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与思政教育融合:现状、挑战与对策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李伟琦

​(广西南宁市东葛路小学,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浪潮中,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素质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当从学生思想意识方面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基于这一教育背景,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将体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是推动体育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文章着重围绕小学体育课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现状、挑战与对策进行综合性分析,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

小学;体育课;思政教育;融合;核心素养

正文


引言:

小学是义务教育基础阶段,该阶段的教育质量与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密切相关。在小学教育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在知识方面的学习、技能方面的发展,也要重视学生在思想意识、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体育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学科之一,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学生运动技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课程。在新时期下,小学体育教学发生了全面的变化,要求广大教师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中,共同塑造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与思政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体现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等方面,二者相互促进、互相依托,最终指向共同的育人目标。在此认识下,小学体育教师做好体育课与思政教育的全面融合,明确当前融合现状以及存在的挑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以期为小学体育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小学体育课与思政教育融合现状

(一)体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质量不佳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体育学科育人价值,以丰富学生体育知识、发展学生体育技能、锻炼学生运动能力为基础,重点强调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优秀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关注学生体育素养的全面发展。尽管当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重视体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在教学中也会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促进二者的融合,但就实施效果而言,融合质量不佳。究其原因,仍有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多集中于学生在体能发展和运动技能方面的提升上,忽略了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中,未能发挥体育学科育人价值,在体育活动中渗透思政教育。

(二)缺乏完善体育与思政教育培训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实施者,教师所具备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对小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中。基于这一方面,学校所开展的专业培训活动也要注重思政教育方面的培训,使每一位体育教师都能了解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具体目标,使其能在教学中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促进二者之间的相互融合。但就实际而言,部分学校现有的教师培训活动缺乏“思政教育”方面的内容,导致部分体育教师对思政教育理解度不足,进而影响着小学体育课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二、小学体育课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挑战

(一)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小学体育课与思政教育融合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在实践中,教师仍然面临“专业能力”方面的挑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育课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如部分教师未能转变教学观念,忽略了体育课与思政教育的联系,未能意识到以体育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在课堂中仍然关注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体育与思政教育虽然在内容、目标上保持一致,但体育教师仍然需要学习如何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政教育熏陶。而“如何有效地挖掘二者之间的共同点,在体育课中有效地渗透思政教育”是当前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体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方法

小学体育课与思政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上保持高度一致,但采取何种教学方式促进二者之间的深度融合,仍然是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对于部分体育教师而言,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往往其表面,难以掌握思政教育的核心内涵,以及与体育教学的融合点,导致在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时,更倾向于平时的教学经验和个人理解,缺乏系统性的教学指导与方案设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的融合效果。

(三)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小学体育课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教学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利于指导教师优化教学方案,也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但就目前而言,小学体育教师仍然面临“教学评价体系”方面的挑战,未能在课堂中形成完善、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无法支撑对体育课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综合性评价,以及对学生学习状态、学习表现、能力发展、素养形成的全面性评价,导致教师难以有效地评估和改进教学实践,无法促进体育课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育课的教育质量以及思政教育的实施,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小学体育课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对策

(一)强化教师专业培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为全面促进小学体育课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关键点在于教师。一方面,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意识到体育课与思政教育的联系,发挥体育学科育人价值,全面渗透思政教育。另一方面,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学会应用多元化的方式将思政教育有效地融入体育课,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围绕这两个方面,学校有必要开展专业化的教师培训活动,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确保教师能将思政教育有效地融入体育课中。

在具体的实践中,学校应当全面了解每一位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需求、教学方向,以个性化的培训方式、多元化的培训内容,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提高培训的效果,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学校可借助大数据技术、问卷调查等方式落实这一方面。在此之后,为教师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如“体育课与思政教育的联系”“体育课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理论基础”“体育课与思政教育融合案例”“体育课与思政教育融合方式”等,并以线上加线下、理论加实践的培训模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让教师利用线上时间学习理论知识,掌握核心概念,利用线下时间参与讲座、观摩课、教学研讨会等活动,将理论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在实际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找准思政教育与体育教学的契合点,促进二者之间的深度融合。为构建完善且长效的培训机制,学校需对教师的培训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估以及实施教学跟踪,找准教师在体育课中渗透思政教育的“痛点”,再制定针对性培训计划,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确保体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二)创新优化教学活动,促进课程深度融合

在小学体育课中,教师要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具备创新意识,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受到思政教育熏陶,在实践体验、自主反思之中形成优秀的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体育素养。

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除了为学生讲解篮球基本功(运球、三步上篮、传球、投篮),还需要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确保思政教育融入其中。例如以游戏化的形式实施“大冒险”的多人篮球活动,先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如“森林大冒险”,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动物角色,每一位学生选择新扮演喜欢的动物;教师将选择相同动物的学生组合起来,并精细化调整小组人员,确保各小组能力均衡且人数相等;分组完毕后,各小组需思考安排哪一位组员挑战哪一个关卡,如投篮关卡、双人传球关卡、三步上篮关卡等;最后根据通关时间确定冠军,为冠军颁奖。设计这一游戏活动能涵盖篮球的基本功教学,同时能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自主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比如学生会结合个人特点选择参与的关卡,组员之间也会相互分享闯关经验,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以及主动表达个人看法,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意识到个人在团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团队对个人的发展。以这样的方式能有效地实现思政教育在体育课中的渗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学习环境下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实现教育目标

为全面促进小学体育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教师还应当从教学评价方面进行优化创新,制定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多元化的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应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性评价,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就评价内容而言,教师可从基础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进行初步评价,再结合学生在运动中的团队合作表现、体育行为、创新意识、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评价。在评价主体上,教师要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活动,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自主反思能力和管理能力。而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可通过课堂互动、运动观察、自我反思、团队总结等方式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在体育与思想方面的具体发展,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全面实现体育课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课与思政教育融合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基于当前体育课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现状与挑战,教师要发挥关键性作用,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将思政教育渗透体育课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姜永尧."体育思政"理念下小学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J].田径, 2023(5):61-63.

[2] 马俊龙,付雯,廖雨.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逻辑和实施途径[J].教育评论, 2021(5):4.

[3] 邹建超,马军.大思政视域下小学足球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J].国际教育论坛, 2022, 4(6):10-12.

[4] 杨万文,秦浪.课程思政背景下小学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1(5):206-21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