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学校管理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芬

咸阳彩虹小学 邮编:712000

摘要

以人为本是我国科学发展的核心,同时也是我国教育发展中需要长期沿用的宗旨。为了更好地做好小学学校的管理工作,在小学学校管理中要以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为核心,以人本教育为宗旨,做好小学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培养出一代拥有科学发展观人才,本文将在下文当中针对当前以人为本在小学学校管理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学校管理中具体应用。


关键词

以人为本;小学学校管理;探析

正文


一、充分尊重学生与教师的主体地位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于一所小学来说,任何的制度、理念和方法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因此,要想真正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应用到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他们当作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需要强调的是,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工作时,教师必须秉持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采用科学分类的基本方法,毕竟,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其独特的思想、行为以及生活方式,小学生们当然也不例外。倘若教育者为了保证工作的统一性,贸然采取整齐划一的管理方式,就无法兼顾到所有的学生,就会违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基于此,教师在管理学生时,应当对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并以此为基础去进行分类式的科学管理。

例如,有的小学生性格比较外向,活泼好动,教师在面对这部分学生时,就应当采用紧缩型的策略,多为他们布置一些能够有效考验和锻炼耐心的作业,并提高对他们的纪律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在客观上对其形成有效的约束,帮助他们培养耐心,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而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无论是上课还是在平时的活动中都不怎么爱发言的学生,教师则应当用爱去滋润他们,定期与其进行友好的交流,帮助他们打开心扉,放下戒备,感受老师的关心和世界的美好。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多为其安排一些集体性的活动,促使他们积极发言,与其他同学和老师展开互动,从而有效培养其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

从总体上来看,学校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如果说学生是学校管理的第一主体的话,那么,教师就是第二主体,这就决定了管理者在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合理地应用到学校管理的过程当中时,除了需要考虑学生,也应当兼顾到教师。毕竟,教师真正处于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线。

具体来说,学校应当对教师进行科学化管理,不断强化其职业道德以及教书育人的使命感,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除此之外,如何保证教师拥有足够的权力去处理日常事件也是学校管理的一个大学问,行政部门应当在保证合理性的基础上,给予教师足够的权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随机应变,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采取最合适的管理方法。除此之外,学校也应当尽全力去做好教师的后勤保障工作,从而让他们放下心,静下心,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上述这种针对教师的科学化管理是对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有效补充。

二、推动制度和理念走向人性化

(一)制订合情合理的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合情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小学学校管理的良好助力和重要保证。从公平的角度来讲,大众一般更加推崇"一视同仁""人人平等",但学校管理毕竟不同于其他,它的主要管理对象是学生。如果说"能够让最大多数的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了解做人的道理,并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那么在保证基本秩序的情况下,确保最大多数的学生能够健康学习和成长则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目标。因此,管理者除了需要站在客观的角度去确保学校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公正性和有效性,还应当充分考虑到个体之间的差异,制订合理合情、符合师生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去进行变通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制度既具有权威性,又不失人情味,这才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真正内涵。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除了硬性的制度,软性的理念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说一套合情合理的管理制度能够在客观上对学校管理部门、教师以及学生形成一定的约束,能够让管理者认真管理,让被管理者不断提升自我的话,那么科学的管理理念则能够在主观上帮助管理者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要知道,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只有让管理者形成以人为本的意识,并发自内心地去认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他们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才能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破除高高在上"的心态,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断完善和改进管理方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当前我国小学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小学学校管理方法不合理

传统教学方式也对学生的自主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制约,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另外,有些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比较松散,常常缺少完善的制度,对学生的管理也有较大的缺陷。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不利,造成了学生的懈怠与不良的风气。二者均未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从而制约了办学质量的提高。

(二)小学学校缺乏对人文精神

首先,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一味追求分数,没有表现出老师应有的人性化,不能使同学们感觉到团体的温馨。其次,在小学阶段,由于时间比较紧迫,许多师生之间缺少了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不能将人文主义与小学的教学相结合。此外,在大部分的小学,只注重对学生的关注,对老师的关注不够,没有站在老师的立场,理解老师的特殊需要。比如,一些老师的待遇不够好,不能完全投入到工作之中,也有一些老师在生活和工作上遇到了一些问题,没有能够得到学校的关注和帮助,从而造成了最后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三)制度落实不够严格

目前,学校管理在实施制度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评价和管理的时候,仍然以考试成绩为基本依据,没有建立健全的综合素质考评体系。这不仅会影响到学校的正常运转,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其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另外,在学校内部还存在着一些交叉的权力,这不仅会影响到老师们的工作热情,而且还会对管理系统的执行造成不良的影响。在管理上,太过刚硬,没有顾及他们的内心情感。这就影响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也影响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

三、以人为本新模式在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一)强化人本管理理念

首先,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将其贯穿于小学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并转变小学教育教学落后的观念与方法,采取更为弹性的教学方法,教师与教师之间要构建更为融洽的教学与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要尊重、爱护、以全面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每一位同学。应该使用一种科学的老师评价方式,对学生展开一种系统、全面的评价,将学生的理论表现当作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并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团队合作、创新创造力等因素纳入其中。在评估时,要注意并激励那些成绩不好的同学。通过对学生进行主动的教育,让他们感觉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怀和认同,从他们的心态出发,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以人为本的管理效应最大化,从而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

(五)传承民主精神建立管理新模式

小学管理课程不应盲目强制或约束学生,而应该倡导以民主为本。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应当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度与民主性,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特征,学校的教育管理不能一成不变。为了符合以人为中心的要求,继承和发扬小学民主的传统,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改革与改进。要让同学们主动地去适应校园的运转。此外,小学还可以将学校的实际需要与其他学校或国外学校成功的人性化管理经验进行密切地联系起来,为学生们提供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入手,从而产生一个良性的互动关系。在小学的管理过程中,管理理念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它的作用,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小学管理的效率。

(七)加强德育教育管理

在现实中,校长制定计划,执行战略,往往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制定计划,执行战略,这就造成了学校的道德教育工作相对僵化,老师们无法理性地进行革新,如果校长做出了错误的决定,那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校长应始终坚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强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全体老师都积极投身于思想道德教育和管理之中,重视道德观念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比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定期组织德育教学主题班会,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此外,教师还应该适当地丰富德育教育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德育行为,并学会礼貌待人,从小就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结束语

总的来说,学校的管理工作比较复杂,而且具有很强的内容。但是,现代的人本管理思想在人们当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因此,小学学校可以将这种管理思想引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落后的管理思想与方式,很难满足当今社会对学校的要求,所以小学要把人文管理思想融入到学校的每一个过程中去,强化师生之间的协作,创造一个和谐的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肖广胜-人本管理理念下的小学学校管理对策探讨[J].考试周刊,2020,000(017):23-24.

[2]袁昌清.浅析小学学校管理的内涵及建设策略[J].魅力中国,2020(13):108-109.

[3]周寒.基于人本文化视界下的学校管理创新路径初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0):81,8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