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赛、评”一体化:体教融合下的乡村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之策
摘要
关键词
“学、练、赛、评”一体化;体教融合;乡村小学;体育教学;体育素养
正文
引言:
在现代化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成长的过程中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与心理是至关重要的。为全面建成体育强国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让青少年了解体育、参与体育、爱上体育,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运动所带来的乐趣,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基于体教融合,对乡村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受限于经济、师资力量等方面,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基于体教融合教育思想,教师应当将“学、练、赛、评”一体化理念全面地融入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学习、训练、比赛、评价中发挥自身主体作用,增强学生运动表现、提升学生运动能力、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而如何有效地将“学、练、赛、评”一体化融入乡村小学体育教学,仍然是当前部分小学体育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内容之一。
一、“学、练、赛、评”一体化在乡村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基于体教融合教育视角,在乡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全面融入“学、练、赛、评”一体化理念,能有效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为学生带来全面性、专业性的体育教学指导,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在实践中,教师会转变教学观念,全面了解学习、训练、比赛以及评价四者之间的联系,意识到“学”是基础,“练”是过程,“赛”是展示,“评”是反馈,将“学、练、赛、评”有效地渗透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完整的体育教学框架,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评价全方位了解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学生的运动表现,进而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每个阶段取得最大的进步。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素养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素养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实现的教育目标。全面地在教学中融入“学、练、赛、评”一体化,有利于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让教师更加关注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会基于“学、练、赛、评”将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基础的体育知识、动作要领;在训练中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逐步提升运动表现;在比赛中检验学生学习成效,赛出学生个人风格,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在评价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估学生综合表现,使学生做到有的放矢。每一个环节都能实现有效连接,共同为学生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逐步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增强学生运动技能,发展学生体育素养。
二、“学、练、赛、评”一体化在乡村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注重学练结合,提高体育训练效果
在“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教育模式中,学是基础性学习,练是阶段性训练,学练结合是实现知识的输入与输出的重要过程,有利于让学生在训练中更好地掌握学习的体育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训练效果,提升学生体育水平。在学练结合中,能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形成清晰的学习认知,明确自身的学习需求,进行针对性学习;也能使学生在训练阶段检验学习成效,进行针对性调整,从而逐步形成稳定的运动技能。以学练结合的形式设计体育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运动能力的系统性提升,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与掌握。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每一位学生学习需求、运动能力等各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基于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让学生在个人认知和能力范围内进行初步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或者为学生模拟比赛情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训练中将所学应用,逐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体育技能。以篮球为例,在小学篮球教学中,学生需掌握“运球”“传球”“投篮”等多项运动技能。基于“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师可先为学生讲解篮球基本功,各项运动技能的要点,让学生初次尝试自主训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评估学生的训练表现,记录学生在训练时的问题。紧接着,教师便可将学生按照“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组,如“部分学生在传球方面表现较为薄弱”“部分学生在投篮方面能掌握正确发力姿势”,再为各小组讲解对应的基础知识,必要时可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视频讲解以及示范教学,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技术细节。在讲解完毕后,由教师为各小组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例如对于“传球能力薄弱”的学生,教师可让学生两两一组,先让学生原地进行传球,并评价学生的运动表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行进间传球,评价学生的这种表现。而对于“投篮能力薄弱”的学生,教师可先让学生练习“正确发力”,找到屈髋屈膝、用髋部和腿部发力的感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实践演练,由该小组学生互相传球进行定点投篮,教师观察学生的投篮表现,并让学生自主反思,说出在投篮时的不足,教师因材施教,让学生针对性练习。为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师还可基于“学、练、赛、评”一体化,为学生设计组内竞赛活动,让学生参与“传球比赛”“投篮比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将训练时的成果展现出来。以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乡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循序渐进地学习中掌握运动技能。教师也可以在与学生互动和评价的过程分析学生的学习、训练和比赛的情况,进而优化训练计划,全面落实因材施教,提高学生运动表现和竞技水平。
(二)丰富比赛形式,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基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他们有着强烈的竞争欲望,多元化的体育比赛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增强学生运动体验,使学生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与魅力。基于“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师应当不断丰富比赛形式,以多元化的比赛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自主参与,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现自我,并让学生在赛后进行总结,以及结合教师和其他学生的评价进行反思,进而找到针对性的训练方向,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和训练循环,使学生在完整的教学体系中实现体育素养的全面发展。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实施者,在设计比赛项目时,要保证比赛项目的内容与学生兴趣和能力相匹配,有利于刺激学生竞争心理,学生在良性的竞争环境下参与比赛,挑战自我。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游戏元素融入体育比赛中,以多元化的游戏形式丰富比赛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比赛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中参与比赛,从而提高运动表现、提升运动技能。在比赛形式上,教师还可以将个人竞技与团队竞技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性竞争意识以及团队意识,使学生意识到个人对团队的帮助以及团队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全面促进学生体育素养发展。例如在小学篮球教学中,“上篮”是基础动作之一,是每一位学生必须掌握的运动技能。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讲解并演示上篮的基本动作,让学生了解上篮的技术细节,逐步掌握“三步上篮”的技巧。在此之后,由教师为学生提供训练时间,让学生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自行训练,并在训练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说他们在训练时的发现、不足,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鼓励学生在自主评价中明确自身的不足,从而进行针对性学习。在此环节结束后,教师为学生设计比赛活动,如先以“个人竞技”的形式让学生参与“限时上篮”,由教师初步评价学生“上篮”表现。再以“团队竞技”的形式让学生完成“障碍上篮”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学生需从后场运球至前场,中途需用不同的运球技术绕过各种障碍桶,最后完成“三步上篮”,依次接力,直至最后一名组员完成上篮视为挑战成功。在所有比赛结束后,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总结和反思,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为能播放比赛时的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中的个人表现进行评价,如在组内,鼓励组员之间互相交流,分析组员的薄弱之处,探索如何更加高效地练习“上篮”;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竞技”的表现选出最优秀的“上篮运动员”,由该学生为其他学生讲解“上篮技巧”,其他学生共同学习。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评价调整后续的学习和训练计划,以此构建完整的“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体育素养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练、赛、评”一体化为乡村小学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教学中,教师需基于体教融合理念明确了解体育学科的教育价值,在此基础上,将“学、练、赛、评”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优化体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提高学生运动表现,发展学生体育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开腾.体教融合视域下"学练赛评"一体化课堂教学策略[J].体育视野, 2022(9):74-76.
[2] 苏建军.小学体育"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策略之研究[J].新课程导学, 2023(5):48-51.
[3] 高凯.小学体育学,练,赛融合教育研究[J].体育画报, 2021, 000(004):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