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探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安振花

内丘县大良村小学 河北 邢台 054200

摘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和传承的精华,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文价值。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同时,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要求,即学生在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应当坚定文化自信,养成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问题与意义,结合教学实践思考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旨在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和融合,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英语;中华传统文化;实践策略

正文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文化交流与融合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显著特征。小学英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使命。然而,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往往过多地强调对外国文化的引入和学习,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相对不足。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也削弱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既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存有欠缺

(一)英语教学重语言能力,轻文化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真实写照和有效载体。英语语言教学活动需要凸显文化性和知识性的统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大要素,即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英语教师仍然将语言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大纲要求什么就教什么。教师在教学中将大部分时间用来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忽略了文化意识的培养;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强调对英美文化的理解,忽视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输入,导致学生对英美文化津津乐道,对中国文化却一知半解。这种教学的弊端会让学生用英语交流时,缺少必要的文化交际意识,难以有效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传统文化教育重知识灌输,轻精神内涵理解

不少小学英语教师对传统文化特别重视,但未能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导致传统文化知识不能科学系统地融入英语课堂之中。有些教师还停留在将传统文化知识直接翻译为英文,作为拓展阅读布置给学生,学习形式枯燥单一;有的教师让学生将翻译好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机械记忆,却极少对其中蕴含的精神情怀、道德观念及人文内涵等进行阐释,学生无法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际中,这样的传统文化教育效果显然是不佳的。

(三)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缺少系统规划

教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据了解,目前公立小学普遍使用的英语教材中,对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基本不做安排,往往是单元学习主题的一点点延伸,内容碎片化,缺乏整体设计。而一些国际私立学校,使用的多是国外的原版教材,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更少。教师们缺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素材,也缺乏对教学环节的整体设计,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得到有效激发。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两者的融合发展。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群体的传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国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的重要精神根基。小学生作为中华民族未来的栋梁,需要肩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通过加强自身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自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英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语言,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推动我国小学生进行对西方各民族文化知识进行学习,可以有效让我国小学生认识到世界优秀传统文化的多面性,促使我国小学生树立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对外文化形成,但是在进行对西方文化进行学习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的融合力度,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传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英语课堂,可以让学生通过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对比,完成对中华文化的深理解和接受,让学生充分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在进行中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多年来的价值体系以及人生哲理,小学生正处在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塑造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坚定的思想基础。教师在进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时,需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通过为学生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从中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促使学生得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完成对学生价值导向的塑造。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人,可以让学生培养跨文化视野,提高学生英语相关知识学习能力的同时,让学生进行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塑造学生形成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得学生可以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以及强大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通过现实对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异同进行思考和反思,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维意识和文化观,促进学生养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维观,促使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

(三)促使学生完成综合素质提高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课堂的融程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从而推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新时代发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我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有效提高国民素质,英语学习注重听说读写,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交往行为,由于英语是属于西方外来语言,在进行英语交际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让学生运用西方思想进行英语互动。有效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英语课堂,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中西方文化发展差异,从而在实际交往过程中选用最适合的表达方式进行口语交际,避免双方的文化冲突。由此看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英语课堂,可以培养小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得以提高综合素质。同时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加大小学英语课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程度,可以使中华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充分推动我国不断向前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务实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我国完成新时代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三、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

(一)结合教材内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英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大多为基础性的英语知识,主要有音标、字母、单词以及语法等,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借助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促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后进一步学习英语知识。因此,融合教学应从教材内容入手,有针对性地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终实现英语知识与民族文化的融合,共同作用于学生的英语学习,以保证融合教学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同时,教师在备课阶段也要宏观分析教学重点,突出教学特色,体现传统文化内容,让其与英语教育形成巨大的合力。

