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培养研究进展
摘要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中国文化表达;跨文化能力;教材内容
正文
引言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英语不仅是沟通工具,也承担着传递和表达本国文化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逐渐关注,并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然而高中英语教学中在这一能力的培养上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教材内容与中国文化表达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等,影响了学生在国际交流中的文化自信和表达效果。基于此,通过分析当前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探讨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能力的重要性,提出优化对策,为未来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能力的重要性
(一)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需求
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成为沟通不同文化的重要桥梁。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不仅需要掌握英语的基础语言能力,更需要具备能够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是语言技能的体现,更是文化理解与表达的综合素质。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并能够用英语准确、得体地表达中国文化,是有效沟通和交流的前提[1]。当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与日俱增,世界希望了解中国的历史、传统、价值观与现代发展。
(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成为核心目标之一,现代化教育强调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更要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英语作为世界主要的交流语言,已不再只是交流西方文化的工具,它应该承担起帮助学生表达本国文化的作用[2]。在教育理念更新的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还肩负着培养学生文化表达能力的责任。能够用英语准确表达本土文化,既符合国家教育政策中的课程标准要求,也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三)学生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随着全球经济、科技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学生未来将面临更多的国际化挑战。具备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在国际竞争中更具优势。在国际社会中,能熟练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学生,无论是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商业合作还是文化传播,都更具竞争力。这不仅因为英语是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还因为能够展现自身文化背景的人才在国际合作中显得更加独特[3]。具备这种能力的学生在未来就业市场中能够脱颖而出,尤其是在国际机构、跨国企业和外交领域,这种能力成为衡量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二、当前高中生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与中国文化表达的脱节
目前的高中英语教材在内容设计上大多以西方文化为主,对中国文化的涉猎较为有限。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常常零散且浅显,无法系统呈现出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内容。很多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偏重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学和社会习俗,而忽视了中国文化的深度与多样性。即便有涉及中国文化的内容,也往往是简单的节日介绍或表面化的文化现象,缺乏更为深刻和复杂的表达材料。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缺乏系统化的中国文化输入,无法通过教材建立起对中国文化的深层理解。教材中中国文化元素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学生在日常课堂学习中,接触的更多是英美等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会集中于这些外国文化,却难以形成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体系。
(二)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
在当前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学方法大多侧重于语言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训练。对于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表达的具体方法,很多教师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课堂教学中,往往强调的是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与表达,而忽视了如何帮助学生运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实际需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虽然可以较为流畅地谈论英美文化,但在表达本土文化时却显得无所适从。教学方法的缺乏针对性还体现在文化内容的设计上,很多课堂活动和教学材料大多围绕英语国家的日常生活、习俗和社会现象进行,这种文化导向使得学生长期习惯于用英语讨论外国文化,却没有机会或动力去探索如何用英语表达中国的文化内涵[4]。
(三)学生自身的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很多高中生在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时,遇到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自身的文化知识储备不足。尽管这些学生在语言技能方面表现较好,但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了解较为浅显,很难将这些文化知识转化为英语表达内容。在学校教育中,文化课程如历史、语文等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英语课堂与这些课程的联系较少,导致学生缺乏将所学的文化知识与英语表达相结合的意识和能力。此外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大多局限于一些传统节日和浅显的文化现象,缺乏对深层次文化价值观、习俗背后的历史背景等的理解。这种知识储备的不足使得学生在用英语描述或解释中国文化时,常常流于表面,无法展开深入的讨论或分析。
三、提升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能力的策略
(一)丰富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内容
教材内容的丰富性直接影响学生文化表达能力的培养,为此需在现有高中英语教材中增加更多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元素。一是应系统性地整合传统节日、历史事件、名人事迹及现代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内容,使教材内容更加全面和深入。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也为其用英语表达提供丰富的素材。二是设计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专题单元,例如“中华美食”、“中国传统艺术”、“现代科技成就”等,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内容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此外结合多媒体资源,如视频、音频和图像资料,增强教材的互动性和生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文化知识。通过这些措施,教材不仅成为语言学习的工具,更成为文化传承和表达的平台,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自然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提高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
例如,某高中在英语教材中增加了“中华美食”专题,涵盖了饺子、火锅、月饼等传统美食的起源、制作方式及其文化意义。通过多媒体视频展示这些美食的制作过程,结合英语课堂活动,学生们用英语介绍自己家乡的美食,并分享文化背后的故事。这种教材设计不仅让学生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提升了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
(二)创新文化表达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升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能力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限制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发展。因此需引入更多互动性和参与性的教学方法。一是采用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让学生围绕中国文化主题开展深入研究,并通过英语进行展示和交流。这种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增强了表达和沟通技巧。二是利用情境教学(Situational Teaching),模拟真实的跨文化交流场景,如文化展览、国际交流会等,提供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机会。通过角色扮演、讨论和辩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和创造力。此外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论坛、虚拟课堂和多媒体制作,丰富教学形式,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这些创新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综合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文化知识与英语表达能力
提升学生的文化知识与英语表达能力需要多方面的协同努力,一是强化跨学科教学,将英语与历史、地理、艺术等学科内容有机结合,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例如,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融入中国历史事件或文化现象的英语介绍,帮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自然积累文化知识。二是开展专题讲座和文化工作坊,邀请专家学者或文化从业者分享中国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和认同感。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储备,还为其用英语表达提供了真实的素材和灵感。此外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或文化展示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文化展览展示等,提供实际运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机会。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文化知识与语言技能相结合,提升表达的流利度和准确性。通过系统的文化知识积累与语言表达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具备更强的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
结论
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核心任务之一,通过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如教材内容偏向外国文化、教学方法未充分考虑中国文化表达的需求、学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等,可以看出,在教学实践中应更加重视中国文化元素的融入。丰富的文化内容输入、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广泛的文化知识积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增强其文化自信。在全球化和国际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具备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还对国家的文化传播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玉英.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教学研究[J].高考, 2023(12):15-17.
[2] 孙琳娜.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校园英语, 2023(12):37-39.
[3] 栾百聪.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22):85-87.
[4] 何延通.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培养高中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能力的实践探索[J].英语教师, 2022, 22(13):2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