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对幼儿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陆艳萍

(江苏教育学院,江苏 昆山 215300)

摘要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幼儿的教育和发展问题逐渐凸显出重要性。幼儿时期作为他们成长的关键阶段,对于他们今后的身心健康具有决定性影响、体能训练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不仅关乎幼儿体质的增强,更和他们的心理健康紧密相连。对此,从多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体能训练对幼儿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影响,引起家长和教师对幼儿体能训练的高度重视,从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关键词

体能训练;幼儿体质健康;心理健康;影响

正文


当前,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在幼儿阶段表现得尤为突出。有些人认为,没有经过专业体能训练的幼儿也能健康成长,但不容忽视的是,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已经大大减少幼儿的自然运动量。因此,许多幼儿正面临着肥胖、体质虚弱、易生病等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其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不良影响。而通过体能训练能帮助幼儿建立强健的体魄,提高抵抗力,让他们在运动中培养毅力、合作精神、自信心等,还为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能力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体能训练对幼儿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对体质健康的影响

众所周知,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体能锻炼在这一时期发挥重要作用。首先,适度的体能锻炼能有效促进幼儿骨骼和肌肉的生长,为他们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同时锻炼还能改善幼儿的血液循环、呼吸、消化等系统的机能状况,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体能锻炼在提高幼儿抗病能力、增强适应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会降低患病的风险。另外,锻炼还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运动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健康生活奠定坚实基础。而幼儿期的体能锻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身体过早老化的风险,由于锻炼有助于维持细胞的活力和再生能力,让幼儿的身体更有活力。除此之外,体能锻炼对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和调节功能也具有积极影响,通过锻炼,能显著增强幼儿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可以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复杂变化,让幼儿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确保他们身体内部各种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由于长时间的坐姿学习和缺乏运动,幼儿的身体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他们的身体吸收了大量营养却难以得到有效消耗,这导致脂肪堆积,身体逐渐变得虚弱。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自尊心正处于敏感而脆弱的阶段,与同龄人的比较往往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深远影响。肥胖的幼儿会因此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从而影响他们的情绪状态和自信心。而体能锻炼正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体能锻炼,幼儿可以燃烧多余的脂肪,塑造健康的体态,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更积极、勇敢。不仅如此,体能锻炼通常是一个集体活动,可以让幼儿接触更多的小伙伴,拓宽社交圈子。对于性格孤僻的幼儿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能让他们在和同龄人互动中逐渐打开心扉,培养出更开朗、合群的性格。同时体能锻炼也是一种极佳的压力释放方式,可以帮助幼儿缓解学习带来的紧张情绪,让他们在游戏中找到乐趣,实现身心平衡发展。

二、幼儿园增强幼儿体能训练的优化策略

(一)合理安排健康的体能训练时间

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精心策划和有效实施的健康体能训练,为确保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教师应该严格掌控训练时间和强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接受能力、以及个体差异,确保训练既不会过于繁重导致幼儿身心受损,也不会过于轻松而失去锻炼的意义。幼儿教师在安排体能训练时,应坚守以幼儿为中心的原则,灵活调整训练时间和强度,让其和幼儿的身心发展阶段相适应。这要求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展现出高度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在时间上做出合理安排,也要在训练内容上精心设计,让体能训练变得丰富多样且富有吸引力。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一日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进行体能训练。例如,早晨入园时,安排15分钟的早操时间,通过播放欢快的音乐,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一天的活动。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多样化的体能训练项目,如,通过走平衡木来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通过跳房子、跳皮筋等游戏,来训练幼儿的跳跃能力,利用这样的训练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锻炼,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方式

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他们在面对高难度运动技巧时往往无法全面理解。对此,教师在开展幼儿体能训练时,必须实际情况出发,灵活调整训练方式,完善训练过程,确保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制定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训练方案,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例如,对平衡车训练,教师在训练应明确训练目的,并向幼儿解释清楚,这有助于他们理解并积极参与,还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从而为后续的训练计划制定提供依据。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幼儿基本动作掌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渐提高训练难度,挑战幼儿的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性。另外,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幼儿进行评价时,应持有发展的眼光,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而非结果,并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在运动过程中,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运动项目和活动,教师帮助他们发现并发展自己的潜能,从而促进全面、均衡发展。

(三)合理使用运动器械

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体能训练时,充分利用科学规范的运动器械,确保训练的专业性和安全性,并经过精心设计和选择,辅助幼儿各种体能训练,如,跑、跳、平衡等能力的提升。在使用运动器械的过程中,教练必须保持高度的关注和监督,确保幼儿能正确、安全地使用这些器械指导幼儿如何正确使用器械,密切关注他们的行为,防止在运动过程中嬉戏打闹,避免发生的意外伤害或器械损坏。通过利用运动器械,能充分调动幼儿的运动积极性,他们在游戏中得到锻炼,提高身体协调能力。例如,投掷篮球活动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身体,还训练他们的注意集中能力和反应灵敏度。这样的训练有趣非常有效。

(四)注重开展户外体育训练

针对以往的健康训练活动,往往会在地点选择上受限,特别是户外健康体能训练的机会不,这限制幼儿的运动和成长空间,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对此,教师要转变体能训练的理念,更重视户外体育训练的安排,适当增加其在整体训练中的比重。户外训练能让幼儿亲近自然,体验更多元化运动的重要方式,更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在天气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确保幼儿每日至少有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这段时间内,要能让幼儿在新鲜的空气中进行有氧运动,增强体质,让他们在大自然的互动中培养观察力、探索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在组织户外活动时,教师注重平衡秩序维护幼儿的主体参与通过设计有趣且有挑战性的活动,来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成长。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体能特点,灵活调整活动内容和强度,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五)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在制定和执行体能训练计划时,教师应该尊重并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紧密结合他们的发展需求规划训练内容,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首先,教师积极幼儿进行互动交流,深入了解他们当前的身体机能状况,为他们量身定制既安全又有效的训练计划,确保训练既符合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又能促进他们的体能发展。其次,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体能特点,因此,教师要采取分层的训练策方式,确保训练内容既有趣又具挑战性,充分发挥体能训练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优势。由于幼儿年龄较小、身体机能社会经验相对有限,教师在组织体能训练过程中,要给予他们更多关注和耐心。尤其在训练过程中,详细讲解运动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帮助幼儿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适应能力,确保他们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也能安全健康成长。

(六)增加游戏运动

在幼儿体能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的训练积极性,由于他们年龄较小,容易在训练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兴趣不高等问题,对此,教练应采取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可以在训练中融入更多游戏元素,如,设计有挑战性的奔跑、跳跃等游戏互动,确保幼儿的身体各部位都能充分参与,让他们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达到体能训练的目的。另外,加入幼儿熟悉的游戏项目,如,捉迷藏、跳绳等,来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锻炼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同时,还可以融入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进来,陪伴孩子一起进行体能训练,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还能让家长直观地了解孩子的体能发展状况。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精心设计的体能训练,幼儿能在体质上取得显著进步,他们的肌肉力量、耐力、柔韧性都得到增强。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远不止于此。在训练过程中,幼儿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学会和同伴合作,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态度,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他们的身体,更在无形中塑造他们的性格和心理素质。而通过体能训练,幼儿学会坚持和毅力,培养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他们的今后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吉兴树.功能性体能训练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J].新体育(下半月),2023(11):94-96.

[2] 李悦,白雅雯.幼儿体适能兴趣班对幼小衔接阶段儿童的心理健康影响研究[J].运动与健康,2023(2):0056-0058.

[3] 陈宇佳.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3(4):85-90.

[4] 方杰.幼儿的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5(4):106-10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