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需求为导向的特教学校职业教育实践探索
摘要
关键词
需求为导向;特教学校;职业教育
正文
引言:现阶段,在以需求为导向的特教学校职业教育过程中,学校应当制定严谨细致的教育方案,优化教育过程和方法,结合多元化指标,对学生实施个性化、精细化指导,从而使特教学校职业教育能够提质增效,满足学生长远发展、成长学习的实际需求。
一、特教学校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特教学校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维度,特教学校的职业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和工作能力,为后续立足社会、自力更生打下坚实基础。特教学校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智力以及身体上的缺陷和障碍,其面临更多的就业挑战,因此需通过职业教育帮助其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并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升竞争就业能力。并且特殊教育中的职业研学活动满足社会需求,为社会输送残而有为的劳动者,通过设置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可培育出具备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残疾人才,为社会各个领域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特教学校开展职业教育还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不仅可以获取专业知识技能,还能够提升自我认知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实现自我价值。最后,特教学校职业教育还能够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通过引进职业教育活动,特殊教育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教育服务,满足其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从而提升特殊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因此,从宏观层面上讲,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职业教育对于促进残疾学生个人发展且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备重要的意义,学校应当以需求为导向,对特教学校职业教育内容、方法以及理实互动策略进行合理设定优化,提高教育水平。
二、特教学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特教学校的职业教育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具体来说,专业教师发展滞后,导致对市场缺乏认知和理解,以至于教学内容脱离实际。部分特教学校教师的职业能力不强,在教育过程中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高效指导,再加上职业教育体系欠缺,存在无课程标准、无教材、无教师用书的情况,以至于在培养学生职业品质、职业技能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并且,大部分特教学校采取“一刀切”的策略,在教育过程中未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无法精确满足当前的个性化教学指标,以至于教学活动流于表面形式。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用不当,比如未引进案例分析、实践研学以及产学研互动模式,以至于职业教育缺乏实践性。总体来说,特教学校开展职业教育还存在以上多个方面的问题,学校应当对教学方法、细节进行严格把关,引进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实施精细化、个性化指导,提高教学水平。
三、以需求为导向的特教学校职业教育实践
(一)需求分析与课程设置
现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在以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过程中应当优先锁定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需求,在教育过程中需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保证教学活动能够提质增效,在此环节,特殊教育学校应当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进行精确分析评价,在该过程中,特教学校应当深入调研,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以及行业、企业的用人标准;再结合残疾学生的就业意愿和能力状况,与企业、行业协会、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合作,获取一手的市场信息,做到对职业教育需求的精确把控。同时,学校也应当关注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确保需求分析具备全面性和完整性,在完成对需求的分析之后,特殊教育学校便需要进行课程设置优化,学校需根据分析结果,科学合理编制教育课程计划,应当围绕着市场需求和残疾学生特点,以提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当地的主流产业、新兴产业来开设与之对应的专业课程,如工艺制作、计算机应用、家政服务等,从而满足市场用人需求。但是也应当注重提升课程教学的层次性和递进性,需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和学习进度,逐步提升课程难度和深度。
此外,外在环境市场在不断改变,特殊教育学校所开展的教育项目以及研学活动也应当根据市场变革得到不断调整和优化。比如在当前绿色环保生态理念下,特殊教育学校在引领学生职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增强其绿色节能环保意识,增强特殊群体学生的节能思想观念,使其能够秉承节能创新理念,投入到后续的工作进程中。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在当前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生态视域下,需分析特殊群体学生以及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对课程项目进行灵活设定,使特殊教育活动具备针对性、导向性和侧重性。
(二)实践技能培养
在以需求为导向的特教学校职业教育过程中,学校应当重点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残疾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应当掌握实操方法和技巧,从而应对未来工作岗位需求。在此期间,特教学校应当构建完善的实践教育体系,包含设计多元化的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等教学,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进行实操练习。特教学校还应当与企业、行业进行紧密合作,建立起实践基地和工作站,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帮助其在实践中学习成长。但是,在教学期间,学校也应当对实践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优化,特教学校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结合项目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在激发学生研学兴趣的同时,考虑学生特点,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后续,教师应当加强对特殊群体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评估,需建立健全实践考核体系,通过实践测试、技能竞赛等方式,对学生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全面点评,借此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够为其改进学习方向提供相应的参照依据。最后,特教学校在开展实践教学期间还应当与企业进行交流合作,需根据企业岗位特征,对实践研学项目进行灵活开发,从而做到精细化把关、灵活控制,根据企业的最佳实践,引进丰富的教育项目,并且由企业提供实践导师和技术支持,帮助特殊群体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技能。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以需求为目标的特教学校职业教育过程中,学校应当强化对学生职业技能、实践技能的培养,帮助其提前适应工作环境。
(三)开展个性化教学培养
特殊群体学生的身体和智力情况有所差异,其学习能力和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出入,因此,在以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过程中,特教学校应当实施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校应当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状况,需设定量化分析评价表,对每一位特殊群体学生的日常学习状况进行实时分析,结合其兴趣爱好、学习能力,锁定个性化教学计划,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服务。在相关计划中应当囊括特殊需求、目标以及个性化课程内容、教学项目、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例如,针对视力障碍的学生,可以提供大字体、高辨识度的教学材料和学习资料;而针对智力障碍的学生,可以采取简化的教学内容,结合直观的教学方法。
在个性化教学期间,学校还应当引进1对1的教学策略,结合小组合作项目,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精确指导和帮助,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可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参与互动研学、相互支持,提升自身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最后,在个性化教学期间,特教学校还应当加强对学生情感心理的培养和引导,关注其心理健康以及社交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支持和帮助,使其积极面对生活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
(四)加强职业素养教育
职业素养教育是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以需求为导向的特教学校职业教育过程中,学校应当对职业素养教育模式和方法进行优化改进,并且对相关教学活动引起足够重视。在此过程中,特教学校应当明确职业素养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技能,使其成为合格职业人才。在具体的实践培养环节,教师需根据需求导向,制定具体的职业素养教育目标,确保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互动关联。特教学校应当构建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在设置课程内容的过程中需关注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职业沟通等素养,同时结合专业特点,融入行业标准和规范,使学生了解职业要求,明确职业方向。在此期间,学校还应当开设职业素养实践课程,模拟职场环境、角色扮演,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后续,学校还应当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推进职业素养教育活动,比如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同时也可邀请企业人士担任讲师,分享职业经验和职业素养要求,使其了解职场文化,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最后,特教学校还应当引进及时反馈和评价机制,通过定期考核问卷调研等方法,了解学生对职业素养教育的接受程度和实际学习效果,根据评价结果,调整职业素养教学策略,为其提供个性化指导。因此,特教学校在以需求为导向视域下开展职业教育需要同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多方合作、密切沟通,开展过程性指导,从而提高教育水平。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特教学校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应当采取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策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引进多元化指标和方案,组织多元化的授课活动,保证教育项目能够正常高效实施,提高教育品质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陆瑞敬,姜连根,蒋昀.以需求为导向的特教学校职业教育实践探索[J].现代特殊教育, 2023(19):68-69.
[2]杨震.提高培智职业教育精确性的实践与思考——以桐乡特教学校职高部"中餐宴会摆台培训"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 2018, 000(013):19-23.DOI:10.3969/j.issn.2096-0603.2018.13.2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