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朱燕兵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 223800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良好人文素养的未来公民的需求。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正逐步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成为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本文旨在探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高中语文

正文


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概念内涵

1.1 思辨性阅读

思辨性阅读,顾名思义,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仅理解文本的字面意义,还能深入分析文本的深层含义、作者的观点、论证的逻辑等,进而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和评价。它要求读者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质疑、反思、评估文本信息,从而深化对文本及其背后社会、文化、历史等背景的理解。

1.2 思辨性表达

思辨性表达则是将思辨性阅读所得的思考结果以清晰、准确、有逻辑的方式表达出来。它不仅是口头或书面的交流过程,更是对思想深度、广度和逻辑性的全面展现。思辨性表达要求表达者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论据和论证方式,有效传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尊重并倾听他人的不同意见,促进思想的碰撞与交流。

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1 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深远的影响。具体来说,这种教学方式涵盖了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通过思辨性阅读,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语言知识,还能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使自己的表达更加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

其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归纳、推理,从而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有助于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提升。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思想,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同时,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创造力。

最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有助于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的提升。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从而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为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基础。

2.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除了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之外,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判断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分析、评价文本,从而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其次,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思考如何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有助于学生拓展视野,了解多元文化。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从而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

最后,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积累知识、提升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深度应用策略

3.1 精心挑选,挖掘思辨宝藏

教师应如同寻宝者一般,在浩瀚的阅读材料中精心挑选出那些具有深厚思辨价值的宝藏。这些材料不仅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契合,还要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好奇心。例如,从教材中选取经典文学作品,如鲁迅的《呐喊》、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人物形象,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辨空间。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如《百年孤独》、《追求生命的意义》等,这些书籍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和探究欲望。此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思辨阅读材料,如时事评论、学术论文、经典演讲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拓宽视野,提升思辨能力。

3.2 设计思辨之问,启迪智慧之光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如同智者一般,设计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思辨性问题,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内容。这些问题应紧扣文本主题,涉及人物性格、情节发展、语言风格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阅读《红楼梦》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贾宝玉为何选择出家?这一选择背后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和人性困境?”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热烈讨论,还能够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内容,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认识。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让他们在提问和解答的过程中不断磨砺思维之剑,点亮智慧之光。

3.3 搭建交流平台,共筑思辨殿堂

教师应如同桥梁一般,为学生搭建起一个自由、开放、包容的交流平台,让他们在互动中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思考成果。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辩论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他们在思维的碰撞中拓宽思路、深化理解。例如,在讨论《哈姆雷特》中的复仇主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色的立场出发进行辩论,让他们在分析、比较和反思中逐步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尊重他人意见的品质,让他们在交流中学会包容和理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有序、充满思辨氛围的课堂环境。

3.4 强化写作实践,磨砺思辨之笔

写作是思辨性表达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如同匠人一般,精心打磨学生的思辨之笔,让他们将阅读所得的思考结果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可以设置多样化的写作任务,如读后感、评论、议论文等,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例如,在阅读完《边城》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爱与孤独”的读后感或评论文章;在阅读完一篇时事评论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观点鲜明的议论文。通过这些写作实践,学生可以不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将阅读所得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改进提高。

3.5 融合信息技术,拓展思辨空间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这些技术手段不仅能够丰富教学手段和资源供给,还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阅读、讨论和写作活动;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本背景、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等;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学生的阅读行为和思维特点等。通过这些技术手段的运用,教师可以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丰富的学习体验。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让他们在数字化时代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水平,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因此广大教师应积极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理念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去,不断探索和实践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甘露.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探新[D].湖南师范大学,2019.

[2]王娟.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

[3]胡学英.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的范式构建[J].教育学术月刊,2021,353(12):80-86.

 


...


阅读全文