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融入思政课程的路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自媒体;思政课程;课程创新;精准推送;管理策略
正文
引言
当前,信息变革的飞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新潮信息传播方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影响着广大的互联网用户,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在互联网融入教育的大潮之中,探讨如何以自媒体融入和推动学科课程的发展,在教学形式、内容、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践,以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逐渐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就是这样一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富有挑战性和战略性的问题,即自媒体如何有效地融入到思想政治课程中,使之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思政课程的教育效果。同时,本研究也将关注自媒体融入思政课程中可能引发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地规避这些问题,保证课程内容的权威性和合法性,为自媒体融入思政课程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1、自媒体的发展与特性
1.1 自媒体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自媒体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与个人计算设备的广泛使用,早期的网络论坛与博客是自媒体的雏形[1]。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崛起,自媒体逐渐演变为一个覆盖广泛、形式多样的信息传播渠道。从博客、微博、微信,逐步发展到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自媒体生态系统。
这一发展进程不仅改变了个人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方式,也提升了信息生产的个体参与度。自媒体具备低门槛、多元化和即时性的特性,使得普通人能够参与到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这一特点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改变了媒体传播的整体格局。
在演进过程中,自媒体展现出多种趋势。是去中心化的传播特性,任何个人或组织均可通过自媒体发表观点和共享信息,无需依赖传统媒体的平台。多样化的信息呈现形式使得自媒体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从文字、图片、音频再到视频,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社交互动性增强,用户不仅能接收信息,还能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互动形式参与内容的扩散和再生产,极大地激发了用户的参与热情[2]。
总体来看,自媒体的发展趋势显示出社会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三个主要方向。社会化体现在信息传播越来越依赖用户的社交网络和互动关系。个性化则表现为信息推送越来越精准,用户能根据自身兴趣和习惯获取定制化的信息。智能化则涉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信息推荐和传播更加高效和贴近用户需求。
1.2 自媒体的主要特性与功能
自媒体作为新兴的传播方式,展现出独特的特性和广泛的功能。去中心化是自媒体的显著特点。与传统媒体不同,自媒体平台上的信息发布不再依赖于机构和组织,而是由个体用户自主生成,这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互动性是自媒体的一大优势。自媒体平台提供了即时交流的功能,用户不仅可以迅速获取信息,还可以通过评论、分享等方式参与讨论,实现多向度的互动交流。自媒体具有高度的传播速度和广泛的覆盖范围。借助网络平台的信息扩散能力,内容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媒体平台具备高度的用户参与性。用户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内容的生产者,这种双向互动的模式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参与感和主动性。自媒体以其去中心化、互动性、传播速度快和用户参与性强等主要特性,正在重新定义信息传播的方式,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1.3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方式、受众互动及内容生产上存在显著差异。自媒体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和互动性强的特点,使其能够迅速吸引大量受众,并实现即时互动和反馈。而传统媒体则以权威性和可信度高著称,其信息发布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流程,具有较高的内容可靠性[3]。自媒体的去中心化模式颠覆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给予受众更多的表达和参与空间,但也带来了信息准确性和内容管理的挑战。
2、自媒体融入思政课程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2.1 自媒体改变思政教育的可能性
自媒体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契机和可能性。在新媒体环境下,自媒体以其即时性、互动性和广覆盖等特性,能够有效改变传统思政教育的传播模式和效果。
自媒体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传播渠道,满足了学生对于信息获取的即时性需求。传统的思政教育传播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和书本资料,而自媒体则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教师和学者可以快速传播当下最新的时事政治、政策解读和时热点评论,以增强课程的实时性和亲和力。
自媒体的高度互动性为思政教育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传统课堂上,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相对有限,而在自媒体平台上,学生可以即时发表评论、提问和讨论,形成一个多维度的交流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热情,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主动性。这样的互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思政内容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自媒体的多媒体特性,如视频、音频、图文并茂的内容展示,增加了思政教育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以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为例,通过制作形象生动的短视频,将复杂的政治理论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传播,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4]。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吸引力,防止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
自媒体的融入为思政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空间和发展可能。通过充分利用自媒体的特性,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和吸引力。
2.2 自媒体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自媒体融入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和深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媒体作为当前社会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能够大幅度提高思政课程的传播效果。传统教育模式面临的信息来源单一、传播速度慢的问题在自媒体的助力下得以缓解。通过自媒体,思政教育内容能更加迅速地传播到广大青年学生中,使他们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增强对思政课程的关注度和兴趣。
自媒体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强,与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媒介使用习惯高度契合。通过自媒体平台,学生不仅可以获取到丰富多样的思政教育资源,还能参与到讨论和交流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元化的媒介手段和呈现方式,使得思政内容更加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自媒体的融入还能够更好地满足个性化教育需求。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自媒体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知识结构,进行精准推送,从而实现因材施教,提升教育效果。
