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文教学;习作教学;中年级
正文
新课改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从这些具体的目标出发,开发新的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语文习作教学中,应该及时在教学过程中去挖掘存在的各种小问题,深入探究其原因,并找出合理的优化思路,使习作教学不断提升。
一、习作教学中存在的具体不足
(一)对习作例文缺乏深入分析
在习作教学方面,教师普遍还是以理论层面的指导为主,而没有充分重视起习作例文的分析,还是将习作例文当作普通的课文内容进行教学,没有充分将习作例文和习作教学联系起来。而以理论指导为主的习作教学方式无法使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会被打击,教学效果也无法提升。习作例文与习作练习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而教师普遍没有从具体思路、写作方式等方面引导学生去积累相关知识,这就导致学生在写作练习时还是一头雾水。教师未能研读透教材,未能捋顺该例文隐藏的构思行文的方法和写作的技巧,又如何能在下一步的习作指导中渗透构思行文的方法呢?在例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是大概的说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情况,而没有从习作例文出发,去引导学生发现这种类型文章写作的具体方式,也没有引导学生如何将这些具体知识和自身的生活联系起来进行习作练习,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活动完成之后,只是了解了习作例文的具体内容和大致的写作思路,而无法将习作例文的知识点运用在自身习作练习中。
(二)教师指导方式比较单一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指导方式的单一化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许多语文教师在开展习作指导时,往往缺乏创新和灵活性,拘泥于传统的、老套的指导模式。他们倾向于采用讲述为主的教学方法,先为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案例,然后详细剖析这个案例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技巧,最后要求学生模仿这些手法进行写作。这种指导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首先,它缺乏新意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长期的模仿和重复中,容易产生厌倦和疲惫感,导致习作质量难以提升。其次,这种指导方式过于注重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往往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创作的空间,难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三)理论教学与习作练习之间缺乏深入联系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理论教学与习作练习之间的深入联系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然而,当前的教学实践中,这一环节却存在着明显的问题。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相对有限,他们对习作练习的认识往往不够全面,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尤其是在具体的习作练习上,缺乏详细而具体的实践指导。教师在讲解写作理论和技巧时,往往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挖掘这些理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在面对习作任务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无法从自身的生活、学习中提炼出与习作相关的内容。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导致学生无法将日常生活经验有效地代入到习作练习中,从而影响了他们写作能力的提升。
(四)评价方式缺乏有效性
很多教师对习作教学的认识还存在一定不足,没有认识到习作小学需要更多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忽视了这一点。而这就会导致习作教学的评价缺乏有效途径和方式。由于教学互动评价较少,就无法及时发现习作教学中学生遇到的具体问题,从而无法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改进,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开始,长期如此,习作教学水平不会得到很大提升。目前,很多教师的习作教学评价还是以教师的单一评价为主,教师的主观性较强,缺乏多样化评价方式带来的多样化反馈。这对习作教学的不利影响显而易见。
二、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教学策略
(一)加强单元内容整体分析,明确不同教学重点
在语文教学中,全书的内容、每一单元的内容都存在密切联系。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时,应该首先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认识与分析,认识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在具体教学中将这种联系渗透到教学目标与内容中去,这才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从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出发,根据本单元详细内容,制定体系化的教学方案,突出不同环节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师在开展单元教学之前必须开展的重要工作内容。此外,教师在习作练习中则需要将重点放在习作上,以习作练习的思路为指导,以习作例文和课文为案例进行具体的习作方面的分析。以四年级上册五单元为例,教师在开展《麻雀》、《爬天都峰》的课文教学时,应该主要以阅读教学为主,在此基础上,引起学生关注自身日常生活中的精彩事件、事物,为吸引学生的习作兴趣打好基础。在习作例文《小木船》等的教学中,就需要更加详细地关注文章中的有关写作思路和技巧,为习作练习的开展打好基础。在习作练习中则需要将重点放在习作上,以习作练习的思路为指导,以习作例文和课文为案例进行具体的习作方面的分析。
(二)加强对例文研究的重视
在习作教学中,尤其需要重点关注例文和习作之间的联系,通过例文教学使学生提高习作练习兴趣,认识习作练习的相关情况。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使学生将习作练习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习作练习时能够有内容可写,不至于一头雾水。在此基础上,还要通过例文,学习具体的写作思路、方法,积累习作练习的相关知识,理解背后的思想价值,这样才能使例文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加强对例文的分析,引导学生加强例文分析与模仿,在例文模仿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教师在习作教学中,需要对例文进行详细分析,在具体分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具体内容进行模仿习作,引导学生将习作技巧融入其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很多习作例文的写作技巧、修辞方式、词汇运用等都比较优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相关修辞方式、例句写作、文章结构等习作的重要内容,以此逐步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例如,在《爬天都山》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天都山的风采和爬山的乐趣。然后,引导学生体会爬山的乐趣,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爬山经历,或者鼓励学生去爬一次山。接着,教师可以在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中,引导学生认识文章写作的特点,尤其是让学生去发现文章写作中按照爬山顺序的写作思路,使学生在自身的习作练习中去有意识地模仿。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文章中关于爬山者心理活动方面的相关描写,让学生在自身的写作中融入相关心理活动。这样层层递进,以例文学习为主,以习作教学为辅,二者互相练习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三)丰富习作指导方式
