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条件下青年大学生执政党认同的困境及解决对策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王玲玲

江西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98

摘要

全面从严治党是为了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建设水平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在该项战略的推进下肃清了党内的害群之马,树立了党内廉洁执政的新风。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实现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使命,他们将成为未来国家发展的支柱力量,因此青年大学生执政党认同将关系着党的长期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如何解决青年大学生执政党认同的困境,深化学生对党重要思想和历史的认知,是当前需要思考和探究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简要概述了强化青年大学生执政党认同的必要性,指明了青年大学生执政党认同存在的主要困境,并结合高校教育工作提出解决青年大学生执政党认同问题的教学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全面从严治党;青年大学生;执政党认同;困境;解决对策

正文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致力于推进国家独立富强、社会繁荣发展等工作,带领中华民族跨过一道道艰难,奔赴一次次新的征程。随着我国社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我们更要坚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青年大学生是推进国家发展的关键群体,他们对党的态度和政治认同影响着党的执政地位,以及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加强青年大学生执政党认同教育,培养学生政治参与意识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也是确保党始终保持活力和影响力的关键。因此高校要加强对青年大学生执政党认同的困境及解决措施的讨论,为稳固党的执政地位和青年大学生的发展保驾护航。

1.执政党认同的概念及重要性

1.1执政党认同概念阐述

政党认同理论最早出现在美国学者坎贝尔《美国的选民》这本书中,他认为政党认同是选民在心理层面对某一政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而国内关于政党认同却有着不同的解释,主要倾向于两个方面:部分学者认为政党认同是“个体对政党的感情倾向”;而有些学者认为政党认同不仅是心理倾向,同时也包括政治行为上的服从与支持。在中国政党制度背景下,执政党认同是指社会成员对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心理和行为两个层面上的认同和支持,具体表现为心理上信任并忠于中国共产党,在行为上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给予支持和拥护。

1.2青年大学生执政党认同的重要意义

青年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提高青年大学生对执政党的认同是各高校的重要使命,对大学生自我成长、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发展以及社会政治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1.2.1有助于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个体的发展与价值的实现无法脱离社会环境,只有将个人与社会发展相融合才能真正做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大学生执政党认同意味着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各项政策,能够积极学习党的先进思想和重要理论,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践行党对大学生提出的各项要求。在此过程中,青年大学生将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明确自身在国家建设和民族富强过程中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从而不断激励自己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1.2.2中国共产党持续发展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带领中华民族走出困境的政党,同时也是带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保障。为了中华民族千年基业得以延续,中国共产党必须为长期执政培养优秀的青年人才,为党的发展建设储备具备较高政治素养、崇高理想的后备力量。而加强青年大学生对执政党的认同,能够加深他们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治国方针的认同,逐步向党组织靠拢,为执政党的长期执政贡献自己的力量。

1.2.3社会和经济稳定的现实需要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国的发展目标,其实现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优越的经济条件,而确保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地位不动摇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而青年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他们对执政党的认同关系着他们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看法和态度,决定了他们是否愿意为民族复兴目标不懈奋斗,继而影响着国家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因此高校要意识到强化青年大学生执政党认同的必要性,为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2.全面从严治党条件下青年大学生执政党认同的困境

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是加强党的建设,永葆党的领导核心的重要举措,也让青年大学生看到了党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对青年大学生执政党认同具有促进作用。但深入青年大学生群体可以发现,青年大学生执政党认同的实际现状并不理想,依旧需要克服很多困境和阻碍。

2.1青年大学生对党的认知水平有待提升

面对复杂紧张的国际局势,青年大学生深知是中国共产党为民众筑起一道安全的防线,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有了富足安稳的生活。因此绝大部分青年大学生都高度认可党的执政地位,在思想和行为上坚持党的政策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任务和发展要求,甘愿为了党的事业奉献终身。但部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了解不够深刻,对党的精神内核认知程度不足,没有从根本上坚定不移地认同党的执政地位。当他们面对多元价值理念和网络负面信息的干扰时,这些学生会对过去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产生怀疑,影响学生对党的态度和执政党地位的稳固。

2.2青年大学生政治心态呈现两极化趋势

从青年大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对政治保持高度热情,渴望加入党的队伍成为光荣的一员。但深入了解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入党并不是出于思想上的认同,而是从个人利益和实用主义出发,认为党员的身份能够带给自己更多的利益和优待。这种功利思想的存在势必影响学生对党的忠诚程度,给党的建设和未来发展埋下了隐患。与此同时,部分青年大学生还存在政治参与冷漠情况,对政治教育、思政教育等毫无兴趣,很少积极主动了解党的历史和重要成就。在这两种政治心态的影响下,青年大学生会逐渐失去对党的政治情感,弱化了党在他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影响他们对党的认同。

2.3青年大学生对党存在疑虑

自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实施以来,青年大学生十分关注党的反腐倡廉、作风建设等工作的开展情况,对于党在反腐斗争中取得的优秀成果也表示了肯定和赞扬,这对提高学生执政党认同具有积极作用。但即便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各类党内腐败现象、作风问题以及懒政问题层出不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党员干部的信任,并对党打击党内腐败、推进廉政建设的决心产生了疑虑。尽管青年大学生所担忧的问题并不准确,但也会影响大学生对党的执政地位的认同和拥护。

