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策略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加英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巢城中学 238000

摘要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家校共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探讨在家校共育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应如何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提出了家校沟通、班级文化建设、学生个性化指导、家校合作活动等管理策略,并对实施这些策略的可能效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家校共育;初中班主任;管理策略

正文


一、引言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家校共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在教育孩子方面形成合力,共同参与教育过程,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其管理策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班级的和谐。因此,探究家校共育背景下的初中班主任管理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家校共育的理论基础

家校共育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互补性。家庭教育侧重于情感、习惯和价值观的培养,它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环境,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而学校教育则侧重于知识、技能和智力的开发,通过系统的课程和专业的教师,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思维能力。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在情感、智力和技能方面都能得到均衡的发展。

家校共育强调的是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合作与资源共享,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家庭和学校应该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定期进行交流,分享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现,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家长和教师应该相互支持,共同制定教育计划,确保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通过资源共享,家庭和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和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丰富的教育体验。这样,学生不仅能在学校学到知识,还能在家庭中得到情感支持和价值观的引导,从而在多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初中班主任管理现状分析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初中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遭遇了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主要包括学生之间个性差异显著、家校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以及班级管理难度的不断上升。面对这些问题,班主任必须采取更为科学和有效的管理策略,以适应家校共育的新要求。例如,在处理学生纪律问题时,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表面的行为表现,更要深入探究行为背后的家庭背景和心理状态。通过与家长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班主任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从而制定出更为合理和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这样,班主任不仅能够更有效地解决学生的纪律问题,还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班级的整体管理水平。此外,班主任还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班主任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好地应对各种管理挑战。同时,班主任还应积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家校共育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策略

(一)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

1.定期家访: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教育观念,班主任应当定期进行家访,从而增进家校之间的了解和信任。通过这种方式,班主任可以发现一些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与在学校截然不同,这有助于班主任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情况,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例如,有些学生在学校可能表现得比较内向,但在家中却非常活泼开朗;有些学生在学校成绩优异,但在家中却缺乏学习动力。通过家访,班主任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差异,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教育策略。

2.家长会:为了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表现,并收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班主任应当定期举行家长会。在家长会上,班主任可以组织一些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家长更直观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例如,可以让家长分组讨论如何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或者模拟一些课堂情景,让家长体验学校的教学方式。通过这些互动环节,家长会更加理解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支持学校的工作。

3.网络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家校沟通的网络平台,如微信群、QQ群等,方便快捷地进行信息交流。网络平台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沟通的效率,还能够及时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校园活动,让家长感受到自己是学校教育的参与者。例如,班主任可以在微信群中发布学生的作业情况、考试成绩和课堂表现,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展。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分享校园活动的照片和视频,让家长感受到学校的教育氛围和孩子们的快乐时光。这样,家长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还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工作中来。

(二)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班级目标的制定是教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与学生共同商讨并确定班级目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例如,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共同确定班级的口号、设计班徽以及创作班歌。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元素不仅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还能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是班级大家庭中的一员,从而更加积极地为班级的荣誉而努力。

为了进一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活动可以包括主题班会、文体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还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例如,在一次主题班会中,学生们可以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班级目标,或者在一次文体竞赛中,学生们可以互相协作,共同为班级争光。

合理的班级规则是维护班级秩序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保障。班主任应当与学生共同讨论并制定班级规则,让学生参与到规则的制定过程中。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规则的意义,还能够更加自觉地遵守规则,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维护班级秩序。例如,班主任可以组织一次班级会议,让学生们提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规则,并进行讨论和投票,最终形成大家共同认可的班级规则。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从而更加愿意遵守规则,并在实际行动中自觉维护班级的秩序。

(三)实施学生个性化指导

1.了解学生: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课间休息时的非正式谈话,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和学习困难,从而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2.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例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班主任可以安排辅导时间,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增强自信心。

3.心理辅导: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应对成长中的挑战。例如,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邀请专业心理老师进行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抗压能力。

(四)开展家校合作活动

1.家庭作业指导:指导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例如,班主任可以向家长提供家庭作业指导手册,介绍有效的辅导方法和技巧,帮助家长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学习。

2.家庭教育讲座: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例如,学校可以邀请教育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分享最新的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的实践经验,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

3.家校共同参与的活动:组织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如亲子运动会、社会实践等,增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例如,通过组织亲子植树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和家长共同体验劳动的乐趣,还能够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同时让家长更直观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

五、结论

综上所述,家校共育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初中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应积极采取科学的管理策略,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实施学生个性化指导,开展家校合作活动。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邓增龙. 基于家校共育视域下的班主任育人策略探究[C]. //第五届创新教育学术会议论文集. 2022:1-5.

[2]卢演玲. 家校共育视域下的班主任育人策略探究[J]. 科普童话·新课堂(中),2021(10):25.

[3]王晓燕. "双减"背景下初中班主任教育管理策略探究[J]. 基础教育论坛,2024(15):101-103. DOI:10.3969/j.issn.1674-6023.2024.15.03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