随着我国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小学教学资源越来与丰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的资源也越来越多。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习作指导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丰富习作指导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非常普遍,教师在习作指导时,可以将案例内容通过视频、动画等方式演示出来,并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知识点,储备习作相关知识。例如,在《麻雀》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按照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的思路制作小视频,演示老麻雀救助小麻雀的事件经过。这样可以使案例充满趣味性,吸引学生兴趣,也可以将写作思路更直观的演示出来,方便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角色扮演、讲故事、开展游戏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写作主题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习作练习的开展做好准备。很多小学生的想象力比较匮乏,在习作练习中,经常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在互动交流中,让学生互相启发,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在习作练习贵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积极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各种丰富主题,选择合适的习作练习主题。在确定写作主题的过程中,以及确定写作主题之后,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寻找写作主题。在确定写作主题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互相分享的方式,引导学生交流与写作主题相关的事件,引导学生抓住写作的重点,梳理具体的写作思路。在这种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不仅可以通过交流互相启发,还可以及时发现具体问题,为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合作学习水平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重视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
由于小学生阅历有限,教师在教学中又以理论为主,导致很多小学生在习作练习中缺乏与自身生活练习,常常出现无话可以、无从下手的问题。针对这一具体问题,教师就需要在习作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理论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尤其是要善于挖掘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从自身身边入手,去有意识地观察生活,积累相关的写作素材。在单元课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以单元课文为主,引导学生分享日常生活中与单元课文相关的内容,为后续的习作练习做好铺垫。同时,要想加强习作教学中的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还需要引导学生加强对日常生活中各种事物的观察,以丰富学生的视野,为学生习作知识和习作主题的选择提供丰富支持。由于小学生的年级较小,想象力有限,因此,很多学生在习作练习中经常会遇到无话可写的问题,而教师引导学生详细观察生活,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知识,为习作练习提供支持。这样学生可以就可以将自身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很多事物和习作练习联系起来,为习作学习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持。在第五单元习作练习“生活万花筒”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从本单元课文相关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相关内容,作为后续习作练习的基础。比如,在学习《爬天都峰》时,可以引导学生挖掘自身爬山、露营、去游乐园等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精力。
(五)探索并丰富习作教学的评价方式方法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评价环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更有效地提升习作教学的质量,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并丰富评价方式方法,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在习作指导前,教师可以设计详细的评价表,明确列出各项评价标准,如语言表达、结构布局、创意构思等。这份评价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写作导向,还能帮助他们在自评和互评中更加精准地定位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互动交流,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习作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的写作技能得到实质性提升。此外,鼓励学生之间的互评也是提升习作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往往更加随意和平等,他们可以更加自由地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和心得,同时也能从他人的作品中汲取灵感和营养。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写作沙龙、习作分享会等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互相学习、互相进步的平台。在互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样不可或缺。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挖掘自己在写作方面的不足,从而在未来的写作中加以改进。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方式,不仅能提高习作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当前小学中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着很多具体问题,针对这些具体问题,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思路,促使习作教学质量得到快速提升。展望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技术的持续发展,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教学将迎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作为教师,应始终保持对教育的热情与敬畏,不断学习新知,勇于创新实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期待社会各界能够给予习作教学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共同推动小学语文教育的繁荣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文字的海洋中自由翱翔,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参考文献
[1]王菲.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J].赢未来,2021(9):309.
[2]刘金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策略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3):118-120.
[3]欧荣祥.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3(4):4.
[4]侯燕.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读与写(上,下旬),2020(15):2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