队,常用于音乐实践活动,能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另外,奥尔夫还提出,应当经常使用“人体乐器”,通过敲击身体部位发出声音进行演奏,以身体感知音乐、记住音乐,能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乐理知识,感受音高、节奏与和声的特征。

如人教版小学音乐《老鼠和大象》的教学中,教师先设计使用了奥尔夫乐器打击乐演奏教学活动,在课上为学生提供了多种类型的打击乐器,要求学生自由敲击,感受其音色音符的强度与时长等。随后,根据学生在本课音乐学习中的表现,按特长将其分为演奏组、舞蹈组与合唱组,三组应协同合作,共同完成本次音乐表演。

结束语: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使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既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又能指导学生感受音乐并表达音乐,进而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为此,教师必须深入探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有效应用策略,通过设计趣味音乐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兴趣;融合生活化元素,培养学生音乐素养;设计即兴律动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创造;强化音乐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动手动脑的方法,全面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助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韩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J].琴童,2023,(13):54-56.

[2]罗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J].家长,2022,(19):151-153.

[3]周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1,(40):100.

[4]杨微.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智慧,2020,(34):15-16.

[5]何霞.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0,(27):17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