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孟启翠

威信县三桃中学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下教育的热点话题。核心素养要求学生积累道德与法治知识,同时学会在现实情境中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更加高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深入的学习。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道德;法治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

作为个体在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所展现出的综合素养,核心素养不仅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的重要基石,同时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精神的重要途径,更应当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在日常的教学中,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授各种道法知识,还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道德规范的内涵和价值,以及法治精神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更多初中生早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在知识、技能、情感等多方面的核心素养中健康成长,为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法治精神的优秀人才提供阶梯。

1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点

1.1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从设计各种案例教学、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道德问题,还要结合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认知需要,在情境创设和问题引导中引导学生更加清晰地去理解、体验道德规范重要性,最终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让核心素养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1.2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让学生了解和尊重法律,在遵守法律规定中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法律意识建立入手,通过各种有针对性的法律知识学习和法律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法律基本原理和法律规定。并且能够从相应的核心素养中,拥有更加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从各种自主化的学习以及生活化的体验中实现成长和进步。

1.3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培养,要让更多的初中生早日拥有极强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有针对性的社会问题讨论和社会实践活动参与,让学生从核心素养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总结,还要通过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努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在各种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项目中拥有更好的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早日成为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背景下的受益者。

2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讨

2.1引发思考,内化知识

1)优化互动方式,展开积极思考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采用一问一答这种单向的沟通方式进行师生互动。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只是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忽视自主探索和思考的重要性。对此,教师有必要对互动方式进行优化来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2)创设课堂情境,内化重点内容确保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将其内化,是教师面临的一个挑战。而创设真实的课堂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这种手段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他们对重点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2.2围绕生活进行教学

1引入社会热点社会热点是在一定时间段内,社会和公众广泛关注的,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社会事件,它不但能够反映社会的现实状况,也能够深刻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进入初中阶段,学生不仅理性思维能力得到快速发展,其社会性也日趋完善,他们的注意力将不再局限于身边狭小的局部区域,开始将更多关注投入社会。引入学生关心的热点时事,不但符合此阶段学生的成长规律,也符合道法教学时代性特征,能够增强初中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使其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2引入社会实践传统的道法教学中,往往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社会实践环节,进而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有效运用于生活实践。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此时期他们希望能够在社会活动中展示自己,见证自己的成长。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道法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在实践中亲身感受社会的道德氛围,增进学生对道德规范的认知,在丰富身心体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3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要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就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出发,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为其提供趣味性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信息技术手段是增强课程吸引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动画和互联网平台等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同时,教师还可通过在线平台和教育软件创造互动式学习环境,如在线讨论、虚拟模拟和游戏化学习,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深化理解道德法治概念。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体验,通过数据分析和自适应学习系统,教师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定制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够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

2.4深挖教学资源:丰富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除了教材上的知识,还应关注社会热点、法治案例、道德故事等实际生活中的素材,将其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社区服务等,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5设计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是以案例的形式讲解知识点。这些案例对于学生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有些学生的理解可能浮于表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没有了探究的环节,知识的学习不够深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不甚理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立足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组织合作探究环节,给学生设置课堂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在挖掘知识、分析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6进行教学拓展和延伸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知识体系与综合素养的形成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和教材学习,必须在充分理解掌握学习目的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用符合初中学生发展和成长的思维水滴石穿地进行滋润式教学。在以身作则的学习中,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师和家长可以是道德法治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榜样,身边的同学、朋友也可以是值得学习的标杆,这是学习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延伸。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古老文明,留下了很多稀世珍宝,道法教学中,需要对我国深厚的、优秀的文化加以发掘并充分利用,让我国的悠久历史和深邃文化发挥出育人作用,助力学生高尚道德品格的形成。

结语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并优化评价体系。通过这些努力,教师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具备道德与法治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未来公民,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项燕敏.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情境创设[J].天津教育,2023(8):31-33.

[2]黄梅.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3(25):130-132.

[3]陈影.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情感渗透研究[J].亚太教育,2022(11):61-6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