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元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策略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陈培燊

​(广西南宁市东葛路小学,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

思政教育是提升公民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各类院校进行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体育课程是素质教育阶段中的一门重点课程,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同时也能够提升现阶段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为此,本文尝试分析了思政元素在小学体育教育中渗透与融合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思政元素;小学体育;渗透融合;教学

正文


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锻炼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需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说是我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小学生树立起更加积极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

1.思政元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与融合的意义

1.1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

我国在开展教育工作时所需要思考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与高中又或者是高校,在开展教育工作时都需要积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需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小学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第一站。处于这一时期的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以及道德启蒙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把思政元素渗透与融合到体育教学中,在落实立德树人关键任务的同时,也实现了体育课程本身的教育使命。

1.2提升国民身体素质

从近几年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从教育领域分析这一情况,可以发现,在诸多科目中,体育课程存在着被忽视的情况,一方面该课程容易被其他科目所占据,尤其是在升学阶段时,会被语数外等课程直接“挤掉”。另一方面,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基础性的活动,大多数时间都是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导致很多学生在小学毕业后也没有掌握一些较为专业的运动技能。青少年是祖国发展的希望,他们的身体素质不仅关乎着个人的成长,同时也关乎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在这一时期中把思政元素与体育教育相融合,可以帮助学校改变体育弱化的情况。不仅如此,这也是新时代所赋予学校体育新的历史使命,是学校体育教育所需要肩负的历史担当。

2.思政元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与融合现状

思政元素在小学体育教育中渗透与融合现状可以尝试从下述几个方面分析。第一,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一些体育教师本身对于思政元素在体育教学中的融合就缺乏科学的认知,认为体育课程的作用就是增强学生体魄的,因此在教学中只要能够锻炼学生身体即可,因而忽视了思政与体育之间的关联性。由于认知上的不足,导致教师自然也不能够为学生言传身教,在日常教学中无法以身作则,对于学生也没有进行较为严格的要求,导致思政元素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效果不佳[2]。第二,从目标的角度分析。思政元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与融合时,需要设置一定的目标。但是,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并未设置一个较为清晰且明确的教学目标。比如,所设置的目标过大,且具有不可测量性等问题。导致教师难以及时检验二者的融合情况,其教学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第三,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分析,现阶段思政元素在小学体育中的渗透与融合方法存在着较为单一的情况。一方面,思政元素在渗透的过程中,理论性过强。虽然一些教师有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但是却并未找到合适的途径,甚至会直接采取说教的形式进行渗透,没有与体育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导致二者的渗透与融合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在二者渗透与融合的过程中,师生之间针对思政元素方面的互动较少。小学生本身的年龄较小,思想意识也还不够成熟。如果教师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不能够对学生的思维以及行为等进行适当的约束,那么思政元素在传递的时候往往呈现出单向传递的形式,忽视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导致学生无法把体育锻炼与思政结合到一起,也难以理解思政元素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3.思政元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策略

3.1开展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为学生预设某一个情境,引导学生更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之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的思维发展较为直观,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会让他们理解起来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小学生往往需要把问题放到特定的情境之中,才可以更好地解决。思政元素中所包含的一些内容较为抽象,因而也会让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思政元素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首先,关于情境的设定还需要保证一定的趣味性,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进行障碍跑步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场景设定为“长征”,在跨越各类障碍物的时候,可以把这一过程比喻成为“过乌蒙山”等,而每个学生在这一情境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小小红军”[3]。通过情境的设定,可以有效提高障碍跑步的趣味性,同时在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介绍红军长征时的困难与险阻,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其次,在体育课正式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进行热身。在这一阶段中教师也可以利用音乐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特殊的情境。比如,可以播放一些十分欢快且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其音乐的选择需要符合小学生的成长特点。例如在进行足球运动之前,可以为学生播放“小小足球梦”在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内心生出为国争光的斗志,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使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体育教学之中。

3.2教师以身作则

思政元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往往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而教师在日常与学生的接触较多,其言行举止往往会对学生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在日常工作中以及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也需要为学生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典范,能够以身作则。以体育教师为例,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体育素养以及专业的体育知识外,同时也需要具有良好的政治认同感,能够凭借自身的优良品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日常也需要严于律己,无论是从外貌仪表上,还是从精神面貌上,都应该给学生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在实际教学中,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需要为学生进行良好示范,做到不早退不迟到,能够按时为学生们完成每一次课程的讲解[4]。在课程开展途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开展体育运动,科学融入思政元素,发挥出体育课堂的育人功能。比如,在体育课程中会开展一些比赛,而学生在参赛之前可能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这时,教师就需要为学生做好表率,可以为学生进一步示范比赛的动作,同时让学生知晓比赛第二友谊第一,使学生能够以良好的心态去进行比赛,引导学生树立起一个良好积极的运动意识。

3.3开展分组教学

所谓分组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各个小组在教师的要求下去开展各项学习任务。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数独生子女,他们平时在生活中往往备受父母以及家人的关注,因此更为注重自我,但是却缺乏一定的自我评价。在思政元素渗透与融入小学体育课程中,通过分组教学这一方式,在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在进行分组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下述几项内容。第一,注重学生纪律意识的提升。比如,在课程开始之前进行队列队形时,教师可以依据班级人数划分为几个不同小组,各个小组之间协调队形队列。在分组完成后,再由各个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队形队列情况并进行小组互评、小组成员评价、教师评价等环节。针对表现优异的小组,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奖励。第二,注重学生集体观念的培养。关于小组的划分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能力来进行,确保各个小组的水平基本一致,在这一前提下可以开展一些小组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需要互相合作,从而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集体观念。由此可见,通过分组教学的开展,能够把思政中的纪律意识以及集体观念等渗透到体育教学之中,让学生在锻炼的同时,也获得了思想上的提高。

3.4进行激励教育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激励鼓励的话语对于人的影响十分的重要,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本身年龄较小,而正面的激励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以更为客观积极的态度去开展运动。其实,大多数小学生的情绪是不太稳定的,尤其是在接受批评的时候,往往无法同成年人一样保持冷静。如果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过于严格,容易伤害到他们本就脆弱的内心。比如,一些学生本身属于较为内向的性格,刚开始上体育课的时候内心会有诸多的担忧,也不太喜欢各类运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应该要与学生积极进行沟通,寻找他们不喜欢运动的根源,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之中。如果这时教师一味贬低学生,甚至拿学生在运动中的不足作为反面案例常常提起,久而久之此类在自尊心受挫的同时,对于体育也会产生阴影。在实际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多多给予学生鼓励。比如,在学生第一次接触一种运动技巧的时候,难免会产生紧张的情绪,或者是容易出现失误。这时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让他们能够战胜自己,在过程中教师可以常说“你真棒”“干得不错”等,使学生获得自信的同时也可以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虽然激励教育看似与思政之间的联系不大,但是通过教师潜移默地的鼓励,能够让学生明白战胜自己的喜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

结语:总之,思政元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可以说是潜移默化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采取说教的方式融入思政内容,而是需要通过一点一滴地学习日常入手,使学生能够逐步受到思政元素的熏陶,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杨万文,秦浪. 课程思政背景下小学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1, (05): 206-211.

[2]景萌. 课程思政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培养 [J]. 当代体育科技, 2024, 14 (11): 142-145.

[3]文雅,张金桥. 课程思政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方法探讨 [J]. 青少年体育, 2021, (11): 30-31.

[4]徐慧平. 小学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探究 [J]. 吉林教育, 2024, (09): 44-4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