3.全面从严治党条件下解决青年大学生执政党认同困境的策略

深入分析青年大学生执政党认同困境可以发现,之所以出现学生对党的认知不够深刻、政治心态不够端正,以及对党存在疑虑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青年大学生的政治觉悟与政治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而高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基地,采取多种方式落实执政党认同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任务。

3.1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深度开发教育资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强化学生意识形态的主要阵地,且思政教育课程的主要目标与学生执政党认同有着密切联系,借助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开展执政党认同教育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高校要积极推进执政党教育与思政教育体系的融合,明确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提升学生的政治认知,强化学生对党执政地位的认同。

高校要深入把握学生执政党认同的现实困境,基于学生的思政水平对原有的思政教育目标进行创新和完善,渗透学生执政党认同相关内容。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时,学生不仅要了解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的主要事件及影响,同时还要了解中国共产党历经的艰难险阻,深刻意识到党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高校还要重视对教育资源的挖掘,放弃纯理论性的政治宣传材料,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偏好不断开发红色文化资源、革命历史事迹、党的工作案例等不同形式的教育资源。这些资源的融入不仅可以增强思政教育课堂的吸引力,激起学生了解党的历史与成就的热情,同时还可以推动执政党认同教育的实际效果。

3.2创新执政党认同教育方式,深化学生对党的认知

从高校当前的教育情况来看,执政党认同教育多借助思政课堂、座谈会议等形式进行,单一的教育渠道和固定的教学模式无法引起当代大学生的兴趣和关注,也不利于执政党认同教育的全面覆盖。因此高校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设计多元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党的感情和认知,从而更加坚定地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3.2.1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活动是践行并理解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亲身感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体会党为了国家独立、民族富强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认知。高校可以利用当地红色文化纪念馆、抗战纪念馆等资源打造校外实践基地,结合执政党认同教育目标和内容设计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如“寻访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黎明前的黑暗”“重要历史事件重现”等。通过沉浸式体验、话剧排演等方式将学生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党的伟大和党执政的必要性。

3.2.2搭建融媒体宣传矩阵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学生获取信息和表达交流的渠道,高校不能仅着眼于线下教育工作的开展,也要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扩大教育范围。高校可以开发校园官方网站,设置时政速递、党情追踪、专题学习等不同的板块,为学生了解党的政策方针、发展历史以及重要战略提供渠道。除此之外,高校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短视频等平台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理念,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发展情况,对于学生的负面认知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逐步强化学生对党执政地位的认同。

3.3注重执政党认同环境建设,培养学生政治参与意识

环境能够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具体行为,青年大学生之所以很难理解党的政策纲领,无法体会党在开展各项工作中所付出的心血,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乏相应的政治环境。除此之外,青年大学生所处的校园和家庭环境也缺少政治参与的氛围,不利于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形成,从而影响学生对党执政的认同。因此高校要加强与家庭之间的合作,为青年大学生执政党认同打造良好的教学和生活环境,在学校和家庭中营造浓厚的政治参与、执政党认同氛围,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高校可以将执政党认同融入学校的规章制度、校园环境以及校园文化等领域,鼓励全体师生积极为学校建设和发展出谋献策,为学生营造人人参与政治活动的氛围。而父母及长辈要重视自身言行对学生的影响,通过学习不断提升家长的思政素养和政治认知,积极与学生探讨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党的各项政策和重要决定。只有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始终在情感和行为上追随党的步伐,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4.总结

综上所述,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做好青年大学生执政党认同教育,不仅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和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同时也关系着国家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面对青年大学生对党的认知不足、政治心态两极化以及对党存有疑虑等问题,高校要正确看待自身在强化学生执政党认同方面的教育责任,从多个渠道和领域提升学生的政治认知水平。高校可以发挥思政教学的优势,将执政党认同与思政教育体系深度融合,形成新的思政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同时高校要从实践教学和网络宣传两个方面扩大执政党认同教育的覆盖范围,与家庭合作打造充分政治参与氛围的生活环境,有效加强学生对党的认知和理解,使学生能够坚守党的执政地位不动摇。

参考文献:

[1]白红敏,姜双增,谢艳蕊.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民办高校大学生政党认同研究——基于河南某高校的实证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17):25-27.

[2]王晓方,黎懿萱.高校青年学生执政党认同教育问题研究——基于马克思交往理论[J].理论导刊,2019,(11):125-128.

[3]吴昌敏,严梦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大学生政党认同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J].山西青年,2020,(08):28+30.

[4]康立芳.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执政党认同培育境遇与路径[J].学理论,2022,(09):61-64.

[5]康立芳,朱秀琴.以“红色走读”提升大学生执政党认同的理路[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04):13-16.

 

 

王玲玲(1985.10),女 汉族 山东泰安人,硕士,副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基金项目] 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全面从严治党条件下青年大学生执政党认同研究”(项目编号:22DJZD0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