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角下弘扬蒙古马精神 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刘蒲芳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金川大道市政府 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1

摘要

蒙古马精神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步凝练而成的民族精神,是对民族文化的高度归纳与体现。吃苦耐劳的精神,是蒙古马精神的驱动力,是蒙古马文化内涵的底色;勇往直前的精神,是蒙古马精神主心骨,是蒙古马精神的情志内涵;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是蒙古马精神的生命线,直接寄托着蒙古马的优秀品质及蒙古族人民的信念。形成蒙古马精神除受到生存基因、生存环境等因素影响,弘扬“蒙古马精神”要打造“蒙古马精神”符号公共空间、挖掘“蒙古马精神”典范以增强文化认同。践行蒙古马精神需要与推进内蒙古各项事业发展相结合,在敢为人先、奋发向前的基础上,为建设“模范自治区”不断添砖加瓦。


关键词

社会学;蒙古马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正文


一、蒙古马精神的内涵

蒙古国马是以主要原产地命名的世界古老马种之一。严酷的生存环境和特殊的生存基因,造就了蒙古马耐寒、耐旱、耐力强的特殊属性。蒙古马体形矮小,外貌平凡,但其坚韧的品质和忠诚的本性在历史上留下了显赫的军事战功。

吃苦耐劳的精神,是蒙古马精神的驱动力。作为素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的蒙古民族,蒙古马托起蒙古族发展的重任。与其它品种的马相比,蒙古马最为突出之处在于其超强的耐力,特别是在艰苦跋涉方面表现得尤为卓越。在冰天雪地和酷暑傍晚等恶劣自然环境中,蒙古马依然能够坚韧不拔地穿梭沙漠过雪原,并以极强毅力在广袤蒙古高原之上奔腾驰骋,创造了一个个传奇故事。据专家论述,蒙古马可采用特殊的“走马”步伐进行长途奔袭,不但能够不间断地进行日夜前行,而且还能够保持长时间持久的速度。由于其耐力超群,蒙古马通常被委以承担诸如驿站传输等特殊任务。一旦使命号令下达,蒙古马便可身负使命、背负责任,并以持续稳定的速度将信息或物资传送到下一个驿站——任何恶劣气候和炎热环境都无法阻挡其前进的步伐。

勇往直前的精神,是蒙古马精神主心骨。据内蒙古流传着一句“千里疾风万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铁蹄马”的谚语,说明蒙古马可以日夜前行并保持同样的速度,任何恶劣气候和环境都不能够阻挡其步伐。在战场上,蒙古马更是表现得十分勇猛无比,任何障碍都在其攻势面前不堪一击。在日常劳作中,蒙古马也鲜明地展示了其昂扬锐气、勇于进取、奔腾不息等突出特征。

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是蒙古马精神的生命线。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毅力与决心是其注重追求奋斗目标的本质,好马登程奔到头,好汉做事做到底。这种进取精神能够深深地激励草原儿女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并不断向前。同时这种拼搏精神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得到应用,是各族人民坚韧不拔、勇往直前、顽强奋斗的真实写照。著名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中描绘了蒙古马是一种永不停歇,自我激励的象征。作为边疆各族人民的忠诚伙伴,蒙古马始终坚韧不拔无论旅途多么遥远、负担多么沉重,都能够锲而不舍奔向前方。

二、社会学视角下,“蒙古马精神”形成的因素

性格是受到环境与遗传两方面的综合影响而形成的复杂行为过程,蒙古马的品性在与主人朝夕相伴相濡以沫的文化映射过程中升华为一种民族精神,即蒙古马精神。蒙古马集物性、人性、神性三位一体的精神源自于适应蒙古高原特殊的地域气候、历史的长期变迁所形成的生存基因和生存环境。从蒙古马的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烙印的精神品质中,不难窥见整个民族的精神光芒,成为草原文化、民族文化的象征。

(一)生存基因因素,“蒙古马精神”物性底色

性格与遗传基因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基因决定论者认为,遗传基因在个体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主导角色。遗传因素是性格的决定因素,DNA 的自我复制功能为性格的遗传提供了依据。内蒙古农业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实验从精子生成、候选基因、运动前后的血浆代谢以及皮肤毛囊区域差异性对蒙古马的基因进行分析。