自媒体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开放平台,使得多方资源得以整合。政府、学校和各社会组织可以共同参与思政教育的内容创作和宣传,丰富课程材料,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这种多元合作模式能够有效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2.3 自媒体融入思政课程的实践探索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自媒体在思政课堂中已经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例如,教师利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平台发布时事政治评论,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思政课程引入微信小程序进行实时测验与反馈,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课程微视频的传播,实现了学习资源的更广泛传播与共享。通过在线问答和互动直播,增强了师生间的即时沟通,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结合大数据分析工具,教师能够更精准地推送个性化学习内容,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这些实践探索充分显示了自媒体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潜力,但仍需在内容质量和信息安全方面加以管控,以保障教育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3、自媒体融入思政课程的路径与策略
3.1 自媒体融入思政课程的具体路径
自媒体融入思想政治课程的具体路径可以从内容、形式、技术及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在内容方面,通过引入最新的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增强思想政治课程的时效性和现实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媒体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多样化的信息源,可以筛选有价值的内容纳入课程体系中,保持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关注和兴趣。这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课程内容库,将精选的自媒体文章、视频、音频等素材纳入其中,以备教学之需。
形式方面,自媒体的多样性使得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可以利用自媒体平台开展线上讨论、直播讲座、在线问答等活动,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发布课程预告和相关学习资料,借助视频直播平台开展实时授课与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投入度。
技术方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思政课程提供了定制化、个性化教学的可能。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精准推送适合其需求和兴趣的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5]。可以利用智能化的在线学习平台和移动应用,开展课后辅导和学习监测,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方法方面,通过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等自媒体手段,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利用自媒体平台撰写实地调研报告、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参与社会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升课程的应用性和实效性。
3.2 管理策略与规范制度的设计
为了确保自媒体融入思政课程的效果,实现稳定和规范的教学环境,设计有效的管理策略和规范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应建立健全的内容审核机制,确保发布的信息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防止虚假或不良信息的传播,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共同制定自媒体使用的技术和设备标准,包括平台选择、安全保障、数据管理等方面,以保障信息交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教师则应接受系统化的培训,提升其新媒体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使其能有效驾驭新兴媒体工具,并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学校应建立网络互动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实现持续优化。,鼓励学生参与课程内容创作,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丰富课程资源。不同的主体之间需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联动的教育生态,为自媒体融入思政课程的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过完善的管理策略与合理的规范制度,自媒体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可以得到健康、有效的发展。
3.3 多元主体合力促进自媒体融入思政课程的健康发展
多元主体的合力是自媒体融入思政课程健康发展的关键。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确保思政课程内容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学校需加强技术支持和设备投入,建设智能化校园环境。教师应提升自媒体使用技能,将其合理嵌入教学过程,提高课堂互动性。学生作为主体,需培养自媒体素养,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家长、社会组织等外部力量亦应参与其中,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的局面,从而实现自媒体与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
结束语
经过全面的研究探索,本文阐述了自媒体如何融入到思想政治课程的具体途径,以及其带来的实际效果和立场。本研究发现,自媒体的使用不仅可以丰富思政课程的内容,提高这类课程的吸引力,同时,通过改善互动性和参与感,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态度。而大数据等现代技术的借助,可以更精准地进行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虽然自媒体的融入带来了众多积极效果,但同时也对课程内容的权威性提出了挑战,以及可能带来一些法律和道德难题,这是当前教育界所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在保护和尊重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的同时,也要重视并坚持课程内容的权威性质。未来,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努力,形成有效的管理策略和规范制度,以减少自媒体融入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自媒体融入思政课的健康有序发展。总的来说,自媒体融入思政课是一项富有创新性的举措,它不仅改变了传统思政教育的方式,也为未来的思政教育开辟了新的可能。我们期待在未来的研究中,能对这一领域有更深入的探究和发现。
参考文献
[1]杜森秀.新媒体技术下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创新[J].新一代:理论版,2021,(02):12-12.
[2]周洁张乘.自媒体时代“建筑摄影”课程思政的创新实践[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02):53-57.
[3]牛文科.融媒体时代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工作创新[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3(S2):147-150.
[4]刘刚,屈宏,梁闪闪.新媒体技术下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研究[J].学周刊,2020,(36):3-4.
[5]雷艳萍.自媒体时代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必然性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2):824-8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