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技术指导的新路径探索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刘斌斌

阜阳市颍东区农业农村局 安徽 阜阳 236000

摘要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大背景下,农业技术指导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寻找新的农业技术指导路径势在必行,新路径的探索要立足于科技创新,整合多方资源,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实践,利用多元化的服务体系来提升技术指导的适应性,只有通过这种创新发展才能支持农民提升生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农业技术指导在实现乡村振兴中的角色,研究了传统农业技术指导模式的局限性,最后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技术指导的新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业技术指导;新路径

正文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让农业出现了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农业技术指导关乎农民的生产效益,还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在乡村振兴的框架下,要注意利用新兴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来提升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这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注意利用多方协作与实践探索,寻求适合本地区特色的农业技术指导新模式,从而推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技术指导在实现乡村振兴中的角色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业技术指导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农业技术指导是提升农业生产力的关键因素,随着科技进步农业生产方式需要发生改变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通过农业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农业技术指导才能帮助农民掌握新的种植和养殖技能,提高作物产量,从而提升整体农业生产效益。尤其是在当前的全球化市场环境中,农产品的竞争日益激烈,农业技术的进步成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办法[1]

利用合理的技术指导,农民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资源,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收益,例如在种植过程中,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提高作物的生长情况,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此外随着农民对新技术的逐渐接受,他们在市场中的议价能力也会相应提高,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

与此同时,农业技术指导还可以帮助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单一的农业生产方式并不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多元化的探索,结合农业技术指导,农民才能接触到更多的农业生产模式和经营理念如农旅结合、生态农业这类型的新兴产业,这种多样化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会帮助农村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农业技术指导的作用也不仅限于经济方面,它同样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积极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逐渐显现,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或是资源的无序开发等问题亟待解决,结合技术指导,农民就能学习到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如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等,从而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此外农业技术指导还能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更关注生态保护,为建设和美乡村贡献力量。

二、传统农业技术指导模式的局限性

(一)农业技术指导难以适应乡村振兴总体要求

现有的农业技术指导多集中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没有做到对现代农业、绿色农业及智慧农业的指导,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业生产走向高效化、生态化和智能化,但现阶段的技术指导尚未完全跟上这一趋势,部分技术停留在传统的高产导向。同时传统的农业技术指导依赖于基层农技站和技术员的下乡推广,信息传递的方式相对滞后,覆盖面有限,尤其是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业技术的普及与推广能够借助互联网、大数据这类型的现代手段,但目前基层推广模式大多仍停留在面对面的指导培训,未能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高效触达农民,再加上农村的地广人稀使得技术推广的效果大打折扣,农民无法获取所需的技术支持,使得技术指导不能在广泛区域内落地。此外,信息传播的局限性,农民之间的经验交流也相对有限,这进一步加剧技术应用的不均衡性,让一些地区的农民无法获得与其他地区相同的技术支持[2]

(二)传统农业技术指导模式的单一性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农业生产的多样性日益增强,但是传统的技术指导局限于某一特定的生产领域或技术,不具备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指导能力,这种单一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农业技术指导无法适应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多样化需求,例如农民在进行生态农业或有机农业转型时就需要更加综合的技术指导,但是这些模式无法提供这样系统全面的指导,因此让农民在转型过程中遇到困难,而且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农民要灵活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利用以往的农业技术指导模式的单一性并不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这些变化,所以会影响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传统农业技术指导模式的可获取性存在问题

技术指导主要依赖于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让一些地理位置偏远的农民在获取技术支持时面临困难,这种可获取性的不足导致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农业技术指导的严重不平衡,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因为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农民在面对生产挑战时无所适从,不能有效解决问题。而且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也对技术指导的可获取性产生了影响,对于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来说,传统的技术指导模式无法让他们理解,从而使得技术应用效果不佳。

(四)技术应用上缺乏主动性

在传统模式中,农业技术指导是由外部专家或机构主导,农民作为被指导的对象,在此过程中没有主动参与的机会,这种依赖性会限制农民对技术的自主探索提升,也让他们在面对技术变革时没有足够的信心,例如在一些农村地区,农民习惯于等待专家的指导培训而不是主动去学习新技术,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就让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始终处于“跟随”的状态,并不能形成自身的技术积累。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依赖性的局限性愈发显著,农民要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技术学习应用中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优势[3]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技术指导的新路径

