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贾森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高湾中学 ,甘肃白银 730619 )

摘要

本文主要对中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以及培养现状展开详细的分析,并探索中学数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对中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发展以及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探索;思维能力;

正文


引言:针对当前中学数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的问题,需要老师能够有效把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意义和探索可行的方法来推动学科的教学发展。

一、中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分析

1.1 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和培养学生兴趣

当前部分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环节过程中,之所以表现出成绩和能力培养效能不足,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其缺乏对于数学学科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良好的学习兴趣的激活。同时部分老师在实际的中学数学学科教学环节未能够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学情来采取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策略,使得部分学困生未能有效跟进教师的教学进程和速度,进一步拉开与优等生之间的学习差距。导致实际的学科教学课堂呈现教学课堂氛围成分和两极分化现象进一步加剧的问题。因此,通过在实际的学科教学环节重视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能够极大程度激活学生作为学科发展的主体地位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在小组合作探究以及老师针对性的问题设计和任务引导下,充分的感受到数学学科学习的魅力以及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并且在后续的理论结合实践以及课后作业等环节过程中,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学学科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串联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实现激活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动力以及调动其深度学习的求知欲望。

1.2 提高学习效率和降低学习难度和压力

思维作为学生大脑对于客观事物以及数学学科内在规律的概括与间接的反应,通过在具体的中学数学学科教学环节,采取对比,分析,归纳等各种思维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探究,能够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思维来降低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的压力以及抵触情绪。同时多元化的思维能力培养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举一反三和随机应变的反应能力,进一步提高其对于不同类型数学题目所涉及到的基本理念、定理、公式等内容的把握能力和解题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力。从而能够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逐步提高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以及自身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效能。

二、中学数学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2.1 教师问题

教师作为数学学科教学发展的重要组织者以及学科课堂的引导者,自身必须能够响应时代发展来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更新。但是在实际的中学数学学科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受限于有限的教学时间和课时安排、升学等多方压力的影响,在实际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将主要的教学重点和精力放在中考和高考考点内容的反复学习和巩固上,缺乏对于教材内容之外的补充以及多元化教学资源的探索。同时个别老师在教学环节始终采取统一标准化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来进行各章节内容的教学,部分学生长时间的在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和理念的引导下,缺乏对于不同题型的深度探究的动力以及知识的举一反三能力的有效提升,并不利于学生数学学科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和核心素养的发展。

2.2 学生问题

部分学生在以往的学科学习环节的过程中,过于依赖老师的教学引导,而缺乏自主探索和深度学习的动力和欲望。在具体的数学学科教学环节,紧跟教师的教学进度来进行学科的学习和后续阶段的复习和巩固,并没有考虑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需求是否与教师采取统一标准化的内容存在不匹配的问题。从而未能及时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定期的自我反省和灵活的调整学习策略,长此以往逐步丧失对于数学学科探索的动力以及产生依赖情绪。并不利于学生实现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知识举一反三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中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探索

3.1 良好学习状态的激活

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是有效确保老师开展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以及落实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目标的关键。由于并不是所有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环节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也就需要老师能够在实际教学环节通过设置悬念或是融入各种趣味性的元素,以此来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始终在良好学习状态的引导下提高对于数学知识的接受效率以及获得良好的数学知识学习的体验和乐趣。

例如,在进行计算1~100数字之和的实际练习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通过在导学阶段提出“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1~100数字之和与哪位数学家有关吗?”。在学生们回答问题后能够利用多媒体来适当的展示高斯作为数学家的人生经历以及成果。同时鼓励学生能够以小组或是个人的形式来探索计算1~100数字之和的具体解决方法。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方法和思路的学习和实践应用,以此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3.2 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发散思维作为中学数学学科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部分,需要老师能够在具体的章节内容教学环节结合教学内容来实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关章节内容教学时,老师就可以通过首先带领学生有效学习和掌握教材所提供的解题方法来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然后结合现实生活来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以及引导学生实现一题多解和举一反三能力的有效培养。如教材当中会采取代入消元法的方式来进行方程组的解题,该方法在遇到方程数量较多或是没有相对复杂的表达式时学生们容易因计算步骤较多且复杂而出现错误。因此,老师可以通过结合具体的题目来引导学生进行配方降次法、数形结合法和观察法等解题方法的练习,从而能够通过在同一道题进行不同方法的对比和优缺点的分析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不同解题思路的灵活应变能力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3.3 逆向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对于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应变能力,并且也能够在日常练习和考试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答案来验证是否存在解题的错误,实现提高学生的解题准确度和检查的效果。因此,就需要老师能够在实际的教学环节过程中,通过营造相对轻松和愉悦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进行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站点内容教学时,该章节就考察到学生的立体空间构造以及分析归纳等能力,需要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方向、标点、坐标轴的基础理论知识。老师可以通过在实际教学环节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以此来有效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如学校在每一年都会召开运动会,所有学生都需要能够到运动场进行各种比赛的观看。每个班级都有固定的观看区域和学生的座位号。此时老师就可以通过结合运动会的情境来进行设问“假如你其他年级的好朋友要来找你,请问你如何根据自己的座位号以及所学习到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点,来精准的告诉你朋友的位置。”通过结合具体的运动会情境来逐步引导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直角坐标系的方法在草稿纸上进行绘制。通过结合生活情境来配合具体的教学章节内容的学习,不仅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也能够在理论结合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3.4 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当前社会各行各业发展以及国家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因此也就需要老师能够在中学数学教学环节,能够结合具体数学知识的学习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开展良好的小组合作探究等各种趣味性的互动实践活动,从而帮助学生在与其他小组成员共同探索和分享自身想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需要老师能够在备课阶段有效的把握和分析本章节所学习到的重难点知识以及理顺各模块知识点存在的内在联系。通过微课的形式上传到网上教学平台,并借助网上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来有效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整体效率以及打下课堂教学环节教材结合课外资源融合教学的良好基础。

其次,需要老师能够在实际教学环节能够有效的借助线下各种趣味性的教学资源以及网上教学资源来营造相对轻松和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能够在良好教学氛围下,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和具体问题解决方法的新观点和新见解。并且能够对于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想法能够给予肯定和正确的引导。对于存在错误思想和解题思路的学生也需要能够首先肯定其想法的同时,能够给予耐心的纠正和方法的调整与优化。以此来通过良好的师生交流和互动来不断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探索不同解题思路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能够在应对中考和高考题型日益复杂化和灵活化的题型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精准把握考核的具体知识点以及解题方法的快速应用。

最后,需要老师能够有效结合现实生活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理论结合实践是有效检验学生是否掌握理论知识和相关公式思路的重要环节,需要老师能够在教学环节的过程中,设计趣味性的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通过对比,分类,总结,探究等各种方法来检验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能够结合现实生活来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良好学习状态的激活,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措施,是本文探索中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

参考文献

[1]王雪花.对中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J].学周刊,2024,(24):80-82.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4.24.027.

[2]张生寿.试论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8):55-56.

[3]马中华.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初探[J].高考,2019,(30):130.

[4]郭紫娇.基于“问题串”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以“直线的方程”教学为例[J].试题与研究,2024,(21):111-113.

[5]刘姣蓉.教师提问策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考训练的实效性分析[C]//延安市教育学会.第五届创新教育与发展学术会议论文集(一).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实验初级中学;,2023:8.DOI:10.26914/c.cnkihy.2023.0906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