可变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AS)又称为选择性剪接,是真核生物独有的一种在生命演化漫长过程中产生的调控方式。这种调控方式使原本有限的基因序列可以根据环境的不同而编码出多样、复杂的蛋白质,从而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翁雅娟《剪接因子hnRNPF对蒙古马精子生成的影响》表明在蒙古马性成熟后的睾丸组织中发现表达量较高剪接因子hnRNPF,可能对蒙古马精子生成具有一定的影响。杨虹《蒙古马主要性格性状及其候选基因的行为遗传学研究》研究得出结论DBH(1)基因 G758A 显著影响蒙古马的忍耐力和对其他马友好的行为;魏睿元《蒙古马与杂交马耐力运动前后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研究表明蒙古马能量供应方式以有氧代谢为主。蒙古马较杂交马具有更好的有氧耐力素质和爆发力潜质。赵若阳《蒙古马皮肤毛囊区域差异性相关分子机理研究》得到结论不同部位毛囊密度不,毛囊毛球直径也有差别。

严酷的生存环境造就了,蒙古马头大劲短,骨骼健壮,皮厚毛粗等生理结构方面的特点,成为抵御北方严寒的优势,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这些独特的基因类型和生理结构方面的特点为“蒙古马精神”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生存环境因素,“蒙古马精神”人性和神性归旨

性格受到环境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蒙古马起源于蒙古高原,它兴起于人类由畜牧狩猎经济到游牧经济的过渡阶段,发展于游牧经济的发育成熟阶段。在北方草原游牧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的作用。“蒙古马精神”作为草原民族的一种共有的社会意识,它的孕育自然也受到了地理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宗教信仰因素的影响。

自然环境因素。必然的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性前提。蒙古草原的地理跨越范围巨大,其生态环境具有明显差异。相比于亚洲其他地区,该地气温较低、日照时间短、温差极大且冬季严寒夏季酷热,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此外由于缺少天然的挡风屏障,该地区容易遭受来自西伯利亚冻土带的狂风以及大戈壁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蒙古马在这种纯牧区全年放牧,长期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因此能够充分适应高寒草原的牧草资源,对该地生态条件表现出了极强的适应性。同时,由于长期栖息于北方高寒地带,蒙古马经过自然和人工筛选,形成了抗严寒、耐粗饲、抗病力强等一系列优良特性。

社会环境因素。在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北方草原区域即有人类繁衍足迹。经历无数次的历史变革,蒙古民族在广袤神奇的草原上坚韧生存至今,而马则一直承载着民族繁荣与发展的使命。在新石器时代匈奴部落曾随水草而居,放牧马和牛羊,而其马更是因为出众而广为人知。在蒙古马盛行的游牧时代,公元前209-906年的1100多年时间内建立了匈奴、鲜卑、柔然、敕勒、突厥、蒙古等一系列政权。元朝建立后,蒙古马分布地域大大扩张,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广泛存在。汉武帝曾率领十万员骑兵和部分步兵远征漠北,歼灭近九万名匈奴骑兵,解决了百余年的边境隐患。唐太宗连年征战时,六骏的英勇战功也广为人知。正是蒙古马精神与坚韧体魄的结合,成就了成吉思汗日行千里的蒙古大军。“蒙古马精神”在政权的交替与实力竞争、文化传承中孕育成熟。

人文环境因素。蒙古草原是一个以不守信誉为特征的世界,无论人们出于何种原因,都难以保持忠诚。政治上的联盟关系多变,短暂且错综复杂。然而,蒙古马却是蒙古人最忠实的伙伴和朋友,在南征北战的征程中始终与蒙古人并肩前行,就如日月星辰般不离不弃。对于草原人来说,马已经远远超出了劳动工具的范畴,成为了他们最亲密的朋友或家人。有一句古老的谚语说:“没有蒙古马就像失去了手脚一样。”这就表达了草原人民对马深厚的感情。作为这个民族最亲密的伙伴,蒙古马在漫长的历史中已经深深铭刻在他们的集体记忆中。从力量、美丽、才华到智慧,这些特性逐渐凝聚和升华,并且在神话化过程中越来越显露。同时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经验及实践造就了蒙古人尊马、崇马的思想观念。根据原始人的思维习惯,人们通常借助一定的中介与神灵交流。而强悍有力、疾驰如飞的马被处于原始思维时期的游牧先民认为是“苍天”派生到人间的天神,他们认为“苍天”造化世间万物,又派出诸多的天神。于是马就和萨满教中的诸多观念有机联系在一起。