(一)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对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做好收集分析,农民和农业技术指导人员才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土壤条件、气候变化和作物生长情况这种基于数据的决策能帮助农民更科学地制定种植计划和病虫害防治方案利用气象数据和土壤湿度传感器,农民就能实时获取天气预报和土壤水分状况,从而在合适的时间进行灌溉或施肥这种精准的指导可以提高作物的生长质量,还能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通过信息化技术,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能做好实时监控反馈,从而形成一个闭环的管理系统。因为农业技术指导依赖于现场培训和面对面的交流这种方式在偏远地区的农民中普遍存在可获取性不足的问题而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可以打破地理限制,农民可以结合使用互联网或是手机应用途径随时获取农业技术信息例如农业专家和科研机构开始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最新的农业研究成果和市场信息,农民就能及时掌握行业动态通过在线课程和视频教学,农民也可以学习到更为先进的农业知识技能,从而在生产过程中应用新的技术这种信息的广泛传播可以提升农民的技术水平,逐步增强他们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此基础上也要注意促进农业技术指导的互动性以往的农业技术指导是单向的,农民接收信息的方式相对被动而通过信息化平台,农民就能主动参与到农业技术指导的过程中,与专家和其他农民交流讨论这种互动性主要是为了提高农民对农业技术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农民在网络平台上提问,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并获得来自专家和同行的反馈这种双向沟通的方式农业技术指导变得更加灵活,可以及时适应农民的实际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农业技术指导是一个多方参与、共同探索的过程,可以做到信息共享,完成经验交流[4]

(二)加快构建多元化的服务体系

重视构建数字农业技术推广平台政府、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服务体系的构建中,其中政府作为服务体系的主要推动者,可以利用政策引导搭建一个有效的服务平台整合科研机构的技术优势和农业企业的市场资源形成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相结合的多层次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指导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政府指导模式这样的多元化体系能形成资源的良性循环,提高技术服务的有效性,使农民在生产中获得支持。同时注意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平台,因为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建立一个农业技术服务的数字化平台可以为农民提供实时的技术指导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农民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农业生产的最新资讯和市场信息这种服务可以减少农民在获取信息上的时间成本,也能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同时注意利用线上平台为农民提供互动交流的机会,农民可以在平台上提问,与专家和其他农民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各方资源的优势,达到技术服务的全面覆盖,农民能更好地应对生产中的各种挑战。最后,要求在推进多元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养专业的农业技术服务人员这些服务人员要具备扎实的农业专业知识,还应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他们的存在能缩短农民与农业技术之间的距离,农民在遇到技术问题时迅速得到专业的指导通过培训实践提升农业技术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同时鼓励农业技术服务人员与科研机构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密切合作,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关系,以此来进一步推动技术的推广应用[5]

(三)加强培训教育的创新发展

针对不同的农民群体设计差异化的培训内容形式,这主要是因为在乡村中农民年龄、文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和经济状况存在差异,因此要求培训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针对年轻农民设计现代农业技术和电商运营等方面的课程,提升他们的竞争力而对于年长的农民,在设置课程时就要注意侧重于传统农业技术的应用以及对新技术的实践针对不同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需求,培训内容也应有所区分比如针对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农民,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和管理方法,才能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效率。因为培训多以面对面的形式进行,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导致参与度不高,所以注意引入互联网、移动应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多的农民方便地参与培训例如通过在线直播、视频教程形式,将农作物病虫害的辨别与防治方法现代农业机械的操作技巧优质的农业知识传播到每一个角落这种灵活的培训方式就能提高农民的参与热情,还能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信息化的培训方式还要注意结合数据分析,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农民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以此逐步提升培训效果,同时利用社交媒体和在线社区,农民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互相交流,分享经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还要注意让农民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操作加深他们对技术的理解推动校企合作、政企合作,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因此要注意邀请农业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参与培训,组织现场观摩和实践操作,帮助农民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习应用新技术,从而提高农民的动手能力促进他们对新技术的接受[6]

(四)结合政策给予农业技术指导支持

注意设立专项资金或是提供税收优惠、补贴农民购置农业设备方式降低农民的负担,激励他们采用新的农业技术这些政策可以为农业技术的推广提供资金保障,还可以引导农民重视技术的应用,从而提升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尤其是针对特定的农业项目,政府要注意设立技术推广专项资金,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培训活动这种资金支持主要是为了帮助更多的农民获得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同时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技术指导方案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作物种类各不相同,因此在政策制定时应调研各地的农业发展需求形成符合地方特色的技术指导政策例如在干旱地区,应该鼓励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就要注意推广高效的肥料施用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结合这样的因地制宜政策提高技术指导的有效性,增强农民的认同感,从而提升政策实施的实际效果。

结语: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技术指导的新路径探索是对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挑战,注意整合现代科技,并结合信息化手段以及多元化服务体系,才能应对农村发展中面临的复杂问题这种创新的农业技术指导模式既能提升农民的生产效率,又能推动农业与农村的全面现代化在这个过程中,各方的合作至关重要,因此要注意让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农民之间的紧密联系,逐步优化调整农业技术指导策略,这样才能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梁洪杰.乡村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1,(13):249-250.

[2]高金权.市农业中心种植业部积极开展风雹灾后生产技术指导[J].天津农林科技,2020,(04):2.

[3]天津市农业中心积极组织开展农业技术服务[J].天津农林科技,2020,(02):47.

[4]农业农村部部署春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导服务工作[J].科学种养,2020,(04):10.

[5]王青松.集体指导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初探[J].种子科技,2020,38(04):93-94.

[6]章冰.农业技术人员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模式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7,(22):1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