例如,在小学英语“The Spring Festival”的教学过程中,本节的教学重点就是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运用英语知识阐述与春节相关的事宜,该部分教学内容是由Sally提出的疑问作为导入,促使学生在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为此,教师可以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了解春节在中华民族发展中的重要性,并明白春节的由来与含义,从而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探索春节的价值,此时,教师再引入相关的英语知识,引导学生对spring、festival、Chinese、dumpling等词汇进行掌握,然后教师再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询问,从而培养学生的节日意识,如“How do you spend Spring Festival?”。此时,学生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单描述,如“The Spring Festival is in January or February,people will eat dumplings.”。由此,学生可以利用英语知识,结合传统文化高效掌握此知识点。这种融合教学方法能有针对性地根据教材内容,衍生出丰富的英语知识,促使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学习技巧,积累更多的英语词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借助英语活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想要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满足求知欲。为此,教师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在英语活动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以新颖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专注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在融合教学活动中收获良好的学习体验感。此外,此种英语实践活动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可以促使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深刻感受到优秀文化的魅力,认识到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从而产生正确的学习价值观。

例如,在小学英语“Colors”的教学过程中,本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与颜色相关的英语知识,并能够区分不同颜色单词的差异性,从而灵活运用相关内容回答对话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自由对话中进一步掌握与颜色有关的英语知识,教师可以借助英语活动融入与颜色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如京剧脸谱、剪纸艺术或者是青花瓷等色彩丰富的艺术种类,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了解传统文化,加深英语学习印象。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选取其中一种素材进行对话练习。以京剧脸谱为例,学生要指向相应的颜色,询问这是什么颜色,而另外一名学生回答,由此促使学生在互动学习中丰富英语知识,同时对我国色彩文化产生浓烈的情感。学生对不同颜色的脸谱进行描述,能综合掌握颜色知识,并了解到相关颜色在脸谱中代表的人物性格,从而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

(三)结合传统节日,展开实际情境语言教学

语言掌握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文化了解流程,如果缺乏相应的话语和文化环境就很难掌握好一种话语。学校英文篇教学内容一般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教学内容也较为简单,但通常都是与朋友、同事,或者家庭成员之间的日常文化交流活动有关。

例如,要想在学校英文课堂中展示我国的节日文化,老师就必须借助现实情景进行教育,并积极构建课堂文化和校园文化,使学生在掌握英文语言过程中,发掘我国节日文化的吸引力与含义,并调动学生所想知道的意识与欲望。因此,老师在设计布置课堂的日常学习园地时可根据中国节庆企业文化发展的重点,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和冬至节等,积极地组织学生绘制那些与中国节庆企业文化发展相关的绘画创作、学生书写历史上具体的中国节庆语句等;而在Story time时,老师还可以为学生介绍与中国节庆文化发展有关的历史传说或神话故事等,在教学上营建出浓郁的中国节庆文化气氛,对学生的心灵构成震慑,从而了解到中华民族节庆文化发展的伟大。然后,在这样的口语环境中,老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英文对话,比如学生在练习《My birthday》时,如果涉及月份知识,老师就可以询问学生中国节日的具体日期,在什么月份,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我国节日文化。

开展竞赛活动,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英语学科对学生来说更具挑战性,原因是英语学习并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在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后要做到举一反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重难点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定期组建英语竞赛活动,并在活动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民族文化,从而在英语竞赛中深入思考,并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当学生在英语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就能深刻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参与到传承与保护民族文化的队伍中,实现融合教学的目标。

例如,在小学英语“Our school”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竞赛活动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促使学生充分掌握重难点知识。如教师可以从传统文化中的校园文化出发,向学生讲述中华民族的教育观念,从科举制度再到尊师重教,然后再引入竞赛内容,促使学生结合传统文化中对校园文化的认识,用英语创作一篇与校园有关的作文,从而引发学生对校园的喜爱之情,使其能带着感情色彩学习本节知识点,体会到能在学校学习有多美好。此时学生就能在传统文化的渲染下,从内心深处表达出对校园的喜爱之情,如“Our campus is beautiful and sacred. Let's cherish it together.”。当学生完成写作内容,教师要对其做出客观的评判,选出优秀的英语作文,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同时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此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促使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高效地学习英语知识。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千年历史沉淀,蕴含着不可估量的教育价值。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需要转变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充分挖掘教育素材,优化教学方案,润物细无声地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在提高小学英语教学实效的同时,促使学生的文化品格日渐完善,文化自信逐渐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得以顺利形成。

参考文献:

[1]乔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意义、问题及路径[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41(02):187-188.

[2]相龙娟.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学分析[J].家长(中、下旬刊),2020(4):80-81.

[3]纪静姝.小学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研究——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教学为例[J].考试周刊,2021,{4}(24):77-7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