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创新策略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胡明哲

​(辽宁省沈阳市信息工程学校,辽宁沈阳 110122)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中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创新策略,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培养要求不匹配、专业教学创新力度不足以及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教学策略,通过推行模块化教学模式、鼓励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及竞赛、实施多元化课程考核机制以及深化校企合作机制,旨在提升中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中职教育;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教学创新

正文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工业4.0时代的到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对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中职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模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然而,当前中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培养要求不匹配、专业教学创新力度不足以及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等,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也影响了中职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效果。因此,探索中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创新策略,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现状

(一)实践教学未能契合创新创业培养要求

在中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往往未能充分契合创新创业的培养要求,具体表现在,实践教学过于注重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通常只是按照既定的步骤和流程进行操作,缺乏自主思考和创新的机会。此外,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学生在实践中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导致实践教学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上的效果有限,这种现状限制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使得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二)专业教学创新力度不足

中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在创新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技术趋势,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与行业需求脱节,同时,教学方法也过于传统和保守,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缺乏创新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不仅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也影响了中职教育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因此,专业教学创新力度的不足是当前中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化问题

中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考核方式存在单一化问题,当前,课程考核主要以传统的闭卷考试为主,这种考核方式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考核,单一的考核方式不仅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也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应试心理,从而忽视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此外,单一的考核方式还容易使学生陷入死记硬背的误区,无法真正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中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策略创新

(一)推行模块化教学模式

在中职教育体系中,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领域,其教学模式的革新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推行模块化教学模式成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将专业课程划分为一系列相互独立但又紧密相连的教学模块这些模块的设计旨在确保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还能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中,这一模式的应用尤为重要,因为它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复杂的机械原理、自动化控制技术等核心内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模块的构建需要精心策划每个模块都应包含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清晰地把握学习重点和难点模块之间应保持适当的关联性和递进性,以便学生在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后,能够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模块的学习。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模块化教学中,可以设计如“机械制图与CAD”、“机械加工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核心模块。这些模块不仅涵盖了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包含了大量的实践操作内容例如,在“机械制图与CAD”模块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和CAD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机械零件的设计和绘图技能;在“机械加工技术”模块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实际的机械加工项目,了解机械加工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在“自动化控制系统”模块中,学生则可以通过设计和调试自动化控制系统,掌握自动化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此外,模块化教学的成功实施还需要依赖于科学的教学计划和评价体系的支持教学计划应明确每个模块的教学时间、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评价体系则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项目作业、实操考核、小组讨论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效果。

(二)鼓励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及竞赛

在中职教育体系中,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作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的关键领域,亟需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并增强其综合能力其中,积极倡导并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及竞赛活动,被视为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此策略的有效实施,不仅能够有效地点燃学生内心的创造火花,还能够在实践中深化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为此,构建一个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平台显得尤为重要。该平台应汇聚多样化的项目资源与竞赛机会,为学生搭建起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探索的桥梁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项目,学生不仅能亲自动手操作先进的机械设备,掌握其操作技能,还能深入探究设备背后的工作原理及日常维护方法,从而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此外,平台还应注重实训课程的设置与优化,确保学生能够在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课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挑战这样的实训经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操作相结合,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更进一步,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及竞赛,还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进取精神,促使他们在挑战中不断突破自我,追求卓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技能提升,还能够拓宽视野,增强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的发展需求。

(三)实施多元化课程考核机制

在中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实施多元化课程考核机制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关键环节传统单一的考试形式往往难以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真实水平和综合能力,因此,探索并实施多元化考核方式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将课程考核分解为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操作考核、项目报告撰写等多个方面理论知识考核可以采用闭卷或开卷的形式,重点考察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考核则侧重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任务来评估学生的技能水平;项目报告撰写要求学生结合实践操作,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多元化考核机制的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例如,对于理论知识考核,可以引入在线测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于实践操作考核,可以设计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操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对于项目报告撰写,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行业前沿动态,进行创新性思考和探索。

(四)深化校企合作机制

在中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实践中,深化校企合作机制是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核心策略之一这一机制的构建,旨在促进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为培养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熟练操作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建立一种基于市场需求的动态调整机制学校应密切关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定期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准确把握行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基于这些信息,学校可以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行业前沿技术保持同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除了课程调整外,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深化校企合作的关键学校应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在企业中的实习实训,学生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更快地适应岗位需求,提升职业技能同时,这种实践经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还可以探索建立订单式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开设订单班订单班不仅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机会,还建立了紧密的就业对接机制。

结束语:

总之,中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面临着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脱节、教学创新不足及考核方式单一等多重挑战通过推行模块化教学模式、鼓励创新创业项目参与、实施多元化考核机制以及深化校企合作,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些策略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发展,也将为中职教育的整体进步和产业升级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郑茂根. 中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创新策略研究 [J].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4, 53 (07): 240-242.

[2]袁战东. 中职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21, (03): 270-27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