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要
关键词
初中体育;体育核心素养;教学
正文
引言:在初中体育教学体系当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日益成为教育关注的焦点,这不仅关乎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更是其终身体育意识、健康生活方式及体育精神的塑造过程。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体育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价值愈发凸显。基于此,本文对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一、初中体育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一)运动技能与知识
运动技能与知识是体育核心素养的基石,它不仅关乎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力量的发展,更是理解运动本质、掌握运动规律的关键。在初中阶段当中,学生开始系统地学习各种体育技能,从基础的跑、跳、投再到复杂的球类运动技巧,每一项技能的掌握都是对自我极限的一次次挑战与超越。同时,理解运动原理与规则,使学生能够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运动的精髓,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运动水平,更激发了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与探索欲,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强化注入动力。
(二)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
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是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学生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是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双重保障。在初中时期,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良好的运动习惯、合理的膳食结构、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及积极的心理状态,都是他们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体育教学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培养他们自主管理健康的能力,如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保持个人卫生、学会情绪调节等[1]。同时,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健康生活的乐趣,从而自觉地将健康行为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引领健康风尚的先锋。
(三)体育品德与价值观
体育品德与价值观是体育核心素养的灵魂所在,它涵盖了公平竞争、团队合作、尊重他人等一系列优良品质。在体育赛场上,每一次的冲刺、每一次的传球、每一次的握手,都是对体育品德的生动诠释。初中体育教学应注重在体育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尊重对手、遵守规则、团结协作,培养他们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社会公德心。这些品质的形成,不仅有助于学生在体育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更能为他们的人生道路提供坚实的道德支撑,塑造出健全的人格魅力。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引导学生强化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
首先,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手段。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兴趣广泛探索的阶段,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渴望在体育课堂上体验到不同的运动乐趣。因此,体育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体发育特点,设计多样化的体育项目。其次,融入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体育不仅仅是身体的活动,更是心灵的洗礼。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传授正确的营养膳食、疾病预防、运动损伤处理等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容忽视。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情绪释放与压力缓解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在运动中调节情绪、缓解压力[2]。通过团队合作、公平竞争等体育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抗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此外,课程设计也是优化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一个优秀的体育课程设计,应该具备连贯性、挑战性和趣味性。连贯性要求课程内容之间相互衔接、层层递进,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技能;挑战性则体现在设置适当的难度梯度,让学生在不断挑战自我中体验到成长的喜悦;趣味性则是吸引学生参与、保持学习动力的关键所在。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等方式,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
(二)关注品德教育与价值观引导
1.品德教育的渗透
体育,不仅仅是一项身体活动的集合,更是品德教育的生动课堂。在每一次的传球与接应中,学生们学会了团队合作;在每一次的起跑与冲刺里,他们体验到了公平竞争的真谛。体育教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将品德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汗水与欢笑中,领悟到做人的道理[3]。团队合作,是体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无论是篮球场上默契的配合,还是接力赛中无缝的交接,都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沟通与协作。体育教师通过设计团队竞赛、合作项目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学会承担责任。这种亲身体验式的教育,比任何空洞的说教都更能深入人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公平竞争,则是体育精神的核心所在。在体育赛场上,规则是所有人必须遵守的准则,任何违背规则的行为都将受到惩罚。这种对规则的敬畏与遵守,正是公平竞争的体现。体育教师通过讲解比赛规则、强调体育道德,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会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自己。这种尊重,不仅是对体育精神的传承,更是对社会公德的培养。
2.价值观的引导
除了在教学环节中融入品德教育外,体育教师还可以通过榜样示范、故事讲述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榜样示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方式。体育教师自身就是最好的榜样。他们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敬业、什么是奉献、什么是坚韧不拔。当学生看到老师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在课后耐心指导时,他们会被这种精神所感染,从而激发起内心的动力,努力成为像老师一样优秀的人。故事讲述,则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教育方式。体育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体育人物或事件,通过生动的讲述,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精神的伟大与崇高。比如,讲述刘翔在奥运会上打破世界纪录的壮举,可以激发学生为国争光的爱国情怀;讲述姚明在NBA赛场上的拼搏历程,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坚持与努力的重要性。这些故事,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学生前行的道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落实多元化评价体系
传统的体育评价体系往往以技能测试为核心,这种“一刀切”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元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成为必然选择。这一体系不仅关注学生在体育技能上的表现,更将健康状态和品德修养纳入评价范畴,形成技能、健康、品德等多维度并重的评价体系。在技能评价方面,通过定期的技能测试、比赛成绩等方式,评估学生的技术掌握程度、战术理解能力和竞技水平。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其技能水平的提升。然而,技能评价并非终点,而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起点。健康评价则是多元化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4]。它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习惯、饮食健康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通过体检数据、运动记录、心理健康问卷等多种方式收集信息,全面评估学生的健康状况。健康评价不仅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还能为其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品德评价则是多元化评价体系中的独特亮点。它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团队精神、公平竞争意识等方面的表现。通过课堂观察、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品德修养。品德评价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能培养其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要求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更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成为评价的主体之一,是构建新型评价生态的关键。在自我评价环节,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反思和总结。通过设立学习日志、自我评价表等工具,让学生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感受,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相互评价则是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在小组活动或团队竞赛中,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对方的表现。通过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相互评价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为其未来融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结束语
初中体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关键载体,其意义远超出简单的体能锻炼。作为新时期的初中体育教师应该致力于构建一个充满活力与挑战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汗水中领悟坚持,在合作中学会共赢,在竞争中懂得尊重。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为学生的身体健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种下了勇敢、自信、坚韧的种子,引领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李分婷,梁娜娜.基于学生职业体能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设计[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12):60,79.
[2] 陈新平,叶巧舟.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体育课内涵建设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4):30.
[3] 刘朝猛,孟军.基于职业导向的广西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及优化改革[J].武术研究,2020(5):12.
[4] 张雪琴.职业体能需求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创新研究[J].专家论坛,2021(1):1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