三、蒙古马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蒙古马精神作为极具典型性、鲜明性的民族文化精神,具有吃苦耐劳、勇往直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突出特征,对内蒙古各族人民具有很强的凝聚作用,成为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重要精神源泉。弘扬蒙古马精神,呈现“蒙古马精神”符号公共空间,挖掘“蒙古马精神”的典型代表,更要将蒙古马精神与我区发展相结合。

(一)打造“蒙古马精神”符号公共空间

通过运用“蒙古马精神”符号于公共空间展现,将其塑造为具有高度辨识度和指向明确的内蒙古名片,建立起一个既体现当代要求又凸显内蒙古特点的文化象征,以此提高内蒙古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影响力和竞争力。作为蒙古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马精神”在公共空间中应得到充分呈现和展示,进而增进人们对蒙古族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挖掘“蒙古马精神”典型代表

历史上,自治区涌现出多位代表性人物,他们不仅代表着“蒙古马精神”的精神内核,更是披荆斩棘、屹立不倒的典范。其中,革命家乌兰夫、好干部牛玉儒、库布其治沙人、磴口模式治沙群体、西乌珠穆沁旗消防救援大队、等重要人物群体,均凭借无私奉献、勇往直前的精神品格,成就了“蒙古马精神”在实践中的真实写照,彰显了“蒙古马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这些杰出人物的辛勤付出和巨大贡献,不仅推动了“蒙古马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更为我们的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守护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三)增进文化认同,将蒙古马精神融入我区发展

“蒙古马精神”是内蒙古地区各族人民不懈追求进步、弘扬团结奋斗的核心动力。从革命、建设到改革,内蒙古地区增强文化认同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诠释了“蒙古马精神”所倡导的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品质,更为关键的是这种大胆前行、勇攀高峰的奋斗精神深植在该地区历史文化中。作为全国最早成立自治区的地方,内蒙古也积极探索实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维护祖国统一和边疆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蒙古马精神”反映着责任与使命感,该精神鼓舞着草原人民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要将“蒙古马精神”与自治区发展的各项事业紧密结合,并勇敢挑战困境,为建设“模范自治区”而不懈努力。

四、总结   

在哲学领域中,是否个体拥有完全的生命权仍是一个争议不断的议题。此外,个体生命的真正含义与目的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究。历史上,黑格尔是最后一位建立起庞大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他认为,所有存在的事物都将会融合为一个整体,并通过绝对精神达到这一理想。每一个个体都为追求更伟大的精神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这样的追求中,他们所做出的一切行动也将为非个体的绝对精神作出极大回报。而蒙古马则是一个独立个体,其精神则融合了蒙古族群众长期以来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传承基础,并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与重要价值。自然生态、地域文化、民族信仰等多方面注入了蒙古马精神文化内涵所需的养分。蒙古马精神既具有深刻理论,又包含广泛实践,同时还有着历史积淀与时代价值。这种精神财富不仅推动社会和谐发展,还有助于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核心价值观。

 

课题信息:本文系“内蒙古社科规划北疆文化建设理论研究项目成果”

作者简介:刘蒲芳1994- 女,汉族,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硕士,巴彦淖尔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干部,邮编015000

 

参考文献

[1]刘文娟.蒙古马精神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 [J].丝绸之路 (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63-70.

[2]孟曦.蒙古马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联系、逻辑理路和弘扬路径 [J].实践(思想理论),2023(5):31-36.

[3]王璇.内蒙古要着力培育和弘扬蒙古马精神[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 ,05):44-48.

[4][5]魏睿元.蒙古马与杂交马耐力运动前后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22, 30(11): 2141-2151.

[6]翁雅娟.剪接因子hnRNPF对蒙古马精子生成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24,55(2):598-606.

[7]杨虹.蒙古马主要性格性状及其候选基因的行为遗传学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